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新校区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0-07-14李新亮孙忠博李继鹏郑建章
李新亮 孙忠博 李继鹏 郑建章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肩负起新的时代使命。本文以北京化工大学昌平校区为例,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品牌活动四个方面论述了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新校区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 新时代 新校区文化建设 实践
Abstract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entered a new era,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ers a new era mission. Taking Changping campus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new campus in the new era from four aspects of material culture, spiritual culture, institutional culture and brand activities.
Keywords the new era;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new campus; practice
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校作为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载体、源泉和桥梁,理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肩负起新的时代使命。北京化工大学昌平校区(以下简称昌平校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凝练和践行相统一,在传承主校区校园文化基础上,不断丰富、创新,在新时代建设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校园文化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
1 校园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子系统,是在高校校园区域中,由广大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生活等活动中创造和形成的一切物质形态、精神财富及其创造形成过程的总和。[2]它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校园品牌活动。物质文化是指校园的硬件环境,它是精神文化的实物化;精神文化是指师生所认同和遵循的思想意识和价值理念,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校园品牌活动是以上三种文化的综合体现。
2 校园文化的实践与探索
2.1 激发物质文化的育人功能
校园的物质环境蕴含着文化精神,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对师生良好品格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可以在楼宇及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将新时代所倡导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国际先进文化理念以及学校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融入其中,打造具有浓郁文化氛围和高雅文化格调的校园硬件环境。
昌平校区建设目标为: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建筑高雅、低碳节能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绿色校园。校园整体环境可以概括为“一片院子,两个园子,三条廊子”,典型的中式建筑理念,创造一个办学理念与校内景物交相融合的美丽校园。北京化工大学是一所多学科性重点大学,院落内分散着各种公共空间,为不同院系的广大师生提供知识学习和研究创新的硬件平台。学校背靠虎峪景区,依山而建,傍水而居,校园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基本保留了原来的山形地貌,巧妙融入周边生态环境,整体和谐统一,置身其中如沫春风。导光筒技术、屋顶绿化等节能技术以及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的广泛运用,向广大师生传递节能环保的理念。校区道路、楼宇、湖泊、广场、亭廊或以文献典籍、或以学校自身文化标识系统、或以周边景观命名,也都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师生感受校园浓郁的人文气息。
2.2 着力做好精神文化传承创新
(1)加强师生互动,传承主校区精神。营造积极和谐的校园文化需要一个动力机制,在这个机制中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能够互动,在正确的方向上形成合力,最终构建出良好校园文化氛围。[3]昌平校区目前主要是1到3年级的本科生,学校高度重视学校教职工与本科生的联系,出台中层干部联系本科生行政班制度、中层干部昌平校区出勤制度,通过制度明确工作标准和目标;广泛号召各机关处室明确一项为学生服务的工作落地昌平校区,去掉机关的“门槛”,拉近学生与机关管理人员的距离,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被关爱、被服务;广泛开展机关部处党支部与本科生党支部共建工作,通过合办党日活动,定期座谈会、联合民主生活会等形式,走进学生,与学生共同成长。通过师生的交流互动,让主校区的优良传统,不断延伸、影响,并深深扎根新校区。
