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地方高等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2020-09-02孟晶覃慧敏

传媒论坛 2020年7期
关键词:融媒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孟晶 覃慧敏

摘 要:融媒体将传统的媒体形式电视、广播、报纸等融为一体,资源互补,在表现内容、人力成本、宣传形式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资源整合,在当下这个融媒的时代里,地方高等院校应该如何进行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文章从创新与传承、融媒体领域的创新创业等方面分别对于当下地方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融媒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7-0-02

在当下的传播语境和视听环境中,“融媒体”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热门词汇。这种新型的媒体运作模式,在“信息共享、资源相通、利益共融”等方面实现了全新的运作与组合。

一、当下传播环境中融媒体的角色与作用

准确来说,“融媒体”不仅是一种新的形式,它更是一种新的理念。这种理念在当下的语境与环境中正在不断创造着新的成绩,毫不夸张地说,当下的传播方式与人际交流,已经或正在进入一个融媒的时代。

作为一个较特殊的存在形态,融媒体产业具有其自身的运作特征与规律。在当下的融媒体大环境中,对地方高等院校来说,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虽然每所院校的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有些甚至有显著的优劣之分,但是这融媒体的环境中,信息与资源发布差异并不明显,比如当年电视发展辉煌期里电视机的普及率,今日中国的手机普及率甚至要高得多,这个手机的“贫富差距”尚不如当年的电视机明显。其次,当下的人才培养要走出面向行业发展、面向实践发展的特色路线。

二、融媒时代地方高等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一)创新是融媒时代地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第一要素

当然,创新与创业分属于不同的分工门类,不能等而论之。相对于传统领域和实体经济,融媒时代对创新的要求更高甚至更具体。但是这种创新的传承不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这种创新首先是一种精神和理念,是来自于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和对传统精神批判地继承与思考。同时,又以个体的多元化作为创新的表现形式。

传承是创新的必要条件,高等院校的体例与形式本来就是传承的产物。在传媒文化的领域,新元素的诞生是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能否为市场所接受,还存在一个相互适应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在传统文化深厚或者是人文消费习惯渐进性改变的市场环境下,以传承为前提的创新,不失为传媒文化产业创新的一条重要前提。不同的文化,都是不同历史的、区域的产物,每种文化都具有很强的区域性。不同区域中的文化也需要相互间的尊重,那么这种区域中的多元文化,才能够推动文化之间的互动,彼此取长补短。同时,文化也需要变化,需要一种内部的认同。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吸收,首先要保持它自己的主体;对文化主体的保持的传承,再逐步改良才有可能引导文化消费习惯的改变。

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文化相比,中国文化的积淀与表现更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这些年逐渐兴起的自媒体领域,最具代表性表现样式的就是微信,微信这种媒体样式,可以说极大迎合了中国人的交流和表达习惯。所以微信后来居上,很快就在各种自媒体样式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胜过了比之出现更早的各种网络论坛以及红极一时的微博等。微信的流行,已经到了几乎每个有手机的人皆有微信的程度。那么,针对微信客户端的宣传产品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缺少,这两年也发展很快,针对微信这种自媒体样式的关注也吻合了中国人的整体交流习惯,这也是一种传承的体现。

多元互通是创新的表现样式,具体到新媒体、自媒体的传播与使用对象,在当下多以80后和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群体为主要人群,所以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讲,其特色还应着重加上自我关注一项。

当每个个人将这种媒体关注需求作为消费需求的重要考虑时,不同的家庭、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也决定了不同人群间需求的差异,这样的差异化需求、多元化需求,就是当下融媒体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进行创新的驱动力,通过题材,样式,表达等不同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去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是当今时代的媒体人应该关注的主题,也是市场促进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

90后及以后的年轻人如何获取媒体讯息?他们乐于关注怎么的媒体咨询,这是融媒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极具前瞻的课题,但是又是必须面对的问题。自从手机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接收终端,这不仅改变了原来传统的电视、PC时代的终端限制,进一步降低了媒体进入的门槛,也扩大了覆盖的人群,同时也延伸了接受的市场,在当下的整体环境中形成了多元互通的格局,这也是当下融合融通媒体与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整体影像。

