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2016-12-27承晟
承晟
摘要:结合赣鄱地域特点,分析了鄱阳湖水产品的国内市场现状和鄱阳湖水产品市场前景及其VI设计的意义,根据科学合理且富有艺术品位的包装设计理念,提出了关于鄱阳湖水产品VI设计的设计策略,以此来宣传鄱阳湖独具特色的水产品,打造赣鄱生态品牌,增加其市场竞争力,提高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整体实力。
关键词:赣鄱生态水产品;VI设计;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0-0167-03
1 引言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汇集赣江、修水、鄱江、信江、抚河等不同地域的水流,所以其中所蕴藏的水产品种类繁多。鄱阳湖优质的水质和空气也决定了鄱阳湖水产品一流的质量。而近些年,由于缺乏大型企业整合市场,进行水产品贩售的小贩缺乏品牌意识。长此以往,原本拥有良好口碑的鄱阳湖水产品,成了没有好的包装和好的销售策划的菜场地摊货,导致本来可贵的鄱阳湖水产品丢失了其原本的价值。“绿色”是鄱阳湖水产品的特色之一。所以,应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对鄱阳湖水产品的包装设计研究,以此带动赣鄱地区经济发展。
2 赣鄱生态水产品
2.1 赣鄱生态水产品概况
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交界处南岸,是长江流域最大的通江湖泊,也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优越的自然条件,浩翰的鄱湖水域,孕育着丰富的渔业生物资源,使鄱阳湖区成为我省最大的商品鱼集中产地、全国重要的淡水渔业基地之一[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仅各种鱼类就达150多种,占全国已知淡水鱼的19.2%,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淡水渔业基地。
2.2 赣鄱生态水产品的市场前景
“鄱阳湖”品牌是全省统一打造的公共品牌。目前该品牌已经涵盖了六大系列40余个产品。波浩渺、美丽富饶的鄱阳湖,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北京新发地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一切在鄱阳湖水产品展区参观时说:“江西有一流的空气、一流的水质,养殖的鱼蟹都是全国一流的。我们准备在江西建立绿色水产品基地”。绿色、生态、安全、健康,已成为鄱阳湖水产品的最大特色和亮点。随着全面加快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江西省将迎来一个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时期[2]。发展鄱阳湖水产品,做大“鄱阳湖”这个品牌。可以带动整个水产品的经济链,如富硒鳖、草鱼、鳙鱼、鲈鱼,黄颡鱼,翘嘴鳜(鳜鱼),鲫鱼,白鱼,鳙鱼,野生草鱼,斑鳜(野生石斑),淡水小龙虾、冷冻淡水鱼糜食品等等。从而辐射到整个鄱阳湖农产品,如在江西人餐桌上非常受欢迎的藜蒿。这些都可以进行包装加工推向全国,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
3 赣鄱生态水产品的包装现状
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的进步。使得商品的销售形势日益多样化,销售范围也随着各类大卖场的普及而迅速扩大。所以,包装设计也需与时俱进,不仅能够在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同时也要在视觉形象上尤其独有的特色,做到脱颖而出。
鄱阳湖优质的环境质量是人所共知的,然而,与鄱阳湖的水产品资源以及“鄱阳湖”品牌社会产的价值相比,鄱阳湖现代渔业的发展,仍有不足之处。从这里出产的水产品有时会滞销是有根本原因的:①水产品经销商缺乏品牌意识。鄱阳湖水产品并无统一的经销商,都是经小商贩来进行销售。小商贩没有品牌意识因而鄱阳湖水产品自然成了普通的菜场地摊产品。与此相对的,鄱阳湖每天都有数万斤鱼虾蟹走往全国各地,如:鄱阳湖出产的鳙鱼,它的鱼头品质绝对不比千岛湖的差,但打上千岛湖的牌子后,价格足足比鄱阳湖鳙鱼贵了一倍还多,而且在国内市场十分俏销。②水产品销售过程中缺少宣传噱头。鄱阳湖水产品有很多优于其他水产品的特点可以说,可是在销售过程中其他水产品的销售过程基本一致,并没有恰到好处的对它的优点放大宣传,水产品的价值也就无法得到提升。③水产品销售前期缺少包装。鄱阳湖水产品大多数都缺乏包装的设计感,经销商忽略了包装的设计,简单而劣质的包装方式也使水产品的价值大打折扣。如湖口大闸蟹,很多商家都打着鄱阳湖的旗号,但在包装上只是简单的图片配上几个重点宣传的字眼,毫无设计感,这样只是做到了对产品进行一定描述,对产品的宣传以及价值提升并没起到多大作用。
4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
4.1 体现地域特色
鄱阳湖一带景色秀美,风土宜人。以环鄱阳湖各区域传统文化进行设计。首先,在产品包装设计上以绿色为主要基调。在凸显环鄱阳湖各区域如:庐山、九江等绿色环境的同时,再次强调绿色无公害的赣鄱水产品。其次,搜集、发掘、研究和整理出环鄱阳湖各区域的地域特色,运用这些传统素材与VI设计相结合,创作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水产品外包装。如:庐山,九江等。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底蕴,将庐山云雾飘渺的景色或是文人墨客的字画,作为一种装饰纹样,运用两种不同的做法,一种是直接植入。另一种是根据构图的要求对素材进行择取、组合、变异,使其融为一个完整的画面[3]。打造出具有赣鄱特色的水产品包装。最后,设计出属于自己的符号。将鄱阳湖水产品分门别类,设计出不同的图标并将其运用到VI设计上。图标的设计要求简单、自然、友好、方便、一致,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4],能够被快速识别与记忆。这样在方便消费者购买的同时也从包装上为水产品提高了价值。