(2)发挥属地优势,创新特色校区文化。任何高校都是依托特定的地域发展建设而成,高校的文化建设也必然受到学校属地文化因素的影响。[4]昌平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昌平区南口镇。昌平历来都是国家的军事要地,这也造就了昌平特有的关城文化,其蕴含了保家卫国、英勇无畏、攻坚克难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昌平有关的历史名人包括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以及无数为了民族解放曾经战斗在这里的革命烈士、仁人志士都是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此外,学校周边京郊新农村建设成果丰硕,是新时代中国人民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南口镇居庸关村,村民自发组建的村拔河队自2014年成立以来,共獲得亚洲冠军1项、市级冠军5项、区级冠军8项,形成了居庸关村特有的“撸起袖子、扑下身子、团结协作、勇于拼博”的“一根绳”精神。校区主动与昌平区、南口镇对接,通过推动人才交流、党支部共建、文体活动互办、志愿服务等十项行动计划,深入开展校地合作,促进校地融合发展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让校区的校园文化也烙印上了“南口”等极富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
2.3 发展制度文化
高校制度文化是高校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高校通过建章立制,将学校的培养目标、办学方针、管理理念等反映价值观的内容融入各项规章制度中,达到育人目的。全面有效的高校制度文化建设保证了学校正常有序运行。昌平校区启用之初,就已经全面启动新校区制度建设工作,在梳理老北区20年办学经验基础上,通过广泛调研,形成了最初的新校区制度体系,有力保障了新校区启用之初的安全稳定有序运行。2018年,新校区全周期运行1年后,昌平校区启动第二轮校区制度建设工作,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昌平校区的制度分为三个层面,校发文、管委会会议通过制度、部门内部管理制度。校发文制度适用于全校范围,管委会会议通过制度适用于昌平校区范围内的各类人员和事项,部门内部制度适用于部门内部管理,内容涵盖昌平校区部门职责分工、教学管理、人员管理、场地管理、活动管理、安全稳定管理、突发应急时间处置、服务保障等8大类,形成了符合昌平校区特点、可执行性强、严谨规范的51个制度,10余万字的制度汇编。这些制度为昌平校区的科学管理提供了安全稳定、人才培养、日常服务的保障,提升了校区规范管理水平,成为昌平校区独特文化的重要内容。
2.4 创新校区精品文化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创新校园日常文化活动。昌平校区全面整合校园日常文化活动,强化学院特色活动,加强校园文明教育。绘制“九个素质能力提升计划”学生成长地图,以主管部门和学院为抓手,从27个培养维度出发,区分校园活动4大类别,梳理学校现有1200余项学生活动,分析活动的具体受众群体、提升素质内容及提升途径,为学生提供第二课堂课程指引。精心打造宏德讲坛、高水平人文素质讲座等高端讲座,进一步凝聚教育主渠道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智力资源,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完善知识素质结构,全面成长成才。注重挖掘学校自身文化资源,原创话剧《侯德榜》《归期》,深受学生喜爱,有助于实现“母体”校园文化在新校区的传承与创新。
(2)创新校区特色文化活动。“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应用。新时代的高校要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穿学校的治学、治教、治管、治校的过程,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着力激发学生参与校区管理的积极性,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文化,不仅仅是全面落实管理育人的工作要求同时也是校区管理的现实需要。新校区学生相较于老校区的学生归属感较弱,让学生融入校区日常管理运行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构建和谐校园。昌平校区梳理出一部分校区管理任务,由各学院结合自身专业特长选择各自的管理任务,并组织学生参与到具体管理工作中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锤炼专业能力,同时有助于推动学校劳育的有效开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校区陆续打造了以环境类专业学生为主的“柳湖护卫队”“荷塘先锋队”,参与校区水系环境治理;以生物类专业学生为主的“化育百草园”团队,开展中草药种植;以机电类专业学生为主的校内“宏德共享单车”团队,开展校内废旧自行车回收利用工作。新校区学生积极参与“学院+项目”学生实践团队,在实践中提升理论应用能力,凸显了新校区特色文化活动育人功能。
3 结语
新校区新环境,校园文化建设可塑性较强,有利于校园文化在继承主校区优秀“母体”文化基础上创新。新时代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物质、精神、制度三方面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不断丰富创新品牌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及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新校区的优势,以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为主线,传承传统的校园文化特色,兼容属地文化特点,体现时代发展方向,努力创造出一种与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大学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 杨静逸.以一流校园文化涵养一流大学建设.教育与人才,2018(3).
[2] 李方.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刍议[J].石油教育,2008(3).
[3] 張禧.构建大学校园文化的师生互动机制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10(17).
[4] 吴永满,何珍怡.“校地文化”互动融合背景下如何构建特色校园文化——以韶文化为例.决策探索,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