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校园环境的自然科学领域课堂实践分析

2020-08-06张超怀

考试周刊 2020年67期
关键词:校园环境小学科学

摘 要: 大城市学生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课学习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依托学校校园环境的改造,采用多种类型植物的分区域种植,打造良好的科学研学活动基地,通过科学课程与学习任务单的结合,使体验式的课堂学习达到最佳化,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科学学习方法、习惯的培养,并提升其爱校园的情感。

关键词: 小学科学;校园环境;自然科学领域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科学教师应将科学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最高准则,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科学素养的培养需要落地在课堂,其中在小学中低年级的教学中,很大一个模块是自然科学领域的教学,通过对小学生进行自然科学教育,会使他们从小学阶段开始便认识到科学技术的作用,使孩子能够从小学阶段开始全面发展。但当我们观察现在很多的课堂教学时,就会发现学生很多时候不是在主动学习,而是在跟着教师学习。因为各种因素的限制,教师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操作人,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带着标准答案的问题,这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灌输式教学,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大城市中的学生很少能够接触到真正的自然环境,以至于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本应从生活中认识且非常熟悉的植物、土壤等,都成了非常陌生的物质,曾经数次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项目带领学生走入校园和社区去开展自然环境的调查活动,却发现学生对于自然环境的极度陌生令人担忧。同时校园周围植物种类少,土壤区域少,相应的动物种类也少,导致许多科学教师在开展相关课程教学的时候,出现了取材困难的情况。基于此,从学校的自然环境改造开始做起,为学生营造校园即课堂的体验环境,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打造,让孩子真正能够走入自然,从中去探索和发现自然中的奥秘,让校园处处皆教具,处处是课堂。根据教学活动的不同环节,进行以下分解。

一、 丰富校园植被种类,打造优良实践环境

在制定下此项研究课题以后,反观我们现有的校园环境,主要以观赏类树木和草坪为主,其中有大量的荒废区域以及大量雷同性的植物,学生所能够进行观察的环境比较单一。進而观察校园周边的社区,以高楼层密集小区为主,小区内的植物种绿化情况也并非太好,且如果学生需要走到校外开展调查和观察活动的话,学生的安全则无法保证。基于此,决定对校园内环境进行重新的改造。

自2016年始,对校园内所有植物进行重新规划,丰富原有的绿化植被种类,并且重新开辟出新的种植区域,厦门地处祖国东南海岸,气候温暖,非常适合各种类型热带及亚热带植物的生长,尤其是各种果树的种植。因此,在改变传统菜园果园远离学生生活环境的做法,在学校两栋基础教学楼之间开辟了一块新的植物实践基地,命名为“东篱园”,体现亲近自然的校园文化,通过综合的规划,区分为果树区、香草区和热带植物区,在这些区域内种植了各超过二十种的果树、香草和多肉、仙人掌等热带植物。其中包括生活中常见的龙眼树、芒果树、梨树等,饭桌上常见的薄荷、芦荟、九层塔等,也有如菠萝蜜树、蛋黄果树、莲雾树、蒲桃树、树葡萄、人心果树等特别的植物种类,植物种类繁多且环境设计精美,曲径通幽,成为学生下课嬉戏的场所,为学生打造真正身边的实践基地。在校园操场的周边,则开辟出了一片菜园,命名为“耕读园”,取义传统文化中耕种与读书相结合的活动,种植数十种当季蔬菜,成为当代学生真正能够走入参与种植的基地,成为培养学生劳动和劳动中学的意识。

二、 结合学科课程渗透,开展校园研学考察

有了优异的环境,更需要结合真正的教学活动开展,才能够把物质基础的利用达到最大化。杜威的思想表明,小学教师培养应该摒弃传统二元论,坚持综合的、联系的思维方式,超越全科与分科,探索一种更完善的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内在地实现“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有机统一。因此,我们在校内开展了多学科的联合教研,挖掘课本当中可以利用的课例,进行校本化的重新打造。

在苏教版小学科学新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1课《多姿多彩的植物世界》一课中,这本是传统的一课观察植物的课,从学生的课余生活到校园学习中,都有很多相关的课例,但往往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环境相背离,观察和认识的植物并非本地的物种,或是因为生活环境的限制使观察内容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借助于校园“东篱园”的打造,这项活动则更加具校本特色和指向性。教师将原本的课堂环节改为校园植物大搜查的活动,通过学习单设计寻找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香味树叶等任务,引导学生走遍校园,寻找这一些特别的树叶,学生收获了绿、紫、红、蓝不同颜色的树叶观察结果,发现了校园里的树叶原来有鸡蛋形、手掌形、爱心型等如此多不同的形状,在教室门口找到了香香的薄荷叶子,真正用多种观察和对比的方法进行探究,有效地帮助学生意识到植物之间有着如此大的不同与奥秘。