4.2 包装形式贴合产品内容
以水产品的鲜活、绿色为主要宣传点,充分了解与包装相关的因素,包括消费者的文化修养、民族习惯、生活方式、消费心理、购买能力、地域区别、销售场合、广告宣传等[5]。不仅能够更好的保护、展现商品,还能突出赣鄱水产品的物质价值。在众多商品中脱颖而出供消费者选择,从而提高产品的价值。
4.3 绿色环保
绿色包装不仅是时下热门的一种包装形式,也是突显产品生态属性的一种有效手段。从产品质量范畴来看,应注意水产品保鲜。要想保持鲜度或减缓腐败的速度,可以采用一些措施,例如使酶钝化,使微生物失活,以及使各种化学反应速度变慢甚至停止等[6]。因此,可以采用脱水保鲜、密闭保鲜等多种方法。从生态角度考虑,赣鄱水产品的包装应尽量少用塑料材质。而且塑料袋这种外包装在作为礼品包装时,很不上档次。在水产品包装材料的选用上,美学性原则是决定产品能否在市场畅销的重要原则。有的包装材料具有表达的特性,而有的包装材料却难以表达,这就是艺术性原则所在。包装材料的本身色彩、质地、透明程度、挺度、表面光滑程度(通过加工所能达到的)、表面装饰性等都是其艺术价值的体现。所以,外包装尽量选用可以体现出鄱阳湖特色的纸质包装,只有把产品的外观档次提上去,才能把产品品牌化。
5 设计策略研究意义
包装就像产品的外衣,是作为商品视觉形象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工具,是产品由生产转入市场流通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美化商品的同时又起到了宣传的作用。简而言之,包装设计就是解决某件商品的包裹和盛放的问题。它并非孤立的简单的画面装饰,二是把艺术和科学、物质和精神、理想和现实的有关因素相结合,集造型美、结构美、工艺美和图形美等各种编排美于一体的,力求以新颖、独创、鲜明的视觉形象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的一种商品市场推广手段。
鄱阳湖水产品的特征是种类丰富,优质无污染。但其知名度与其他知名地域水产品相比还有一定距离,所以我们要明确赣鄱水产品VI设计的走向,要注重:①重点对“鄱阳湖”进行大力宣传以此来推动赣鄱水产品的宣传与销售。鄱阳湖虽然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其旅游等商业发展发面远远不如其他知名水域。所以,要先对鄱阳湖进行包装宣传,利用“鄱阳湖”这一旗号扩大其水产品的知名度;②重点依据环境进行包装宣传。利用鄱阳湖原生态的特点,在进行水产品VI设计时着重表现赣鄱水产品原生态无污染的特点,将其特质放大,以此来吸引消费者;③不同范围水产品个别重点宣传。鄱阳湖覆盖面积广,不同地方所盛产的水产品也有所不同,所以,在进行VI设计时可以将已经小有名气的水产品宣传力度加大,形象设计上放大突出其特点。如:湖口大闸蟹,因为湖口在人们惯有思维中已经认为这里的大闸蟹是最有名的,所以在VI设计上可以抓住这一点将湖口这一“招牌”扩大宣传,以便达到更加吸引消费者的效果;④统一VI设计。赣鄱水产品的包装不仅要注重对其自身特点的包装宣传,还要注重整体包装。产品有效地、统一地包装才能在短期内提升其价值与层次。过去的赣鄱水产品包装多为劣质包装,如果这些低成本包装与进行过精细VI设计的水产品同时进行销售,这样人们还是会选择低成本的普通水产品,从而影响到已包装水产品的销售情况。
统一管理、统一设计、统一销售。经过系统的研究制定出适合赣鄱生态水产品推广的设计策略,不仅可以提升赣鄱水产品的价值同时也能为环赣鄱地域做宣传奠定一定的基础,为江西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6 结语
“鄱阳湖”品牌是江西的标志,将鄱阳湖螃蟹的品牌做强做大,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水产品包装是水产品产后增值的重要手段。很多地方的水产品加工企业,由于缺乏可靠的VI设计而导致了严重的损失,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水产品生产与经营者的积极性。随着市场全球一体化的到来,鄱阳湖水产品市场越来越大,其跨越的区域也越来越广,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形势下,要想在水产品领域立于不败之地,并使经营者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利用渔业优势结合可靠的VI设计,主打鄱阳湖水产品牌。制定鄱阳湖水产品统一的质量标准,实行严格的监控和质量检验检疫体系,分等级,分品种,统一规格,统一包装,将鄱阳湖水产品打造成全国的优质产品。
参考文献:
[1]熊小英,胡细英. 鄱阳湖渔业资源开发及其可持续利用 [J]. 江西水产科技,2002.
[2]杨期勇, 张新华, 黄 卫. 鄱阳湖水环境现状及污染防治模式思考 [J]. 九江学院学报,2012(4).
[3]王章旺. 新理念包装设计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4]罗仕鉴,朱上上.用户体验与产品创新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5] 张大鲁,孟娟.包装设计 [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3.
[6] 杨福馨. 农产品保鲜包装技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