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5W模式分析网络暴力的传播

2020-09-02陈晨

传媒论坛 2020年7期
关键词:传播者当事人网民

陈晨

摘 要:网络给人们带来好处的同时,弊端也紧随其后,网络暴力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基于5W模式分析网络暴力的传播,以期了解网络暴力的传播机制,从而进行防治,减少悲剧的发生,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构建良好的舆论生态。

关键词:5W模式;网络暴力;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7-0-01

一、引言

1948年,美国学者拉斯韦尔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并将其按照一定的结构顺序排列,形成了“5W”模式。即:Who(谁)、Says What(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这个模式第一次将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1]。

二、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是网络技术风险与网下社会风险经由网络行为主体的交互行动而发生交叠,继而可能致使当事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益受损的一系列网络失范行为。[2]网络暴力的危害严重、影响恶劣,但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以及信息的纷杂,把关人很难进行有效的监管,更加重了网络暴力的肆虐。

三、基于5W模式分析网络暴力的传播

拉斯韦尔5W模式的5个要素,每一个要素都对传播过程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对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傳播对象和传播效果进行逐一分析。

(1) 传播者。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起点,传播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网络暴力事件中,传播者有多个。①当事人在网络上发布内容,是内容的生产者,是传播者之一。②网民对当事人发布的内容进行转发,形成了二次传播。③对当事人行为进行报道的媒体,他们是大众传播的发起者,也是传播者之一。网民对当事人所发布内容的转发和评论带有侮辱、诽谤色彩时便催生了网络暴力,网民群体是网络暴力的主要传播者。他们或是性情急躁易怒、冲动无知或是自律性差,成为了网络暴民。

(2) 传播内容。传播内容是传播活动的中心,网络暴力的形成离不开传播内容的恶意。当今社会人们生活压力大,在现实生活中压抑的情绪得不到很好的宣泄,于是网络成了他们发泄情绪的出口。他们多举着道德伦理的大旗,对当事人进行直接攻击或间接攻击。要么用粗俗肮脏的语言直接辱骂、诋毁当事人;要么暗讽挖苦当事人,“骂人不带脏字”但句句诛心。无论是哪种形式都会给当事人的身心带来巨大危害,可能致其抑郁甚至轻生。

(3) 传播渠道。传播渠道是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之一,指传播者发送信息、受传者接受信息的途径和方法。[3]网络暴力的传播渠道为互联网,传播信息具有互动性、及时性且传播成本低,信息可以病毒式的扩散,破坏力惊人。网络暴力事件中,网民可以运用多种传播形式对当事人进行攻击,如文字传播、图片传播、画面传播、声音传播等。网民可以随时在当事人发布的内容下进行恶评和嘲讽,这与网络媒介的及时互动性紧密相关。同时,缺乏制度和法律的约束,网络具有虚拟性且造谣传谣成本低,让网络暴力能够大肆传播,危害社会。因此,传播渠道是网络暴力成长的重要土壤。

(4) 传播对象。传播对象即受众,信息的接受者。网络暴力中的受众为网民群体,数量众多、构成复杂、缺乏独立思考,较容易受到舆论导向的影响。他们多是在娱乐时间冲浪,抱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理,不像现实生活中那样拘束。而且在一些宣泄情绪的舆论领袖发表恶评后,本来可能并不觉得当事人做法不妥的网民也会受到影响。即使有网民想为当事人辩护,在沉默的螺旋作用下也不敢站出来发声。这使得恶意不断扩大,直到对当事人和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

(5)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即传播行为产生的有效结果。广义上是传播行为所引起的一切影响和客观结果,狭义上是传播者实现其意图的程度。分为三个层面,从认知到态度再到行动。网民通过网络看到当事人有关内容后进行加工、存储和提取信息,在内心形成了一种感觉,这是认知层面的效果。网民对内容进行评论转发编辑,带有个人的思考和感情色彩,受到自身受教育水平和价值观、心态等的影响,这是态度层面。网民不仅用语言文字对人进行伤害与诬蔑,甚至侵犯当事人隐私、在现实生活中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正常生活进行行动的侵扰,这是行动层面的效果。

网络暴力不仅会对当事人造成无法磨灭的创伤甚至结束自己的生命,更可怕的是它会对社会带来毁灭性的影响。第一,它可能让真理被埋没甚至曲解。在一片不理智的声讨中颠倒黑白、混淆对错,各种谣传和诽谤将事实淹没,网民在不了解真实情况时便做出判断、不自觉的站队,成为网络暴力事件的推动者。第二,影响网民价值观的架构。原本无可厚非的穿衣自由和社会的多元被扭曲,影响到网民价值观,失去正确判断善恶美丑的能力和对多元价值的尊重。第三,影响社会的和谐和网络环境的纯净。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也可能成为悲剧的助推者,这会破坏社会和谐,引起恐慌,人们变得偏激暴戾,甚至会摧毁社会文明。

四、结语

本文基于传播学者拉斯韦尔的5W模式,分析了网络暴力传播过程的五要素。网络暴力行为应当受到更广泛的重视,根据网络传播的特点采取防治措施,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50-51.

[2]姜方炳.“网络暴力”:概念、根源及其应对——基于风险社会的分析视角[J].浙江学刊,2011(06):181-187.

[3]刘建明.王泰玄等.宣传舆论学大辞典[M].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传播者当事人网民
时传祥纪念馆:做好三种精神的记录者和传播者
我不喜欢你
“台独联署”被岛内网民嘲
中西方饮酒文化大对比
新闻传播渠道中传播者权力问题的分析
1927年至1937年湖南省炎陵县红军标语的发展
法治媒体如何讲好法治故事
从梦想到现实
有感“网民节”
2.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