(二)融媒时代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及出口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已经是近期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课题之一了,随着近些年传统媒体的不断缩减,甚至在某些场合的退出市场,融媒时代媒体领域的大学生创业问题在当下也就显得尤其值得被关注。

那么创业人数的增加,也必然带来新的竞争压力。其实在任何时候,要达成既定目标,做成一件事情,都需要持之以恒的不懈力量,有时候还需要非常漫长的过程。

当下的媒体环境也如此,融媒体的时代并不是一天到来,而是经历了数个媒体样式的发展和竞争共存才形成今天的局面。在当下的时代环境中,许多问题并不完善,涉及网络媒体的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十分健全,这对于每一个创业者都是如此。对于创业而言,成功的标准有很多,创业者和旁观者都需要冷静看待,特别是在现今充满变化的文化环境下。所以,对于每一个文化人、每一个文化企业来说,创业也不是舒适的温室,现实的困难很多,需要扶持的地方也不少。

创业的资金需求,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考虑创业,寻求资金和项目的支持是首要的考量。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资金对于所有企业和行业来讲,都是密不可分的经营要素。没有资金的来源,好的文化创意是没有办法得到发展的,没有资金的支持,好的文化创意项目也无法进行支撑和传播。文化创业与其他创业项目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文化创業项目收入的不确定性和项目传播的持续性和周期性。简单地讲,在文化领域给新人、新项目和新公司的机会相对还是苛刻的,当下受众对新媒体及自媒体表达的内容、态度、兴趣和接受程度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要推出一个新人或者一个新的文化项目,较好的传播平台、持续的广告投放和新颖的传播方式是考量的重要指标,而要做好这一切,离不开资金投放、筹资与融资。在创业的初期,怎么让好的项目和资金相遇,不但是文化创业人的事,是风险投资人的事,也是政府管理者的事。针对这种需求,目前从中央到地方的各个院校均有创新创业方面的资金支持,虽然数量也许不大,但基本可以看作是给学生的一种锻炼,意义也是不小。

作为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来讲,在校期间除了一定的资金支持,还需要学生学着用投资人的眼光和角度,对自己的项目进行风险性评估,对项目的盈利前景有所预估,不然将有限的资金投入一个没有可能的无底洞,于谁都是不理智的。说到这里,在校期间对学生掌握各种媒体的技术能力培养对尤为重要,文案策划与表达也是如此,还有针对不同媒体样式的市场分析及人群分析等,这些更加市场化的信息关注也是必不可少的。

创业的困难与出口,制定创业行动计划,这不仅是创业者需要围绕创意项目制定合适创业行动的计划,也需要有一个好的公开渠道。对于创业者而言,制定创业行动计划的目的在于看清自己的市场定位和发展空间,坚定自身坚持的信念和发展的预期。总体来说,中国当下的媒体文化环境与市场,相对还是透明的,也被大众和全球市场看好的,这一点对于大学生创业者也是最为重要和特别需要珍视的地方。对于媒体文化创业者来说,创业中主要面临方向选择、缺少人员或者缺少资金的问题,有时候这三种情况也会交替出现。

关于现今的中国经济和文化产业整体来看,文化创业的融资相对比较艰难,创业氛围活跃率相对较低。所以,有志于在自媒体或者新媒体领域里进行创业的大学生,应该多渠道多思路考虑发展。在2020年的这次重大突发事件面前,冲锋陷阵的不但有北京青年报、中国青年报等传统主流媒体,三联生活周刊、财新、第一财经、澎湃等广受欢迎的媒体也进行了较多的深度报道,而且新闻发布渠道多样,这也为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赵周鉴.新媒体时代高校突发公共事件预防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8(11).

其他作者简介:

覃慧敏,女,壮族,广西南宁人。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

作者简介:孟晶,女,汉族,河南信阳人。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融媒时代地方高等院校创新创业型媒体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相关成果,编号:2018JGA155。

猜你喜欢

融媒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