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段古诗朗读的有效指导策略探究

2020-08-06徐雪兰

考试周刊 2020年67期
关键词:有效指导小学低段问题

徐雪兰

摘 要: 朗读是古诗教学的根本方法。小学低段学生存在古诗朗读质量低下的问题,教师要采取有效地指导策略,帮助学生达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总目标。教师应合理分解朗读目标,把握朗读梯度;紧扣朗读教学目标,优化朗读评价;重视对学生的朗读习惯养成教育,端正学生朗读态度,这样才能有效提升低段学生的古诗朗读质量。

关键词: 小学低段;古诗朗读;有效指导;问题;策略

朗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生应当具有的基本语言学习能力。文章关注小学低段阅读教学中古诗朗读的指导成效问题,针对一些语文教师在古诗朗读教学中的困惑,试图从教师的“教”这一方面,阐明在小学低段古诗朗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和训练学生进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以期能引起同行们的进一步思考,并重视修正低段古诗教学行为。

一、 从低段学生的朗读状况,看教师的“教”存在的问题

朗读在古诗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古诗学习的根本大法。尤其是低段学生学古诗更加依赖朗读,朗读不仅能帮助他们感知古诗大意,还能促进他们对古诗的平仄、押韵、节奏等方面的美感以及情感的掌握,帮助他们感受古诗的魅力,进而激发他们产生对古诗的热爱之情。但从低段学生的朗读状况看,当前古诗朗读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修正。

(一)学生拖腔拉调读的现象严重

很多学生开口读古诗,喜欢一字一字拖腔拉调地读,也就是常说的“唱读”,全班齐读时唱读现象更甚,听着让人感到难受。唱读通常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好断句、语调。这个现象反映了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没有认识到断句的重要性,没有严格按照语调教学,没有及时纠正错误的读法,以致学生养成了唱读的坏习惯。

(二)“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刻板、模糊,朗读质量低下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最高要求,许多老师喜欢直接用它来指导或评价学生的朗读,也就是常说的“贴标签”,比如,“你读得真有感情”“你能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首诗吗”等等。因为教得刻板、模糊,学生也就学得迷茫,不知所谓。常见的现象是,上课伊始学生对古诗的初读和课终学生对古诗的朗读,从水平上看,虽然不至于是完全“原地踏步”,但也没有明显的提升,学生的朗读,在40分钟里,前后不过是次数的叠加,而不是质量的跃进。

二、 小学低段古诗朗读的有效指导策略

(一)合理分解朗读目标,把握朗读梯度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教学的总目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语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這就是说,朗读目标的达成是有梯度的,语音正确是朗读的起步要求,其次是读得熟练,“有感情”是朗读的最高境界。

小学低段古诗教学,一般一首古诗用一个课时。在这一个课时里,教师应把握朗读评价的梯度,把朗读目标的总要求,分解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准设定朗读指导的分目标,拾级而上,做实功夫。以《夜宿山寺》为例,初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落实“正确”的目标;再读古诗,要求读出节奏,落实“流利”的目标;三读古诗,理解诗句,要求加动作朗读,语调有高低变化,以表现山寺之高,落实“有感情”的目标。这样层层递进,循环上升,达成朗读的总目标。具体说来,把握朗读的梯度,可以这样做。

1. 抓住字音,读得正确

何谓“朗读”?据字典解释,就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朗读发音的起码要求是吐字清晰、字正腔圆。古诗字数少,读正确的基本要领就是读准字音。教学中,要重点教好生字词,尤其是多音字、难读的字音,解决了这些认读障碍,就能更好地读顺古诗句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后进生,让他们逐字逐句读准字音,哪怕是因此把句子读破了也没关系,多读几遍就连贯了。

2. 抓住节奏,读得流利

小学教材中的古诗,一般是绝句和律诗,每句有5个字或7个字,断句有其独特的规律,如《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又如《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还应把握诗句的节奏,读好句中的停顿,这样不仅可以让人更容易明白意思,听起来有韵味,而且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消灭拖腔拉调的读法。

3. 抓住技巧,读出感情

读出感情,是朗读的最高境界。要想读得好,不可避免要运用朗读技巧。朗读的基本技巧主要体现在语速、停连、语调、重音等方面。在解决好语音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结合文本做朗读技巧的指点。抛开文本的理解单纯讲朗读技巧是毫无意义的,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告诉学生哪里读得慢一些,哪里要停顿,哪个词读得重一些,就很容易造出矫情做作的腔调,我们应该把文本的理解和技巧的运用有机结合起来,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指导学生读得自然。

例如《夜宿山寺》的“危楼高百尺”,先让学生联系诗句对“危”的字义展开猜想,然后根据字源告诉学生“危”的本意是高,“危楼”就是高楼;再结合已学过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理解“千尺”“百尺”都是夸张的说法,“高百尺”极言楼之高;之后让学生想着插图里的那座山寺朗读“危楼高百尺”,不用老师明说,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把“高百尺”一词读得音调高一些,语气重一些,表达出楼高的意味。

值得一提的是,在指导低段学生理解诗句时,不要做过度讲解,只在难懂之处做必要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即可。例如指导朗读《望庐山瀑布》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可让学生结合瀑布飞泻而下的视频或插图,先说说诗句的大致意思,知道李白把瀑布比作银河,是在极夸张地写出瀑布从高处飞落的壮观景象;然后再请学生和老师一起展示这两句诗的朗读,教师采用讨论法和比较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学生通过比较,觉得这两句前面四个字要连起来读得快一些,后面三个字要读得重一些,音调高一些,语速慢一些,这样读起来就能表现出瀑布的气势。

猜你喜欢

有效指导小学低段问题
试论体育教学中语言的巧妙运用
敢“问”路在何方
有效指导幼儿活动区游戏研究
低年级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