APP下载

论“未来自我连续性”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

2020-09-10付桂芳丁恒晏

关键词:自我控制手机依赖

付桂芳 丁恒晏

摘  要:本研究以482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从未来自我连续性出发,探索其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的影响以及自我控制在其中的中介效应。通过调查,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未来自我连续性、自我控制与手机依赖皆处于中等水平,并且在人口学变量上没有差异;未来自我连续性、自我控制与手机依赖呈显著负相关;未来自我连续性与自我控制呈显著正相关;未来自我连续性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对手机依赖产生影响。

关键词:未来自我连续性;自我控制;手机依赖

一、手机依赖已成为世界性公共健康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及移动电话的普及,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备工具,然而手机给人们带来便利与娱乐的同时,过度使用手机问题日益突出。手机依赖(mobile phone dependence),也称“手机成瘾倾向”“问题性使用手机”,是指人们过度地使用手机,进而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产生了负面影响。[1]美国心理卫生组织(APA)指出,过度使用手机可能会给人们带来焦虑与心理压力,当代青年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更是达到了15-18小时。已有研究发现,手机依赖会导致面对面人际关系的疏离、低生活满意度、睡眠障碍、注意力集中缺陷和记忆力减退等问题。[2]

(一)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亟待引起重视

研究表明,40.86%的大学生有手机成瘾倾向。[3]手机在课堂专注程度、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都对大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造成影响。[4]因此,探究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成因、干预途径已经是学者们的重要课题。本研究考察大学生的未来自我连续性、自我控制对手机依赖的影响,以便为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二)自我连续性对手机依赖的影响

手机依赖主要体现在个体对手机产生强烈的、持续的依赖感和需求感。[5]研究表明,手机依赖与个体人格特质有关,如羞怯能显著预测个体的手机依赖水平;自尊水平和人际适应性越低,个体的手机成瘾倾向水平越高。未来自我连续性(future self-continuity)指个体将现在自我与未来自我联系在一起的紧密程度,个体未来自我连续性越高,认为现在自我与未来自我之间的联系越密切。 [6]在自我连续性和网络成瘾的研究中,自我连续性能够显著预测网络成瘾行为,与自我连续性中的现在自我和将来自我的投入愿望有关,[7]而网络的特性则为个体因不能形成自我同一性,而产生人生的无意义感和无目标感,为其导致的焦虑和痛苦提供了避难所。

研究发现,预期想象事件的效价和预期想象能力共同影响了跨期选择中延迟折扣的改变,个体在预期想象积极地正性事件时,在跨期决策中将有更低的时间折扣。[8]因此可以推测,未来自我连续性高的大学生,会更重视当前过度使用手机的行为对未来自我的不良影响,给未来损益赋予更大权重,手机依赖的程度也就更低。

(三)自我控制对手机依赖的影响

自我控制(self-control)是指个体为使自己的个人价值与社会预期相匹配,而克制自身的欲望、改变固有的行为思维模式的能力。[9]自我控制是自我调控意识在行为上的体现,对网络成瘾和网络游戏成瘾都有显著影响。Adelman等人发现,自我控制在未来自我连续性对大学生学业成就中起到了中介作用。[10]未来自我连续性较高的大学生认为当下的行为会对未来自我产生较大影响,个体更关注未来的目标而非当前短期的需求,由此引发个体对自己当前的行为进行自我控制,有助于大学生关注学业任务,取得更高的学业成就。

综上,大学生未来自我连续性和自我控制对手机依赖有显著影响,但鲜有研究探讨大学生自我连续性对手机依赖影响的具体情况,所以本研究在调研大学生手机依赖、自我连续性、自我控制现状的基础上,探究未来自我连续性、自我控制对手机依赖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作用,假设包括未来自我连续性与手机依赖呈负相关、未来自我连续性与自我控制呈正相关,手机依赖与自我控制呈负相关、自我控制在未来自我连续性与手机依赖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

二、大学生手机依赖及其影响因素

(一)研究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星线上发布问卷,被试均为在校大学生,共收集492份问卷数据,其中有效问卷482份(男性194名,女性288名)。被试基本情况如表1:

(二)研究工具

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obile Phone Addiction Index,MPAI)、未来自我连续性量表(Future Self-Continuity Scale,FSC)和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Self-Control Scale,SCS)作为调研工具。

1.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obile Phone Addiction Index,MPAI)

采用梁永炽编制的手机依赖量表,共17项目,包括失控性、戒断性、逃避性以及低效性四个因子[11]。该量表采用五点记分法,得分越高说明手机依赖程度越高。在以往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研究中,该量表显示出良好的信效度,Cronbach α系数为0.87。

