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引发的思考

2020-07-14刘莹

天津教育·中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初中数学

刘莹

【摘  要】数学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发展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促发学生主动思考,从优创活动情境、丰富操作实践、创新问题设计、开展辨析活动等多方面提升数学活动的创设质量,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深入探究的主动性,活跃学生课堂思维,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思维促发

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思维活动与数学教学相协调,是初中数学学科教学的重要课题。初中生对具体实物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较强,对抽象性知识的学习效果相对较差。教师要立足初中生的心理认知特点,积极开展各类数学思维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优化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中,发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实现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的有效提升。

一、优创活动情境,激活数学思维

教师可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活动情境,简化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引导学生以已有认知经验为切入点,对数学知识展开思考和建构,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并不是零散、孤立存在的,而是與生活现象、生活问题密切相关的,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事物的习惯。利用问题情境的方式也能有效丰富数学活动教学:将问题置于活动开始,能够为学生的活动学习明确方向,调动学生的求知欲;置于活动过程,能够拓宽纵横联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置于活动最后,能够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性,扩宽学生数学思维。

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轴对称》这一章节时,轴对称图形广泛存在于学生实际生活当中,教师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轴对称教学资源,创设了生活化的活动情境。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展示了蝴蝶、蜻蜓、枫叶等具有轴对称图形特点的标本,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数学的角度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将轴对称的数学概念引入课堂中。设置课后作业时,教师设置了开放性的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寻找生活中具备轴对称图形特点的物品,探究这些物品设计成轴对称图形的深层原因。教师通过引入昆虫标本和植物标本,丰富了学生感性认知的素材,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准确地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数学概念。最后开放性的作业设计,也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概念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存在于生活之中。

二、丰富操作实践,促发数学思维

教师要利用好初中生喜欢动手操作的心理特点,多设计一些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数学活动。考虑到初中数学学科涉及的各类数学概念、定理、规律、性质等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较为困难。教师可以结合具体学习的某一数学概念、定理的知识特点,尽可能地为学生搜集和提供相关的知识背景,丰富学生感性认知的素材,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推导过程的来龙去脉,感悟数学概念、定理的本质属性,使学生的数学思维经历模糊到清晰、具体到抽象的演变过程,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建构所学知识。教师在实践活动的具体操作中,要适时地为学生的探究活动留白,减少对学生自主思考的干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中“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先提出了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几种假设,组织学生展开合作探究:“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你能否判定符合以下条件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呢?”接着用课件展示: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2.四个角都相等;3.对角线互相平分;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5.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画图、分析、讨论,对教师提出的各种假设一一进行验证。之后,教师继续组织学生深入探究:“除了刚才的验证结果外,你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借助探究活动引入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准确抓住“边”“角”“对角线”三个解决问题的关键要素,有利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顺利完成探究任务,实现对课堂重点知识的有效建构。

三、开展辨析活动,强化数学思维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思维过程就是学生不断总结、不断反思,进而得到提升和发展的过程。整个过程中,反省、反思对学生思维能力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因此,教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时,要将引导学生有效反思作为思维提升的源泉动力,在课堂教学知识演绎、数学问题解答总结等环节中,组织开展游戏、辩论等互动性较强的辨析活动。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点燃学生课堂表达的热情,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找到自己数学知识理解的薄弱点,认清自己思维活动过程中的遗漏之处或存疑之处,从而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弥补认知缺陷,改正思维错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习惯的形成和进步。

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直线、射线、线段》的课时教学中,有学生在课堂中提出这样一个观点:“直线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长;射线有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长。这么比较下来直线肯定比射线更长,且长度应该是射线的两倍。”该观点提出后,学生都窃窃私语,开始讨论这个说法对不对。教师便以此为契机,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比赛,罗列出自己支持或反对该观点的数学依据。

支持该观点的学生提出,可以把直线一切两半,就成了两条向不同方向延长的射线了,说明直线长度是射线的两倍。反对该观点的学生则认为,直线和射线的性质已经说明两者都是没有长度的。连长度都没有了,就没有一倍两倍之说了。通过辩论活动,学生对射线、直线的数学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有效弥补了学生数学认知的缺陷和数学思维的短板。

四、创新问题设计,提升数学思维

数学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教师要正确认识数学问题的教学价值,注重数学问题的变式创新,提高数学思维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初中数学问题的创新手段有很多,教师可以借助“一题多解”的形式,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寻求多种解题思路和解题方式,提升学生解题的创造性;也可以运用“多题一解”的形式,实现融会贯通。无论选用何种问题形式,教师都要确保选题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所选题目能够包容大部分所学知识点,且问题难度适中,与大部分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相贴合,配合教师的有效引导,充分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解决“两个相邻奇数的乘积是399,求这两个数中较大值为多少?”这一问题时,教师要求学生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进行解答。学生简单分析问题后,很快都能想到用平方差公式解决问题的常规思路,通过设两个奇数的中间数为[x],列出[(x+1)(x-1)=399]的算式求解。接着,学生按照常规解题思路带来的启发,又分别想出了设较小奇数或较大奇数为[x]的解题方法,列式[x(x+2)=399]或[(x-2)x=399]进行求解。大部分学生解题思维至此就结束了,教师继续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再想一想有没有其他解题角度。最后,有学生从奇偶数的特点出发,想出了设任意整数为[x],用[2x-1]和[2x+1]表示这两个奇数,列出了[(2x-1)(2x+1)=399]的解题方程。在一题多解中,培养了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意识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对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和工作生活都有着重要意义,是学生一生受用无穷的一笔财富。初中数学课堂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结合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思维培养策略,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瑞.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初探[J].好家长,2018(65).

[2]罗春梅.在初中数学“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J].中华少年,2019(12).

[3]滕兆荣.初中数学活动与数学思维的培养新探[J].新课程(中),2019(4).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初中数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表达力的多元设计与实践探索——台北市南湖高级中学语文组“写∞手”教学活动探析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