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中的伦理困境
2020-09-02聂菲菲
聂菲菲
【摘 要】作为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之一,《孔雀东南飞》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诗中同为“母亲”,焦母和刘母却具有完全不同的家庭话语权;同为“儿子”,焦仲卿和刘兰芝哥哥亦具有截然不同的家庭地位。在三纲五常和三从四德的纲常礼教下,同等身份下截然不同的家庭地位和话语权,呈现出文本解读中不得不面对的伦理困境。
【关键词】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孝文化;伦理困境
一、母亲
很多人将焦刘的爱情悲剧归咎于焦母——“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是焦母对刘兰芝妇功的不满;“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是焦母对刘妇德、妇言的不满;“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反衬出焦母对刘妇容的不满。将“四德”不符的媳妇遣回娘家,焦母自认无误。但矛盾在于“三从四德”属于古代社会调节夫妻关系的范畴,特别是“四德”的評价主要依赖于丈夫而不是婆婆,丈夫焦仲卿才是评判妻子刘兰芝“四德”的人,而他认为刘兰芝“女行无偏斜”。从“三从四德”中“夫死从子”来说,焦母在焦父离世后,应从于儿子焦仲卿,而非与儿子心意相悖,将其心爱的妻子驱遣回娘家。
与焦母相对的刘母,表现又完全相反。在对女儿的教育上,“十三教汝织……十六知礼仪”,严格遵从了“四德”的要求;女儿被遣回后,亦是从女儿身上找原因,“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无果后,也只能“阿母大悲催”,接受结果。在太守儿子初来求亲时,虽谢绝了媒人,但“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可以看出刘母虽愿意兰芝再嫁,但并未表现出自己的态度。后来面对儿子逼迫刘兰芝再嫁时,刘母仍是默许。与焦母对儿子婚姻的干预和掌控不同,刘母表现出一种完全的顺从,这种顺从符合“三从”要求,也符合“四德”的规范。
二、儿子
对自己婚姻的破裂,焦仲卿作为丈夫难辞其咎,但其中隐由与他“焦家儿子”的身份密不可分。“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焦仲卿在焦母心中不仅有高贵的出身,更有美好的前途,需要一位出身高贵、外貌出众的女子相配。虽与母亲心意不同,但焦仲卿因儿子的身份,有孝顺的义务,从未表现出直接的反抗。在兰芝被遣时,只是“堂上启阿母”,面对母亲的“槌床便大怒”,默默无声。在与兰芝的对话中,将全部责任归咎到母亲身上——“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作为家中唯一男丁,焦仲卿在家庭事务和婚姻中未能体现出“当家人”应有的话语权,反而是焦母拥有了家庭最高话语权,承担起“父亲”大家长角色,成为“父为子纲”中的“父亲”,这和与焦家家庭结构完全一致的刘家呈现出完全相悖的表现形式。
刘兰芝的哥哥在诗中虽着墨不多,但却是刘兰芝被迫改嫁的重要因素。妹妹被休回家是莫大的羞辱,刘兄作为家中的实际“家长”在颜面和经济上是损失最大的,因此被遣回家的刘兰芝若能高嫁,便能极大地挽回颜面和经济上的损失,甚至可给自家带来更好的依靠。由此,在听闻拒亲消息时,刘兄“怅然心中烦”,并批评刘兰芝“做事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这看似为妹妹着想,实则担心刘兰芝嫁不出去,使自己遭受更大的损失。另外,与焦仲卿毫无话语权不同,刘兄在刘家可谓说一不二。听完刘兄的话,刘兰芝便“处分适兄意”,同意再嫁。从这个意义上说,刘兰芝哥哥充当了“父亲”大家长的角色,成为刘家最高话语权的掌握者。
三、孝文化下的必然悲剧
在焦刘的爱情悲剧中,双方拥有完全对称的家庭结构:焦母——刘母、焦仲卿——刘兄、焦仲卿妹妹——刘兰芝,但人物却表现出的截然不同的家庭地位和家庭话语权,使读者在解读这一故事时,常常陷入迷惘。东汉时,班昭的《女诫》将始见于《仪礼》《礼记》的“三从四德”理论化为“三道”(卑弱、执勤、继祭祀)“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对女子如何践行“三道四德”做了具体的阐述,从而对夫妻伦理产生了巨大影响。焦刘的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三道四德”对夫妻伦理影响很大,刘兰芝只能做出遵从的选择。从这个角度追述,虽然焦父已丧,但在焦母、焦父的夫妻关系中,焦母对丈夫亦是言听计从,这对焦母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其在焦父去世后成为另一个“焦父式”的人物。
两汉以“孝”治天下,传统的“孝道”有三层含义——孝亲、传宗接代、立身。孝亲不仅要求奉养父母,更要顺从父母的意志。在这个角度上,焦仲卿对妻子被遣的不作为就是一种“孝”,既符合国家层面的治国方略,也符合“孝亲”思想的要求。再者,刘兰芝嫁入焦家后一直未生育子女,这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社会伦理更是相违。从某种意义上,焦刘的爱情悲剧在“三道四德”的夫妻伦理和传统孝道的社会伦理下具有某种必然性。在夫妻关系中,刘兰芝对焦仲卿要符合“三道四德”;在母子关系中,焦仲卿要“孝亲”,两汉“以孝治天下”的社会伦理使刘兰芝的被遣成为必然结果。
与之相对的刘家,虽然外在表现上看似不同,实则无异。表面看是刘兄逼迫,但“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及后面刘母催促赶制嫁衣可看出,刘兄的意见就是母亲的意思,刘兄的做法亦符合孝道的要求和社会伦理。
焦刘的爱情悲剧最悲伤的地方就在于每一个人都没有错,都在做符合伦理要求的事情,却最终造就了令人心痛的结局。或许正是这种崇高的悲剧性使《孔雀东南飞》成为历代传唱的作品。
参考文献:
[1]杨维中.论“三从四德”的伦理学内涵及其历史局限性[J].华夏文化,2001(02).
[2]李翔.试论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历史变迁及其价值[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0(05).
[3]刘学智.“三纲五常”的历史地位及其作用重估[J].孔子研究,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