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境创设方略探微

2020-08-09刘苏成

读写算 2020年21期
关键词:主要策略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

刘苏成

摘 要 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创设不同情境,是提高课堂活力的主要途径。教师应立足教材、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动脑、动手、积极参与,让学生在“玩”的过程提高自身学习水平,激发探知欲望,提升教学效果。文章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对创设生活情境、开展活动教学的途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对同行有所启发,共同打造道德与法治的精彩课堂。

关键词 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情境;主要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1-0105-02

“德”位居“五育”之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道德与法治在高度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法以道德为准绳,道德是最高法律。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培养学生守法遵纪、有公德心,为学生以后的未来和学习生活指引方向牌,是小学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保障。因此,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改变小科、副科的偏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新思路、探讨新路径,让教学过程轻松有趣。其中,活动情境的创设,让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生活情境巧妙融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习质量。下面,笔者结合教学案例,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创设活动情境、激活课堂的策略问题,进行简单阐述,以飨共享。

一、创设真实情境,增强知识的实用性

众所周知,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情境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规律,创设现实生活为基础的情境,增强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用性、适用性,切实发挥情境的优势,引发兴趣的同时,诱发学生积极参与,实现“做中学”。

如《我们爱整洁》的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看看自己的座位上的文具摆放是否整齐,看看黑板擦得是否干净,走到窗台边,看看窗台是否有灰尘、玻璃上是否干净明亮,走到教室的后面,看看洒扫工具摆放是否整齐等。然后,布置任务:每一个同学收拾文具、摆放整齐;一组擦黑板、二组扫地、三组扫地、四组整理洒扫工具、五组整理教室的角落等,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明确了任务,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打扫教室的队伍中,通过劳动,增进了友谊,也让孩子们在劳动中将爱整洁的品质内化于内心深处,实现“做中学”。

真实情境的创设,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如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教学,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从而提升学习的有效性。如《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的教学时,教师首先以“食物的哭诉”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听完故事后,说说听后的感想,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强化学生的节约、反对浪费的优良品质。在此基础上,教师为学生呈现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吃饭时的一些不良习惯和浪费现象的情境,如挑食、碗中的饭吃不完随便扔等,真实的情境,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这些现象,你看过、经历过吗?让孩子们以“……是浪费”等,这些活动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浪费多样化,也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着手,利于学生感受浪费现象无处不在。

二、创设愉悦情境,提升学习的趣味性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设情境的主要目的是以境激情、以境促动,奠定有效课堂的基础。鉴于此,情境的创设,应注重愉悦性、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身心愉悦、兴趣浓厚,同时,愉悦情境,也为道德与法治教学增加趣味性。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情节曲折、内容感人、形式也活泼,学生从故事中可以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因此,情境创设时,教师可以针对这个情境,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如《分享真快乐》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孩子们讲述节假日与家人外出旅游、去儿童乐园玩等发生的生活趣事,或者启发孩子们相互交流助人为乐的真实故事,这个讲故事的融入,发展了孩子们的语言能力,通过彼此讲故事、听故事,培养了孩子们善于倾听的好习惯,从中体会分享的快乐。再如《我们爱整洁》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于PPT,为学生呈现小狗皮皮的学习环境,脏而乱的环境,立刻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教师再利用情境,给孩子们讲一讲皮皮不爱清洁的故事,故事的精彩,营建了浓厚的轻松氛围,营建了快乐学习的环境。同时,皮皮的故事的融入,也让学生体会到爱整洁的重要性,从而培养爱整洁的好习惯。教学《我们是朋友》时,教师先用PPT为学生呈现“友谊”小镜头:好朋友之间有说不完的快乐,再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小镜头,与大家分享交友的故事……故事的融入,也为课堂教学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生动性。

其次,创设趣味、愉悦情境,游戏更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孩子们喜欢游戏,喜欢玩,游戏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舒适、轻松的状态中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收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如《我们的好朋友》的教学时,让学生自主描述一個自己班级中要好朋友的外貌、性格特点,不能说出姓名,也不能有暗示,让其他学生猜猜该同学描述的朋友是谁。游戏的运用,激活了课堂,让课堂充满活力。

三、创设模拟情境,激发参与的主动性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时,有时不免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真实情境没法创设,比如一些生活中的物件没法搬进课堂,此时,模拟情境、虚拟情境的创设也可以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也同样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

如《可爱的动物》的教学时,教学目标是唤起学生对动物热爱的情感,了解人和动物的亲密关系、明辨保护动物的行为、学会与动物相处的方法等,运用情境教学时,真实情境的创设,将各种各样的“活”动物引进课堂是不可能的。此时,创设模拟情境,也可以收到真实情境的效果,甚至比真实情境更有趣。如教师将各种动物的面具,分发给几个学生,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动物,介绍动物的特点、习性、习惯等。如带着猴子面具的小朋友,可以模仿小猴子的跳等特征性的动作,并以第一人称介绍: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朋友,我是小猴子,我喜欢跳、喜欢爬树、喜欢吃香蕉,我聪明、伶俐……这样,学生不仅认识了动物,也以“演”“讲”而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

模拟情境而开展表演活动,是创设模拟情境的可行策略,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丰富、趣味情境,也是为学生营造轻松氛围的有效途径。如《我的祖国》的教学时,运用多媒体,可以为学生呈现海陆疆域的图片,以动态的画面,让学生了解我国国土的幅员辽阔,让学生感到祖国的地大物博,为祖国而感到自豪,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同时,为了实现德育目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链接社会热点问题,如“钓鱼岛事件”,通过社会热点的融入,拓展了教材、拓宽学生的视野,更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此外,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历史视频或者借助于史料,让学生在“维护主权,保护国土完整不受侵犯”的情境中,引发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在感同身受的情境中,铭记历史,养成尊重历史的习惯,从而增强祖国荣誉感、提升责任感、也提升历史使命感。

总而言之,情境创设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效的情境创设,为道德与法治课堂增加趣味性、提升有效性,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发展。教学中,合理、科学创设教学情境,促进了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学习能力的发展,也促进了教师走向专业化,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黄尧.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J].辽宁教育,2020(03):14-15.

[2]蔡晓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情境创设初探[J].新教师,2019(10):65-66.

[3]葛雪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创设初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9):120.

猜你喜欢

主要策略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谈初中英语书面表达的对策和建议
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思考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新时期班级管理艺术研究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几种策略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