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视域下中国新主旋律电影创作研究
2020-09-02陈枻豪
陈枻豪
摘 要: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飞速发展,诸多电影类型开始探寻更为精准的商业路径,新主旋律电影顺应全球化电影市场形势,不仅兼具传统主旋律电影利用本土化传递宣教意义,弘扬主流价值观与民族文化,同时在创作方面也重视商业电影元素赢得票房口碑的双丰收。本文将从商业视域下新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上探究近几年中国主旋律电影的成功之道。
关键词:新主旋律电影;传统主旋律电影;商业视域;创作特征
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7-0-02
一、引言
在全球化电影市场的挑战下,中国电影主旋律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本土化类型,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载体,也是国家意志与民眾需求的精神汇聚。新主旋律电影的“新”其核心特点必须是被电影市场所接纳并受欢迎的大众电影,在把握受众观影喜好的同时又鲜明地体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主流价值观的电影[1]。新主旋律电影在形式上保留了传统主旋律电影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艺术载体,明显地打破单一类型、过度教化的叙事模式,缝合主流价值观与受众主导市场的需求,将价值观与商业相融。新主旋律电影演变的实质透露出中国内部的文化自信,在现代商业化语境下兼具主流与主导文化。本文从新主旋律电影创作特征的转变出发,探讨新主旋律电影其在商业市场中的成功之道。
二、新主旋律电影类型转变
(一)商业创作题材的突破
商业视域下的新主旋律电影为迎合受众做出的最大改变之一,即创作题材相比于之前主旋律电影而言更加丰富。新主旋律电影的题材从单一歌颂某历史事件或某历史伟大人物演变为从社会真实事件、历史真实事件、经典红色改编三类大方向上的创作突破[2]。
第一类作品,以《战狼2》《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等为代表的社会真实事件电影,此类影片的创作原型及灵感皆来源于真实事件,展现了具有世界责任感的中国形象,中国日益拥有国际话语权引发了观众的民族自豪与荣誉感。
第二类作品,以《建军大业》《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为代表的历史真实事件改编作品,此类新主旋律聚焦在人物群像的运用,即历史事件中的人的关键与主导作用,不强调刻画战争场面,影片在主题方面更加贴近受众心理,有助于观众更好地了解历史。
第三类作品,以《智取威虎山》为代表的经典红色改编电影,导演徐克摒弃了传统范式中对人物形象“高大全”的树立,而是进行再度创作,使人物形象去高去全、跌下“神坛”,这样的人物形象更贴近受众心理,达到电影商业价值与主流价值观统一。
(二)商业类型元素的结合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传统三分法单一将电影分为商业电影、主旋律电影、艺术电影的方式已不再受用。诸如《十月围城》《建国大业》《智取威虎山》等影片在类型上相互借鉴、相互融合明显打破了三分法的格局[3]。当下主旋律电影为探索影视市场的商业价值并满足当前观众的审美需求,将多种市场主导的类型元素与新主流电影的类型元素进行杂糅创作。
例如集合了主流元素与灾难片元素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影片以遭遇自然灾害的家庭为切入点,将灾难元素与家庭伦理的主题融入了新主旋律电影中,深层次展现中华儿女面对困难自强不息、不畏艰难的民族精神。贺岁片《流浪地球》则借助科幻类型片的元素占据了电影市场,影片核心体现了中国人的家园情怀,本片在向世界传递中国人民面对困难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的形象的同时,更将影片推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度,使影片兼具商业性与艺术性,引起了国际的广泛热议与深思。例如《红海行动》继承了香港电影的暴力美学传统,延续了战争片类型的基本程式,并适当结合了丰富的警匪片经验,在视听层面通过淋漓的动作场面、奇观式的武器展示、激烈的枪战营造了颇具商业娱乐化的观影体验。
三、新主旋律电影视听叙事策略转变
(一)视听奇观性与逼真性
