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意外,暴露错误,促进生成
2020-07-30孟九香
孟九香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囿于预设,而要让教与学和谐相融,通过启发、引导,发掘学生的潜力。本文从弹性预设、观察课堂、暴露错误这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初中数学生成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 生成 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会有诸多意外发生,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机智,变“祸”为“福”,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动态的课堂开始变得开放,但是部分教师曲解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静态的观点理解预设与生成,或囿于预设忽视生成,或一味生成而忽视预设,使两者变得矛盾对立。
如教师常常会按照预先准备好的教案进行教学,当学生的想法与教师的预设不相符时,教师会不假思索地否定学生,这样僵化的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兴趣。与此同时,部分教师为了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将一些未经深入思考的“生成”凌驾于预设之上,将一些天马行空、毫无意义的想法作为探究的内容,不仅不能给学生带来积极的体验,还会造成课堂教学混乱。
一、弹性预设,灵活调整
预设是外显的,生成则是内隐的,教师要弹性设计教学,及时捕捉,灵活调整,充分利用学生的联想、推测,并发挥自己的智慧,判断其中是否蕴含丰富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教师还要择机而引,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促使学生产生猜想,从而产生表达的欲望。
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预设的延展,教师要用心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分析学生可能出现的思路,以及学生脱离预设的情况。如果教师只顾及教学任务的完成,放弃这些“不和谐的意外”,就会令数学教学失去生机。
二、观察课堂,巧妙引导
教师要勤观察,通过观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绪反应,使学情的把握、进程的调控、教法的分析、资源的开发更加有效。同时,学生的举动和话语能让教师了解到他们对问题难易程度的感知,所以教师要倾听学生的意见,从中听出事实、听出情感。另外,教师要巧引智,不牵着学生鼻子,不让学生刻意模仿,还要多变换条件、转变角度参与思考。
如在教学《平方根》时,笔者曾看过这样一种错误的解题思
路:“大象的质量为m,蚊子的质
量为n,它们重量和为2t,可以得到m-t=t-n,两边平方(m-t)2=
(t-n)2,即(m-t)2=(n-t)2,可以得到,因而有m-t=
n-t,所在m=n,由此可以判断它们的质量相等。”这个结论显然是不正确的,但“错在哪里”引起了学生的激烈讨论。经过讨论后,学生发现了错误,笔者又以具体实例说明,显然3≠-3。
这时,笔者再及时引导学生思考问
题我:“那由会得到怎样的结
论?”有的学生指出:“可能是a,
也可能是-a。”笔者适时追问:“那么,什么情况是a,什么情况又是-a?”学生结合刚才的实例指出:“由a的符号决定,a是正数,就是它本身;a是负数,就是它的相反数。”还有一位学生指出:“与|a|的大小是一样的。”笔者又追问学生:“那如果a=0呢?”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故意提出疑问,不道破问题所在,只为学生提供探究求思的方向,让学生借助实例展开探究,实现教学的生成。同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为学生提供变式,让学生努力探究,从最远端向最近端迈进。
三、暴露错误,将错就错
错误能暴露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要利用错误,将错就错,让学生感受顿悟带来的快乐。不仅如此,纠错能促进学生认知的进步、习惯的养成,在学生出错时,教师要顺势而引,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通过步步引导,让学生攀至思维的高处。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思考可能不全面,所以教师要利用学生的不同见解,为他们创造争论的空间,让他们在探讨中启迪共进,形成共识,达到查缺补漏的目的。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弹性预设,为学生创造发挥的空间,让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善于观察课堂,因情引导,通过启发、变式等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教师要利用学生的错误,引学生的思维向高处攀爬,在探讨中形成共识。
参考文献:
[1]崔云.在“有效引导”下生成“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J].名师在线,2018(12).
[2]孟庆科.初中数学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18(11).
[3]张合远.巧让“错题”生成“精彩”——初中数学“错题”资源有效利用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12).
(作者单位:江蘇省滨海县秉义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