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组合作学习视角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策略分析
2020-08-13吴琼
吴琼
【摘要】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方式不适合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更多的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促使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创新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联想能力、实践能力、推理能力、合作能力等等,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一、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探求更多的发展空间,研究出了许多新鲜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其中就有小组合作的方式。小组合作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是基于学生独立思考,促进学生之间进行思维上的互相交流,通过增强集体荣誉感和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整体提高学生小组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个人的能力。
二、小组合作的含义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将2~6个能力各异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以合作互助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加放松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与小组成员共同探索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比较适合初中阶段的学生。此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且这时候的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有一定的表现欲。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之中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在小组合作中,各种思维和思想相互碰撞,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方式,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拓展学生思考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性,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不足
有的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響,对现代教育模式的认同度不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很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还有的教师因为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认识不足,将其定义为简单的分组学习,只是将在课堂上运用这种学习模式当作完成任务,没有真正理解小组合作学习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比如在课堂上将学生分组之后,直接让学生探究比较困难的问题,而没有进行相应的指导,也没有考虑到学生认知能力的因素,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打击比较大,从而失去学习初中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2.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教学课堂中分组不合理
有的教师才开始接触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对其主要理论和方法策略不够了解,导致分组出现了小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推理能力、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相差较大的现象,也没有对小组内部分工进行有效指导,小组合作目标不明确,致使小组合作效果不明显。
四、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陶行知认为:“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他还认为:“在做中教的是先生,在做中学的是学生。”这很好地强调了学生、教师和教学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课堂并不只是学生的课堂,同样也是教师的课堂,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这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成全。
1.教师提高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知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明白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相对轻松自在的环境中探究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魅力,促使学生自主探究,而不是让学生在难题中钻牛角尖,失去学习欲望。因此,教师在设置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一定的了解,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入,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比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将4个全等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平面几何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利用简单的小游戏,能够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快速进入学习当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然后,教师让学生观察拼出来的图形,找到三角形与正方形之间的等量关系式,从而引导学生探究出勾股定理的原理,再引导学生总结勾股定理原理的理论概述,这个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光靠教师直接讲解勾股定理,学生很容易因为遗忘规律而忘记勾股定理的真正含义。相比之下,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真正参与到勾股定理原理的推导过程当中,能够加深对勾股定理的印象,将抽象化的概念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加深记忆,从而深入理解知识概念。如果只是学生独立完成,可能难度系数比较大,但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降低难度,提高解题效率,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2.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科学分组
教师应该通过平时的成绩检测或者学生的在校表现,对学生的能力进行一定的掌握。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进行科学的分组,促进小组之间的公平。具体而言,就是对小组进行宏观调配,使得每个小组中都有能力较好、中等能力、后进生三个层次。从整体上看,这样的分组更能够保证小组之间的公平,并且能够确保小组内部由成绩好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共同进步,只有小组中保持学生异质,才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从整体上促进全班同学的共同成长。如果让学生自由组队,有的组全是成绩好的学生,有的组全是成绩较差的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成绩较差的学生会受到打击,也无法把握教学进度,不利于教学的推进。因此,想要促进小组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
3.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这两样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十分重要。有的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无论什么内容都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反倒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正数和负数”这方面的知识,概念比较简单,教师可以利用几个简单的问题直接引导学生回答正负数的性质和判断标准即可,不需要给学生太多的时间去探索,没有意义。
但是在学习“锐角三角函数”的时候,可以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因为三角函数本身就是教学的重难点,将来也是高中学习的重点。针对这部分知识,教师应该先明确本堂课中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什么样的能力,是推导能力还是运用能力。
如果这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推导能力,教师就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结合具体形象进行思考,总结出三角函数的公式。这一部分作为课堂的重点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地给学生多一点的时间,只要能够推导出一个公式,后面就能够举一反三了。教师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刺激学生快速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推导能力、计算能力和反应能力。
如果这堂课的侧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教师可以先通过小组抢答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回忆之前所学的内容,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又可以帮助学生复习之前的知识。然后通过几个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热身,对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进行练习,之后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答较难的题目。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及时了解和掌握各小组的情况,收集每个小组都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适当的指导。也可以对能力较差一点的小组进行个别指导,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需要对每堂课都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才能够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
五、结语
陶行知认为,“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做”含有三个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在现代,“做”更倾向于集体合作,更应体现团队精神。因此,在数学学科中运用陶行知先生的这一教育理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很有必要,这也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主动、探究、合作”教育理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集体协作,从而促进学生快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王洪金.初中数学课堂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4(02):120-121.
邱乙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对策分析[J].成功(教育),2012(16):121.
田占元.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中华少年,2017(01):146-47.
周斌.浅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考试周刊,2016(A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