电影理论家巴拉兹·贝拉在《可见的人——论电影文化》中提及:“我们是视觉思维的一代”。传统主旋律电影由于资金、技术条件受限,对影片视觉大制作及高还原度的处理有限,也缺乏对受众的审美心理的关注,所以造成一些场景画面过假、观众审美疲劳等。新主旋律电影《战狼2》为追求视听的逼真和听觉,追求电影视听层面上的形式突破,不仅远赴非洲,还动用了军事坦克、直升机等,虽制作成本节节攀升,但收获了口碑票房双丰收商业效果。可见随着电影技术的进步,观众对影视审美的提高,奇观性与逼真感的是电影市场受众的主流追求,受众不仅在电影叙事层面要求逻辑合理,在视听层面也更加追求场景真实,《红海行动》中枪林弹雨的军事战争场面的精彩还原,逼真的视听效果仿佛让观众置身真实战场,增加观影的紧张悬念之感,而片中出现的各种奇观化的武器装备如R93狙击步枪、歼20不仅展现了国家军事科技力量的强大,更是打破了观众原有的期待视野,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与视听审美需求。
(二)好莱坞式叙事范式
商业视域下,新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策略之一即广泛应用好莱坞式叙事范式。此类电影大多数是军事斗争题材的作品,更倾向于借鉴传统好莱坞成功的线性叙事,并在商业需求的创作上加以视听刺激,创作以 “敌我冲突”作为基础的“正取向” 的正剧故事。例如《湄公河行动》在电影商业规律中形成的电影语言风格和叙事风格,以传统好莱坞的线性叙事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表现通过国人的艰辛努力,披荆斩棘最终完成从逆境到顺境的转折。即便是非军事题材的影片《中国合伙人》,从主角的创业故事也构建了“假想敌”,最终中国人在商业战役中战胜西方。
新主旋律电影与传统主旋律在叙事方面显著不同的是作品不再刻意追求泛情与悲情化,影片在格局与视野上较以往的主旋律电影开阔,以敌对失败、主方胜利为结局,在戏剧冲突上也更强烈饱满,不仅有一波三折的故事、也有好莱坞式达到高潮并封闭式结尾的模式,叙事策略的转变使新主旋律电影兼具艺术性与商业性,满足了观众对大国崛起的自豪感以及 “正义感” 的共同心理需求,迎合了受众的观影需求。
四、新主旋律电影价值观转变
纵观传统与现代的主旋律影片,不难觉察传统主旋律电影作为一种政治宣教的艺术载体,主要承担着宣导作用,它更多的是透过某重大历史事件或者某个先进人物,挖掘其主导精神遂宣扬着国家的主导文化,因此大多影片单调乏味。如曾获金鸡最佳故事片的《焦裕禄》就是傳统主旋律电影的典型代表,影片借助焦裕禄的楷模事迹,以个体映现大局,赞扬并呼吁百姓学习焦裕禄无私奉献、艰苦求实的精神,直接呈现我国主流价值观。
时过境迁,在多元文化缝合的当下,传统主旋律电影虽在情节内容上保留了主流价值观的输出,但却显得生硬单调,不令人信服。在国际化语境下,新主旋律电影的主流价值观更兼具深层次的包容性,影片跨度及关注点可以宏大到阐扬英雄的民族精神,显露出新主旋律电影主流价值观的本土性,同样也可以细微到关注平凡个体的生存境遇,彰显新主旋律电影价值观的多元性。
影片《建军大业》就是很好的范例,影片延续主旋律电影的本质,在赞扬共产党的主流精神的同时,对国民党进行了客观且不失偏颇的人物展现,呈现出新主旋律电影中包容且客观、本土又多元的价值体系。
可见,当下的新主旋律电影为使中国电影与文化产业更加广泛受到世界的认可,在创作上更好地迎合了市场的需求,输出的价值观在兼具本土的同时又更加多元化,在传递价值观的路径上打破了传统单一宣教的方式,更加注重影片价值深度的深透探索。新主旋律电影从传统单一价值观逐渐转向多元化价值观的表达,其传递的价值观更易被大众所接受,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载体。
五、结语
商业视域下,新主旋律电影在题材类型元素、视听叙事策略、多元价值观等创作特征上的突破转变,使新主旋律电影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新契机。新主旋律电影缝合了主流与主导文化,为当下多元化价值观的传递寻得了出口,搭建了与普通受众沟通的桥梁,观众在非乏味的审美体验中获得了国家荣誉感、民族尊严感和人民使命感,大众深层欲望中的中国梦与美好生活共同铺就了新主旋律电影在当下商业市场中的成功路径,在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今天,新主旋律影片也将带领着中国电影走向更高的艺术殿堂。
参考文献:
[1]徐克克.商业化语境下中国主旋律电影语言的革新——以影片《战狼2》等为例[J].大众文艺,2018(16):149.
[2]尹鸿,梁君健.新主流电影论:主流价值与主流市场的合流[J].现代传播,2018(07):82-87.
[3]王涵弘.探析全球化语境下新主流电影概念流变[J].传媒论坛,2019(13):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