2.未来自我连续性量表(Future Self-Continuity Scale,FSC)

采用Hershfield等編制,并由刘云芝、杨紫嫣等人修订的未来自我连续性量表。量表包含七组图,每组图由两个圆组成,如图1所示。两个圆分别代表“现在自我”和“未来自我”,两个圆重叠的部分代表“现在自我”和“未来自我”的联系程度和相似程度。重叠部分从图(1)到图(7)逐渐增加,重叠的部分越多,代表“现在自我”和“未来自我”的联系越紧密、两者越相似,要求被试从中选择最适合自身情况的一组图。已有研究发现该量表信效度良好,Cronbach α系数为0.66。

3.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Self-Control Scale,SCS)

采用谭树华、郭永玉修订的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共19个项目,其中包含五个因子:冲动控制、健康习惯、抵御诱惑、专注工作和节制娱乐[12]。该量表采用五点计分法,其中15道题须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说明被试的自我控制能力越强。该量表在过往对大学生自我控制测量中有着良好的信效度,Cronbach α系数为0.845。

(三)数据处理

运用SPSS 18.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统计方法为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假设检验和回归分析。

(四)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和各变量的基本情况

描述统计发现,50%的大学生平均每天使用手机5小时以上,22.4%的大学生选择购买五千元以上的高价位手机,他们在手机上使用最多的是社交软件或网站(如微信、微博等)、进行线上支付和查阅资料等功能。

由表2可知,被试手机依赖总体处于中等水平(M=2.68)。量表最低分为1,最高分为5,其中失控性和低效性分数最高,即大学生的手机依赖主要体现在通过沉迷手机来逃避消极情绪或现实压力等,从而引起日常生活中的学习或工作效率降低;被试未来自我连续性总体处于中等水平(M=3.89),量表的最低到最高分为1到7;被试的自我控制总体处于中等水平(M=3.03),量表的最低到最高分为1到5。其中,在冲动控制(M=3.22)和节制娱乐(M=3.26)方面有着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五)三个变量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在性别、户籍、是否独生和年级等变量上,手机依赖(t₁、F₁)、未来自我连续性(t₂、F₂)和自我控制(t₃、F₃)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显示:各变量在性别(t₁=-1.14;t₂=-0.11;t₃=0.89)、户籍所在地(t₁=0.13;t₂=-1.00;t₃=0.96)、是否独生(t₁=0.29;t₂=-0.94;t₃=1.66)和年级(F₁=0.35;F₂=2.08;F₃=1.66)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后续的统计分析中可排除人口学变量对结果的影响。

(六)大学生手机依赖、未来自我连续性和自我控制之间的相关分析

大学生手机依赖、未来自我连续性和自我控制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调研结果结果见表4。分析表明:手机依赖与未来自我连续性呈显著负相关,手机依赖与自我控制呈显著负相关,未来自我连续性与自我控制呈显著正相关,假设成立。

(七)自我控制的中介效应检验

大学生的未来自我连续性能显著预测手机依赖,满足中介检验的前提条件,即自变量显著影响因变量。[13]为了进一步检验手机依赖、未来自我连续性和自我控制之间的关系,探究自我控制是否在未来自我连续性和手机依赖之间起到了中介效应,本研究采用中介效应的依次检验法,建立三个线性回归方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从回归方程1可知,未来自我连续性与手机依赖呈显著负相关;从回归方程2可知,未来自我连续性与自我控制呈显著正相关;从回归方程3可知,自我控制在未来自我连续性与手机依赖之间起到了中介的作用,即未来自我连续性对手机依赖的影响是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起作用的,假设成立。

三、自我连续性、自我控制影响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分析

(一)三个变量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手机依赖处于中等水平,性别、年级、户籍等人口学变量不对结果造成影响。而已有研究发现,年龄是影响未来自我连续性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感知到的现在自我和未来自我的一致性越高,如刘庆奇等人在研究手机依赖对青少年睡眠质量时对性别和年龄造成的差异都进行了控制。由此我们推断,本研究未出现差异可能是被试均为在校大学生,年龄差异较小,未来自我连续性的年级组差异不显著,这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加以改进。

(二)大学生自我控制与手机依赖呈显著负相关

本研究发现,自我控制与手机依赖呈显著负相关,即自我控制能力越强的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程度越低,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同。已有研究发现,自我控制是预测个体成瘾行为的重要指标;面对手机娱乐信息和社交平台的诱惑,自我控制能力强的个体,能更理性控制手机使用时间,减少自己的需求来使个人价值与社会预期相匹配。此外,过度使用手机会降低个体自我控制能力。个体在使用手机过程中,信息的获取及处理、自我表达、人际交往等方面都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因此,个体能用于自我控制的心理资源就会随之减少,从而导致自我控制的失败。

