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小肠成像诊断肠道炎性病变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2020-08-26党润峰
党润峰
河南省淮阳县人民医院CT室 466700
作为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位,肠道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其发生炎性病变时,将会对消化系统与机体健康产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需要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1]。但由于小肠自然充盈不良,加之行径盘曲重叠,常规的X线无法获得小肠的全面检测图像,因而使得检测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2]。随着临床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临床中多使用多层螺旋CT小肠成像方式进行诊断[3]。本文将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成像诊断肠道炎性病变的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疑似肠道疾病患者,男41例,女39例,年龄49~65岁,平均年龄为(57.1±4.9)岁。纳入标准:(1)均产生不同程度腹胀、腹痛、腹泻、便秘、便血、消瘦等不良症状;(2)获得家属完全同意。排除标准:(1)无完整临床资料;(2)患有严重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家属了解相应研究方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由医院伦理委员会对本实验进行监督。
1.2 方法 选用GE64排(Optima)CT扫描仪,将螺距设定为0.985,层厚设定为0.9mm,层间距设定为0.45mm,旋转时间设定为0.27s/r,管电压设定为100kV,管电流设定为250mAS,矩阵设定为512×512~1 024×1 024,重建方式采用iDose4 Level4,重建视野设定为300mm×300mm~350mm×350mm,z轴范围设定为300~500mm,x、y、z轴方向的空间分辨率为0.33mm、0.33mm、0.34mm,分别对患者予以矢状面与冠状面扫描。检查前1d使患者进食流食,并且在18点后禁食,20点后使患者服用50mg的番泻叶,同时饮用1 500ml以上的水,以确保肠道的清洁度。扫描前1h使患者服用2 000ml 2.5%的等渗甘露醇溶液,平均分4次服用,每次服用需要间隔15min。在对患者进行扫描前,临床检测人员需要使用双筒注射器经患者右侧的肘静脉为患者注射85ml的非离子型造影剂碘帕醇,注射速率为3.5ml/s。采用人工智能触发方式对患者进行扫描,将感兴趣区设定于腹主动脉平肝门位置,ROI大小设定为100mm2,触发阈值设定为120HU,注射开始后,若CT值超过120HU,则延迟6s后开始进行扫描。使患者采取俯卧体位,并使患者保持屏气状态,扫描范围为剑突至耻骨联合平面,首先对患者进行平扫,之后分别对患者予以动脉期(40s)、静脉期(60s)扫描。由两位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放射科医师盲法独立进行阅片。
1.3 观察指标 (1)诊断结果。(2)多肠道炎性病变的CTE表现。(3)CTE测量克罗恩病变肠壁厚度及强化程度与相邻正常壁对比。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经CTE诊断可知,80例疑似患者中共有68例获得确诊,占比85.00%;其中克罗恩病42例(61.76%);溃疡型结肠炎16例(23.53%);小肠结核1例(1.47%);病毒性肠炎1例(1.47%);其他肠道病变8例(11.76%)。
2.2 多肠道炎性病变的CTE表现 42例为克罗恩病,通过分析图像可知,该疾病多表现为病变呈节段性、跳跃性分布,肠壁出现不规则溃疡与增厚现象,肠管出现僵硬变形现象,肠腔狭窄;经增强扫描后可知,病变部位的肠道全层或分层样明显强化,肠周或肠系膜血管表现出扭曲增多与增粗现象,呈“木梳征”分布(如图1所示)。16例为溃疡型结肠炎,经平扫可知,其图像主要表现为肠壁的连续、对称与均匀轻度增厚等特点,黏膜面出现小结肿大现象。1例患者为小肠结核,经平扫后可知,病灶的中心为回盲部,对回肠于升结肠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其主要的图像特征表现为肠腔狭窄,肠壁增厚、僵硬等;经增强扫描后可知,病变节段出现显著的强化特征,同时出现腹腔内淋巴结环形强化现象(如图2所示)。1例患者为病毒性肠炎,经平扫后可知,其主要的图像特征表现为小肠局部管壁轻度均匀增厚;经增强扫描后可知,病变节段出现显著的强化特征,并未出现分层,肠管周围出现渗出与水肿现象(如图3所示)。
图1 Crohn病呈“木梳征”分布
图2 小肠结核
图3 病毒性肠炎
2.3 CTE测量克罗恩病变肠壁厚度及强化程度与相邻正常壁对比 两名医生关于病变肠壁厚度与相邻正常壁的检测结果均具有较大差异(P<0.05);但关于强化程度与相邻正常壁的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CTE测量克罗恩病变肠壁厚度及强化程度与相邻正常壁对比
3 讨论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与溃疡性结肠炎(UC)等两种类型,将会对肠道黏膜形成较大程度的累及,临床中对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具有统一定论[4]。目前临床中主要依据两种类型的临床表现与病理活检等方式对上述两种疾病类型进行鉴别,但由于二者的临床表现较为相似,并且病理活检存在较大的非特异性,因而使得两种类型无法有效的鉴别诊断[5]。
随着检测技术不断发展与成熟,目前临床中多使用多层螺旋CT小肠成像方式进行诊断,该种方式不仅能清晰地显示出肠道造影与内镜无法检测出的病变,同时能有效弥补常规CT检测的不足,具有重要作用[6]。在本文中,经多层螺旋CT小肠成像诊断后可知,克罗恩病患者例数明显多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例数,其原因包括如下方面:(1)克罗恩病的主要病变范围为盲部与末段回肠,患者口服造影剂后能够确保造影剂使盲部与末段回肠较好地充盈;而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病变范围为结肠,患者口服造影剂后无法有效的使该部位充盈,因而较易出现漏诊现象[7]。(2)克罗恩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透壁性炎症,而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则为黏膜层炎症。当使用多层螺旋CT小肠成像诊断后,除能够清晰观察到肠周脂肪增殖或强化特征外,同时还能够观察到肠周脂肪间隙的病变现象,因而能够使克罗恩病获得较大确诊[8]。
小肠结核在回盲部最常见,但该疾病的表现与克罗恩病特征较为相似[9],同时当其累及结肠病灶时,其临床表现又与溃疡性结肠炎显示,当使用多层螺旋CT小肠成像诊断后,其图像特征较为典型,因而能有效地对该疾病进行诊断[10]。
综上所述,本文多层螺旋CT小肠成像诊断肠道炎性病变的临床应用具有显著效果,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展示出肠道炎性病变特征,可谓临床医生的针对性治疗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