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李斯特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风格特点与创作特征

2017-02-22李小琳

艺术评鉴 2016年18期
关键词:创作特征协奏曲李斯特

李小琳

摘要:李斯特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是古典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是李斯特谱写的协奏曲中最能体现他个人风格的一部,也是其音乐语言、创作形式的高度凝练,当中饱含深刻的人文艺术思考与戏剧冲突,是对演奏技术开发和新的音乐语汇实践的集中体现。本文将通过对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创作特征的探讨论述李斯特音乐风格在这部作品中的集中呈现。

关键词:李斯特;协奏曲;风格;创作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8-0080-03

浪漫主义是产生于18世纪末,是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时期的一种文艺思潮,自我解放意识开始萌芽,强调个性的独立,摒弃保守拘泥的思想,注重个人情感的宣泄和表达。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在这种风潮的影响下展现出一种个性化,关注细节、效果、想象的,情感重于理智的、极富有诗意的音乐魅力,作品结构大胆创新、和声语汇多样化发展,音乐大师如繁星璀璨,钢琴音乐发展到巅峰世纪。

一、李斯特的音乐风格简介

弗兰茨·李斯特在19世纪欧洲音乐历史上占据中心位置,是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钢琴独奏家行列中的第一人,他首创了“交响诗”的结构形式,创作了大量具有鲜明匈牙利民族风格的作品,李斯特常将文学作品引入音乐创作中,他对宗教的特有情怀使他采用《圣经》《约翰全书》《弥赛亚》等素材为创作灵感,由于文学修养很深,涉及的题材广泛,包含宗教、哲理、人生等内容,常以天堂、地狱、魔鬼的形象展现,晚年在音乐上的创作奠定了20世纪前半叶印象主义的音乐之路,德彪西、巴托克等人深受李斯特的影响。

李斯特在音响结构和风格表现上,都是一位革新者,他向往戏剧化与天生的交响意识,积极探索钢琴音乐中乐队音响,极大的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想象力,其作品音域宽广,色彩丰富,效果宏大辉煌。李斯特深受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影响,开拓了钢琴技术前作未有的高难度,远距离大跳的八度、快速跑动、快速重复音、两手交替、八度、双音、和弦、音阶、琶音各種技巧的复杂化延伸,成就了现代钢琴演奏技术的规模。李斯特具有的与生俱来的交响创作思维,由单一的出题出发,通过改变一个主题的旋律外观、和声和节奏,从色彩、速度、音区、音色上加以变换丰富、衍生发展,来展示同一主题的不同形态,使得在乐曲中不同场合里展现出不同姿态,看似变化多端实际内部紧密相连,篇幅短小,曲式自由,本文论述的《李斯特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正是李斯特风格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李斯特的旋律常常建立在简单的、短小的基本音型上,再将这一动机发展起来,就连伴奏的音型常常也来自于基本动机,这是典型的交响乐的概念。

二、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音乐分析

李斯特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从1830年开始创作,直至1849年6月完成,历时19年,1853年作了修改,最终于1857年定稿出版。1855年2月17日,此曲在魏玛大公府大厅首演,柏辽兹指挥,李斯特亲自担任钢琴独奏,令人意外的是初演后这部作品并不为众人所看好,甚至在1857年维也纳的一次演出中被认为是失败的,直至1869年李斯特的一位女学生在维也纳的成功演出,这首协奏曲才成为古典音乐的代表曲目。此曲的核心动机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当时正是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时期,早在30年代李斯特的手稿中出现过本曲的动机,说明当时作曲家是受革命思潮的影响,通篇上下都蔓延着强烈的英雄主义情怀。

这部协奏曲在结构上结合了多种曲式的特点,属于混合曲式,结合了奏鸣曲式、变奏曲式以及套曲的原则,看似可以分为四个乐章的编排突破了以往绝大多数协奏曲三乐章“快——慢——快”的结构,李一“快——慢——快——快”的速度形式让人耳目一新,各乐章结构短小,形式自由,第一乐章为庄严的快板,第二乐章抒情的慢板,第三乐章诙谐的快板,第四乐章朝气蓬勃的快板,四个乐章虽情绪各异但有着不可分离的内在音乐构思,主题相互关系密切,结构紧密。

第一乐章是庄严的快板,结构十分自由,为自由的奏鸣曲式,在整体的大结构使用奏鸣曲原则的基础上第一乐章依然使用奏鸣曲式的缩影来表达矛盾与对抗,结构如图所示:

第一乐章使用的素材列示如下:

第一乐章类似奏鸣曲的缩影,呈示部以bE大调进入,出现素材①,以2小节的动机形态,附点节奏与半音下行为主要特征,这是本曲主题贯穿的核心素材,表达出神圣的庄严感,

这个素材是此曲的力量中心,多次多形态的出现,旋律始终萦绕在耳边,每次出现都会在演奏乐器、节奏形态、调性、规模上变化,这个主题材料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素材①之后紧接第素材②进入,第9小节Ⅶ7——Ⅰ,证明10小节转向C大调,为庄严的华彩段,14小节是素材①的第二次出现,采用分裂的手法,将动机细碎化,半音下行走向,逐渐将音乐推向第一个小高潮,在26小节音乐回归主调。27小节小提琴奏出素材①,这是第三次出现,同样还是在bE大调上,两句呈现增一度转调,紧接着引出素材③,形成对比,旋律如歌动人,速度自由化,34小节进入展开的部分,E大调进入37小节转向C大调,和弦以琶音方式向上走,再发展成一系列的半音音群。44小节单簧管奏出动人的旋律,引出52小节的素材④,钢琴与小提琴交织对话,钢琴分解和弦做铺垫,静谧安详,59小节钢琴与小提琴的共同奏出旋律,半音化附点节奏上行,增加了期待感与推动力。66小节的结尾部分钢琴与弦乐在走向上对立,相反而行,带有强烈的拉扯感,是素材③的变形,与素材①共同发展,73小节进入F大调,乐队强有力的奏出核心主题,再转入一钢上,从单音半音下行发展到八度,逐渐推向又一高潮,情绪宏大雄伟,94小节核心主题在#F调上,之后再次出现素材③,101小节素材①进入G大调,加入了三度音程的同音反复,旋律为八度,更加有力,108小节进入再现部,以核心材料的细碎化的分裂与发展构成,钢琴是g小调的琶音,乐队奏出bE大调的素材①,调式为g、bE的交错调式,没有再现第二主题,最后用半音阶上行结束。第一乐章素材①的7次出现贯穿整个乐章。

