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种方法开启习作之门

2020-07-14周素梅

天津教育·中 2020年6期
关键词:通顺真实表达

【摘  要】要让学生不再为作文烦恼,入门习作就要打好基础,明白学生困难的原因:内容与表达。作者针对问题,以阅读为本,开展实践活动,提取素材,积累语言,大胆想象,学习表达方法,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难题。

【关键词】内容;表达;真实;通顺;想象;生动

三年级是语文学习新阶段,习作隆重登场,但部分学生却“谈文色变”。作文难在哪儿呢?分析其难点所在,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写什么)与表达(怎样写)。首先,当下小学生的生活有着不同的精彩,提笔却不知写什么。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学生对写作具有一定的畏惧心理,因此为了更好地避免这种消极影响,教师需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将情感落于笔触之间,使学生真正意义上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让学生充满信心。其次,人的思维是分为多个阶段的,该阶段的学生思维是具象的,这使他们的观察往往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与具象阶段,“感性与理性不同,往往感性所认知的东西都是零星片面的。”直接导致了学生的思维混乱,语句不顺,缺乏情感,语言直白,难写生动等问题。为了改变这种不乐观的习作现状,我以多种方法开启学生入门习作之路。

一、阅读引领,学习素材,依样画葫芦

“阅读,架起了由模仿到创作的桥梁。”其一,课本里的优美范文、课外书籍里的名篇典范都是素材积累的渠道。学生丰富的阅读量得到了提高,通过自我消化吸收,在写作中就能作为自我经验展现出来。其二,教材中的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画面体验,教师通过文本,让学生学习典型课文或精彩片段,一方面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真实性以及表达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感悟作者观察事物、描写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构段成篇的方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积累了语言,而且学习了表达方法。

(一)读写结合有方向

统编版三年级教材安排多篇读写训练,以此为抓手,让学生去仿写,推前写原因,想后续结果,填空补细节。例如阅读教材中相同主题的不同文本,通过对比阅读,习得不同的表达方法。《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的小练笔——上(放)学路上。通过品读文本,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并想象的方法,感悟平常事物的美。唤醒自己上(放)学路上的画面:小区盛开的各色鲜花、道路两排的树木姿态、天空中多变的云彩、义务交警的亮丽风景线……有了这些鲜明的画面,学生准确生动地表达也就不难。对于一些语言积累较少的学生来说,学习阅读汪曾祺《自报家门》的表达方法更为合适:从家到学校,有序地叙述所见之景物:路上的行人、路旁的各种商店、小摊中的水果、公园里的石雕等。学习有文本的“模式”,但有自己生活的痕迹,写出的习作更具个性,正如叶圣陶先生提出“借鉴就是自己处于主动的地位,活用人家的方法而不为人家的方法所拘。”

(二)看写结合有方法

有声有色的阅读是促进三年级学生写作的一个有效方法。习作单元精读课《搭船的鸟》对于翠鸟捕鱼时成串动词的运用非常精准到位,但学生对于动词成串,顺序不可调换的感悟不够深刻。针对此情况,观看翠鸟捕鱼的视频,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阅读,动词与画面重合,使学生掌握动词成串的表达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练笔生活中观察到的动物活动场景,如金鱼游泳、乌龟翻身、仓鼠吃食等。通过这种视觉的观察,使学生能有样可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写作内容真实有趣,文中动词表达适当。

二、活动开路,生成素材,我手写我心

作文要有具体内容,这是小学生习作的基本要求。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听、感、触的积累越发丰富,使其作文的素材也多了起来。如何利用有效课堂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选择内容呢?那么在课堂上开创各种实践体验的情境至关重要。

(一)玩写结合有兴趣

课堂小游戏、实验小操作等活动形式,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导他们掌握观察方法。例如习作指导课《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课前以“蚂蚁会游泳吗”激发兴趣;课时,小组动手实验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僅仔细地观察蚂蚁在水中的状态,而且根据自己生活经验,与组员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启发思路,再从全面观察的角度出发,明确了自己最想表达的内容。