在2019年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研究土壤》的一系列课程当中,学生几乎有近一个月的时间都在校园内教室外进行学习。在研究土壤的成分时,学生大胆地拿起铲子,对学校的校园土壤进行挖掘,因为作为在校生,自然地会升起对于校园环境的保护意识,同时又没有在外面进行实践活动时会受限于区域管理的要求,因此,学生都能够在不破坏校园本土环境的基础上,大胆地开展观察。因为学校有着丰富的植被,学校土壤的丰富性也随之大幅增强,在前几年的调查活动中,学生仅能在土壤中发现一些蚂蚁、蜘蛛、落叶、砖块等常见物,现在的调查过程中可以发现蚯蚓、蟾蜍、甲虫等更丰富的小动物。而在辨识不同的土壤类型及土壤的作用时,由于学校同时种植了需要肥沃土壤的果树以及在沙质土中也能很好生存的仙人掌、多肉等热带植物,学生很快发现靠得很近的两者土壤的状态大幅不同。学习单上清晰记录下“果树下的土壤是黑黑的,肥沃的壤土,而仙人掌下的土壤则是颜色较浅,颗粒较大的沙质土”。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有“生成效应”的,比起别人直接告诉学生的信息,学生会对自己创造的信息记忆更加牢固,所以应该带给学生真实体验和实验的机会,引导学生走进校园,观察植物、对比植物、解剖植物,关注植物不同部分的特点,体验是真正能够帮助学生记忆和认知知识的有效渠道,教师不再需要刻意灌输理论化的知识,学生能够自我生成并且建构概念。

三、 巧设系统化学习单,落实实践思维贯通

通过对科学新课标的解读以及新教材的学习中,我们发现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植物、土壤等有关的课程更多为中低年级学生所涉猎的领域。教学活动设计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顺应这个年龄段孩子对于自然的好奇,并促进观察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的科学教学中们发现,学生往往会仅仅局限于玩或是观察,而缺乏对于自己观察结果的进一步的处理和思考。因此我们重新考量课堂环节,建立了适合低年级学生特点的学习单,让孩子能够带着学习单来开展调查活动。学习单的设计不仅仅提供了学生的问题,也提供了学生达成任务的一些辅助,为学生的顺利开展活动提供支架。

在三年级《土壤的成分》一课中,通过学习单对这个学段的学生进行表达训练:“今天,我们用(  )方法观察,发现土壤里有(  )。”引导学生建立规范、有序的探究意识。在学生遇到观察困难时提供辅助,面巾纸、放大镜、水等工具,帮助学生能够自主开展探究活动。在《多姿多彩的植物世界》一课当中,学习单上提供了一系列的活动任务,辅以生动形象的图文设计,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任务完成,打破传统学习单为纸质的局限性,让学生利用平板电脑完成活动记录,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校园内植物的参考信息作为学习支架——学校植物社团维护的公众号当中有不少高年级同学们于校园植物探索的一些成果,学生在校园活动中即可通过扫描二维码随时随地进行查阅。

四、 构建实验室,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探究昆虫生长过程,我们学校建设一个实验室,该实验室主要以蝴蝶保育和繁殖为主。在教师带领下,学生认真开展探究互动,拥有极高的热情研究蝴蝶成长过程中,所有孩子均能够近距离观察、记录以及研究蝴蝶。

在教学活动中积极通过问题探究确定活动主题,比如,在五年级组进行的“蝴蝶监测”主题活动,即是由具体问题所引发。蝴蝶对于外界环境变化非常敏感,被誉为环境质量“监测员”。若是蝴蝶数量减少,那么说明环境出现波动,相关人员应该对此种现象加以重视。每年4月上旬到5月下旬,我校均会组织5年级学生携带相关器材,到监测点开展蝴蝶监测活动。该学习过程中,教师会以具体问题作为支撑,比如,“请各组学生选择合理路线开展检测活动”,此时学生借助数学比例尺合理确定路线。“某小区开始重建,那么在正式重建过程中,会对蝴蝶产生怎样的影响呢?”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学生由程序性与陈述性知识转变为策略性知识学习,并且在教学中能够发现,孩子们充满了兴趣与乐趣,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有效促进其探究能力。另外,借助此种实踐探究活动,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经过几年的实践,在依托校园环境的改造之下,推进学生真正研学体验的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课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校园环境日益优美,更加适宜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在活动中建立了良好的科学习惯和意识,科学课的学习走向了深层化,同时有效地建立起学生对校园的归属感,有效促进了集体荣誉感和爱校情感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殷春阳.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自然科学教学研究[J].神州,2018(18):103.

[2]赵红霞.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感受到一种责任——六足园校园生态实验室课程的建构[J].人民教育,2018(Z1):78-81.

[3]卢俊勇,陶青.全科还是分科: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小学教师?——杜威的思想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45(9):37-44.

作者简介:

张超怀,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市集美区杏东小学。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小学科学
严格落实从业禁止制度 建设平安清朗校园环境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环境优化研究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智慧校园环境下移动学习模式与策略研究
智慧校园环境下移动学习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