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和谐教育”的探究

2020-09-10向亮

南北桥 2020年10期
关键词:和谐教育方法探究初中化学

向亮

【摘    要】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化学教育要注重课堂艺术,以创设和谐课堂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在化学课堂中如何实施和谐教育,挖掘初中生的潜力,改善初中生对化学的畏难情绪,就成为应该深刻思考的难题。对此,结合实际初中化学教学案例,通过阐述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阐述开展和谐化学教育的有效策略,真正让初中生喜欢上化学课。

【关键词】初中化学  和谐教育  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0.166

传统的化学教学采取灌输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讲解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形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仅限于强行记忆,无法与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联系,教学效率不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需要重视生活化教学,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联系,使学生能够通过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化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发展学生的化学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重要性

素质教育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活动是目前初中化学这门学科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为了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出其主人翁的角色作用,教师可以采用互动教学等有效的方式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注重结合学生们在生活中化学学科知识的应用来组织教学活动,通过生活化的实例内容进行互动,可以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将所学到的化学知识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初中化学教学与社会现实生活问题进行互动的教学模式。这样立足于初中化学课堂,更好地使化学知识服务于人们的生活,不但很好地贯彻了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而且能够有效地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二、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和谐教育”的优化

(一)构建融洽师生关系,打好和谐基础

师生关系是影响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自觉性,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时间,打造积极和谐的化学课堂。比如,在教学初中化学《溶解度》时,教学重点是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和曲线,知道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的影响。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先把溶解度的概念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入理解,不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我在教学中创新了教学方式,先让学生观察两种盐的溶解性大小,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制约盐的溶解性的条件,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然后在讲解溶解度曲线的时候,我將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每个小组通过讨论和交流画出各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并选派学生到讲台进行讲演。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可以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当学生回答不正确时,不要直接指出,可以转换一个方式,如“你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你再想一想,是不是有更好的办法。”这样初中生感受到了教师的关爱,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教师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二)在课前对相关学习资源的各项准备

在翻转课堂模式应用过程中,所需要的主要教学资源会涉及教学案例、教学PPT以及相应的视频和练习题的精心设计和准备,在这个过程中,PPT的制作和相应的视频录制都是关键的教学设计环节。而练习题是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进行延伸和展开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关联性。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教师除了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展开外,还要以此为基础对相应的学习资料进行制作,如要将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酸的相关反应进行实验视频的录制,并将相关的资料和各种因素整合到其中,供学生们在预习之前有效掌握相关知识和精髓。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能够设计单元式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带着每一个单元不同的任务导向需要,去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和思考逻辑。如在这一单元,可以让学生对每种金属与酸的反应以及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填写到相应的任务中,使学生们的逻辑思维框架得到有效的建立,进而在课堂上也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抓住问题的关键,与教师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

(三)开展生活化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实验学科。化学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既要重视化学教学内容,也要关注化学实验。教师想要在化学课堂中强化学生的化学素质,就要开展生活化实验教学。若是实验步骤过于复杂,实验内容相对混乱,则会使学生产生对化学知识学习的厌倦感,难以提升探究化学知识的学习效率,发展学科化学素养。化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实验教学,通过人们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了解实验,使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学会分析问题,进而成功地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化学能力的大幅提升。化学生活化本身包含了化学实验,开展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载体。通过化学实验,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教师进行实验教学,通常需要借助生活实例,若在实验过程中为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就能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化学知识,提高化学素养。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的魅力,真正发挥化学知识的价值。在教学“水的净化”一课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欣赏水质清澈的河流、水库等图片,再观看洪水过后的混浊的水的图片,向学生提问:刚才看到的清澈的河水或污浊的河水,这些水能不能直接饮用?为什么?如何把河水、井水、湖水等含有杂质的天然水变成可供饮用的水呢?教师从解决生活问题入手,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引入新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开展生活化的实验教学。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净化水的方法有静置、过滤、吸附、蒸馏等。采取生活化教学形式,会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化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总之,初中化学这门学科的教学需要教师以素质教育的思想理念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要释放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要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就离不开有效的互动,而教师的互动课堂设计,要遵循科学的规律,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互动的前前后后都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不断地对活动的内容进行修正,让精益求精的互动教学内容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对初中化学这门学科学习的成效感。

参考文献

[1]李芳耀,黄晓,周异欢.翻转课堂在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2019(8)

猜你喜欢

和谐教育方法探究初中化学
民族教育与和谐社会构建
营造小学数学教学环境探究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浅谈成本会计中费用分配方法研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