再如,写景习作《这儿真美》,可开展摄影活动,让学生寻找美景,用照片或视频记录,把习作素材积累巧妙地变成学生喜欢的游玩。然后在课堂上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这儿真美”,通过照片或视频呈现 “这儿”的全景和特色之美。学生在介绍过程中,再一次地选择素材,玩写结合,小组交流,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演写结合有体验

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形象地感知、直接地拥有写作材料,演一演是个有效的方法。教学三下第二单元习作《看图画,写一写》时,习作困难的学生就是把他看到的写下来,而对于图画中人物放风筝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无法进一步地展开想象与描写。教师指导时可创设放风筝的情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登台表演,不同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情被学生表演得淋漓尽致。通过动态的再现,唤起学生生活积累,图画生动立体起来,学生自然有话可写,写出的作文,内容真实、感情丰富。

三、想象助力,促发情感,生动地表达

文章不仅要表达通顺,还应当鼓励学生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使创作素材更为形象生动,更合情合理地表达喜怒哀乐的真实情感。

(一)放飞想象有创造

想象画面是三年级重要的语文要素之一。习作教学时,教师要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意象,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写作创造力。例如《荷花》小练笔——写一种喜欢的植物。多数学生喜欢校园凤凰树,仿照文本,孩子们写出了凤凰花瓣不同的姿态。为了让练笔更精彩,抓住“红色花瓣”意象,引领学生站在树下,感受凤凰花的热情。起风了,花瓣落下,有的写了“风来啦,凤凰树飞来一群红色的蝴蝶”继续启发,这时你有什么感受?思维再次深入—— “我与清风跳舞”“我轻轻地落在绿草上休憩”再引导,“绿草地,红花瓣,多美的一幅画,谁还来和我说话呢?”学生想象的深度再次延伸。想象,让画面变灵动,让表达变生动。再如《花钟》小练笔——仿照文中表达鲜花开放的语句写一种喜欢的花。通过文本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作者采用了拟人手法来赋予鲜花开放的不同动态美的表达方法。而第一单元的小练笔和习作,也让学生对喜欢的花有了具体的了解。教师运用语言描述情境,或是图片辅助,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翅膀,架起方法与内容的桥梁。“热情的向日葵欣然地和太阳打招呼”“蝴蝶兰展开双翅栖息枝头,拥抱春天”……想象让每一朵学生喜欢的花儿,都带上了学生的个人情感。

(二)多维想象有个性

个性化情感的体验激发在写作中是极为必要的。教学三下第八单元习作《这样的想象真有趣》,在学习单元奇异有趣文本后, 我先补充了富有神奇想象力的中外名著、儿童诗拓展学生的奇思妙想。接着练笔儿童诗,从诗歌中肯定新鲜奇妙的想象语句:“月亮钓星船,钓一颗漏一颗,撒满碧玉盘”“蜗牛大叔做美梦,丢掉蜗壳真轻松!哎呀呀,下雨咯,谁家房子躲一躲”……学生感受到在想象世界里的真善美。最后,从烂漫的诗歌走进有趣的想象故事创编。一切皆有可能,以文本习作图片为想象起点,大胆写故事。教师引领点拨,学生自由想象,每个奇妙的故事都有着鲜明的个性。想象,让习作表达的维度更为广泛。

总之,三年级学生写作文的过程是摸石头过河的过程,教师在其中充当重要的角色,既是指导者,更是引路人。我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充分施展了以上三点要诀,有效地增加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也让学生掌握了入门写作的方法,如此一来,作文就不再难了。

参考文献:

[1]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2]崔峦.小学语文教学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叶圣陶.叶圣陶论语文教育[M].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版.

[4]阿德丽安·吉尔.阅读力:文学作品的阅读策略[M].接力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周素梅(1979.1-),女,汉族,福建厦门市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阅读习作。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通顺真实表达
读写大闯关
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语言探讨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巴赞电影理论对“真实”的澄明与立义
卡拉瓦乔《纸牌作弊者》戏剧性的真实瞬间
美剧情节越来越“真实”
句子雨
英语填词游戏
坐哪种船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