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策略
2020-09-02吴晓丽
吴晓丽
【摘 要】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陈旧而单一的教学方法抑制了学生课堂参与热情,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低下。教师打破传统教学弊端的禁锢,摆脱乏味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是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目标。教师要勇于重塑自己课堂角色,把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释放学生学习个性作为优化课堂教学的起点,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引路人和指导者,而非“一言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主宰者和支配者。
【关键词】历史教学;主体地位;师生关系;兴趣培养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紧迫的任务之一,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和重要手段。历史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内驱力,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热情,还可以实现历史教学可持续发展目标。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需要重新定位自身角色,把构建和谐课堂、建立平等师生关系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放松心情,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确保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那么历史教学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呢?首先,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着他们在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会随时产生与教师课前预设不一样的状况,最常见的情形包括教师在讲述某一历史事件时,有些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或者根据课外阅读中得到的琐碎知识随意附和,造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笑话,对于学生诸如此类的行为,教师不要简单粗暴地指责、谩骂学生,可以通过眼神制止,或者正面教育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问题。其次,教师要善于化解课堂尴尬。历史教学中,师生间的多维互动少不了提问和回答环节,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要避免学生尴尬就必须体现教学艺术,教师除了心平气和地给予纠正外,还要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顺畅学生思维,降低问题难度,让学生体验“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乐趣。最后,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较多的自我表现机会。初中学生有着较强的表现欲,这是学生正常的心理需求,学生自我表现不仅可以极大地拓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交流渠道,还有利于教师通过学生自我表现发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
二、体现生活化教学方式
历史生命的延续离不开现实生活环境的烘托,当教师把历史教学与学生生活巧妙结合起来,课堂教学过程才会栩栩如生。历史教学生活化是课堂教学摆脱枯燥乏味的有效途径,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保证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法宝。教师把历史文本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緊密联系起来必须符合学生的基本认知,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历史学习体验,还可以把枯燥的说教与学生借助历史展现自己思维智慧紧密结合起来,促使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去思考实际问题,例如,钓鱼岛争端是中、日两国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话题之一,历史老师在教学中日甲午战争内容时,可以就《马关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与相关史实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他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以及提供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这种把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无疑为历史课堂教学注入了活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课堂教学内涵,拉近学生与文本教学的距离,让历史教学立体化的概念进一步凸显。当然,历史教学生活化还需要教师课堂用语的生活化,我们知道历史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无论历史场景还是历史人物,与当下的时空距离不言而喻,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摈除枯燥单一的说教方式,通过充满生活化的语言才能更好诠释历史,事实上,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的载体,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表达教学思想,还直接影响到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建立。
三、丰富课堂教学过程
课堂是各学科开展教学的场所,反思历史课堂教学,教师教学理念缺乏应有的时代特征,更多呈现出对传统教学法的一味沿袭,具体表现为教师把对文本导读、内容解释当作传授知识的唯一方式,课堂上教师总是居高临下审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学生主体地位无法体现。我们知道,历史知识点多且繁杂,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但是教材编写不乏形象、生动,且趣味性浓厚,如果教师重视打造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并在以下两个方面较多着墨不但能够优化教学过程,而且可以改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认知,从而提高课堂参与意识。第一,教师结合教材编写特点,实现教师导读与学生思考加工相结合,把重点放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与分析方面,这样学生不仅可以领悟历史中充满着的智慧与光芒,而且还可以打破单一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式,把苦学变为乐学。第二,教师可以适时引入趣味性课堂检测形式,尽可能避免一味地以填空题或者简答题为主的方法,诸如,较多运用“比一比”“赛一赛”等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的检测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促使教师反思教学过程。毋庸置疑,打破一味传统沿袭、丰富教学过程可以使历史课堂从以往“提前预设”中走出,逐渐迈向“动态生成”的过程,这无疑能够实现学生从被迫学到想学、会学过程的转变,最终实现学生历史学习达到驾轻就熟、触类旁通的目的。
总之,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立足课堂,从学生实际出发,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吴伟.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2(11).
[2]赵晓红.教师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J].教学与管理,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