三、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创作特征

整首协奏曲在结构上逻辑严密,但各个乐章又非常的自由,打破了传统的曲式结构,通常第一、二、三乐章的安排分别为奏鸣曲式、慢板,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而李斯特并不想按传统的规则写作,四个乐章多用自由化的曲式,每部分都带有传统的规则但又突破创新,并少有的在其中加入了谐谑曲的乐章, 统看这部作品的第一乐章,主题素材都非常鲜明,各自特征总结如下:

1小节乐队奏出庄严的号角声 ,

这是第一乐章的基本主题和音乐发展核心,之后这一主题的不断变奏发展,并且在第四乐章发挥重要作用。5小节开始钢琴进入并持续22小节的陈述与炫技,磅礴壮阔而豪气雄浑,这种开门见山的磅礴是典型的李斯特风格,带有标志性的英雄主义色彩,这样的编排毫不掩饰其炫技色彩,一开篇就透露出李氏风格的狂热与大胆。17、18小节变化模仿14小节的军号主题,充满蓄势待发的能量,带有随时就要爆发的不安感,中声部的跳音三连音要求均匀颗粒,类似巧小军鼓的鼓点声,19小节双音与八度的交替,紧凑的达到华彩段的最高点,之前积蓄的能量都在这一句内迸发出来,钢琴的外声部弹奏出清晰的上行旋律。30小节钢琴的抒情主题非常柔美、灵动,李斯特的戏剧化大多凸显在此类刚毅与柔美的对比上,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在满目的激烈迸发当中总有一抹旋律来得婉转动人。33小节的裝饰旋律要求快速、清晰、颗粒,弹奏出旋风般的夸张感。52小节进入另一抒情主题,

较之前主题情绪略显暗淡,每一句都欲言又止,像是有满

下转77页

上接81页

怀悲伤却难以言述,钢琴分别与单簧管和小提琴对话。

66小节进入了“竞赛”,钢琴在下行时乐队上行,直到70小节开始,乐队用主题动机铺陈助推,钢琴逐渐上扬至宣泄的轰鸣。66小节开始与乐队的上行形成对比,与钢琴形成抗衡的效果。73小节乐队用动机主题连接,整体感觉越来越密集,倾向性和不稳定感越来越强。81小节开始大篇幅的八度下行,压迫式的向下逼近,情绪激烈而冲动,每一分句从弱拍起始,听上去更具推动力 94小节的连接句不同之前两次(27小节和34小节)是弦乐,此处换成了大管,弦乐做铺垫,乐队的音色显得诙谐生动。108小节开始旋律在乐队上,旋律由小提琴到大管再到单簧管,在半音间徘徊着旋律,钢琴则似旋风一般的音色,似有似无的短暂冒出来又弱下去,当中穿插有6连音9连音甚至13连音的衔接,琶音上下型的跑动以最高音点为分界线 119小节是出彩的是最后一句,增五度半音上行,从pp-ppp,像火光划过一样,亮光越来越弱,直至消失,意犹未尽而神秘的结束了本乐章。

作曲家用半音阶的方式结束一个乐章是非常少见的,因为半音阶多用于旋律走句和华彩片段,并不具备完全的收束感,这也是四个乐章似断非断、一体化的例证。由于半音阶只由小二度构成,从起点开始本应直奔终点,而一乐章的半音阶恰恰没有“终点”,越跑越远直至消失,这样的结束实际是增加了期待的心理,顺理成章的引出二乐章。

李斯特的协奏曲在欧洲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一钢琴协奏曲至今已被视为李斯特的最标志性的代表曲目之一,李斯特交响创作打破了传统的陈规,对演奏技术的开拓大大丰富了钢琴的艺术魅力。在写作上对新的音响的开发,是思考性的探索性的尝试,也是建立在传统风格上又融入个人风格的创新。

这首作品无论是从结构框架、对音乐语言的探索、钢琴与乐队的关系、乐队特色乐器的使用上都给人新的感受,整体结构精炼唯美,钢琴表现力富于冲击性,与乐队关系的深入,对多种乐器的巧妙编排彰显特色,李斯特在用新的方式,富于协奏曲新的思考。这是一部技术性很强的作品,李斯特是一位敢于探索的勇者,具有创新精神的引路人,他毕生致力于将作品的可能性发挥到极致,着眼于新的技法,尽可能将新的因素融入创作,他的协奏曲集聚时代特征,鲜明的个人风格,满腔的热情、探索的精神和博大的智慧,时至今日,这部作品仍奏响于世界的各个角落,也不断在影响并激励着后世的音乐人。

猜你喜欢

创作特征协奏曲李斯特
春日协奏曲
试论当代中国民族器乐作品的旋律创作
西方音乐的魅力
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发展策略探究
海浪协奏曲(上)
海浪协奏曲(下)
保持肃静
爱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