(三)未来自我连续性与自我控制呈显著正相关

本研究发现,未来自我连续性与自我控制呈显著正相关,这也契合了以往研究结果。个体未来自我连续性越高,认为现在自我和未来自我有着更紧密的联系,他们会更关注自己当前行为对未来后果的影响。未来自我连续性也是影响跨期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时间折扣方面。未来自我连续性高的个体更愿意为了获得更高的报酬而等待;未来自我连续性还会影响个体的储蓄和消费行为;个体自我连续性也能预测拖延行为,引导个体关注未来的目标和后果可以影响未来自我连续性对自我控制的作用,未来自我连续性高的个体会更关注未来的目标而减少日常的短期需求。因此,通过引导大学生为了长期目标而进行自我调控,有助于学生采纳更有利于未来自我的行为或决策。

(四)自我控制在未來自我连续性与手机依赖之间起到中介的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自我控制在未来自我连续性与手机依赖之间起到中介的作用。未来自我连续性越高的大学生会有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手机依赖的程度也更低。未来自我连续性越高的大学生,会更关注自己当前行为对未来结果的影响,在学业任务和手机娱乐两者比较权重之后,能够理性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间,更注重当前学业任务或利于未来自我成长的任务。与本研究相似,未来自我连续性还会通过自我控制影响学生学业成就,对未来结果的预测与学生当前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未来自我连续性能提高个体对未来目标的预期,对其重视有利于实现未来目标的行为,促使个体更有效地自我控制。

(五)研究创新与局限

本研究探讨了未来自我连续性对手机依赖的直接和间接作用,分析了自我控制对手机依赖的直接作用,有一定程度的创新。研究局限包括:一是在未来自我连续性的测量上,若能建构有效的实验方法,使被试直观感受到自我在时间维度上的连续性,有效唤起被试对未来自我的想象,实验数据将更真实可信。但由于资源有限,研究仅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这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加以改善;二是研究被试仅局限于在校大学生,限制了研究结果外部效度的普适性。

参考文献:

[1]陈武.手机使用对青少年自我控制的影响[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2]Lei Han,Jingyu Geng,Min Jou,Fengqiang Gao,Huayong Yang.Relationship between shyness and mobile phone addiction in Chinese young adults:Mediating roles of self-control and attachment anxiety[J].Elsevier Ltd,2017:76.

[3]Fu G ,Liu J , Liu H .The Influence of Emotional State on Mobile Phone Addiction Tendency in College Students: The Mediation Role of Regulatory Emotion Self-efficacy[J].2020.

[4]刘庆奇,周宗奎,牛更枫,范翠英.手机成瘾与青少年睡眠质量:中介与调节作用分析[J].心理学报,2017,49(12):1524-1536.

[5]徐华,吴玄娜,兰彦婷,陈英和.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01):26-27.

[6]刘云芝,杨紫嫣,王娱琦,陈鋆,蔡华俭.未来自我连续性及其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18,26(12):2161-2169.

[7]王娟,游越,黄俊,陈端颖,庄红平.大学生网络成瘾与自我同一性、自我控制能力的关系[J].精神医学杂志,2012,25(05):350-352.

[8]Ersner-Hershfield Hal,Garton M Tess,Ballard Kacey,Samanez-Larkin Gregory R,Knutson Brian.Don't stop thinking about tomorrow: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future self-continuity account for saving.[J].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2009,4(4).

[9]张亚利,陆桂芝,宋相梅,黄慧杰,马雪玉,张艳慧,杨绪,蒋怀滨.大学生自我控制与人际适应性在自尊与手机成瘾倾向间的中介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8,32(05):420-424.

[10]Adelman Robert Mark,Herrmann Sarah D,Bodford Jessica E,Barbour Joseph E,Graudejus Oliver,Okun Morris A,Kwan Virginia S Y. Feeling Closer to the Future Self and Doing Better:Temporal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Academic Performance.[J].Journal of personality,2017,85(3).

[11]Louis Leung. LINKING PSYCHOLOGICAL ATTRIBUTES TO ADDICTION AND IMPROPER USE OF THE MOBILE PHONE AMONG ADOLESCENTS IN HONG KONG[J].Journal of Children and Media,2008,2(2).

[12]譚树华,郭永玉.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的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05):468-470.

[13]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05):614-620.

责任编辑  晨曦

猜你喜欢

自我控制手机依赖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研究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如何让我们变得更可信
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策略
手机依赖影响下的高职学院学风建设新途径
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及干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