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量效关系探讨《伤寒杂病论》半夏用药规律

2020-06-28静,万强,张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药味组方方剂

孙 静,万 强,张 伟△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2.西安市中医医院,西安 710021)

半夏又名三叶半夏,出自《神农本草经》[1],别名地文、水玉,其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中国药典》中其功效及主治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湿痰寒痰”[2]。而《伤寒杂病论》中半夏是否也全部或部分应用上述功效,历代医家并无阐述。本文基于宋本《伤寒论》[3]和《金匮要略》[4],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半夏的量效关系,探寻张仲景原书中的药物使用规律。采用客观数据分析的方法,可以避免各医家因主观认识不同对原文造成的理解偏差,更好地为临床使用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伤寒论》含方113首,《金匮要略》含方145首,两书合方为258首。对所有含有半夏的组方进行归经[5],对于归经不明确的组方按照其特点及功效进行划分;判断半夏在组方中是否作为主药应用时,主要通过比较半夏与其他药物在组方中的剂量,组方中用量最大者为主药。

1.2 数据规范处理

据考证,东汉时代1两=24铢=13.80 g,1斗=10升,1升=200 mL进行剂量换算[6]。组方中含有半夏的共42首,其中丸散剂如赤丸、鳖甲煎丸、半夏麻黄丸、半夏干姜散、干姜半夏人参丸、半夏散及汤给予排除,甘遂半夏汤、苦酒汤、大半夏汤因无法转换其具体用量给予排除。

1.3 观察指标

观察半夏组方的归经、半夏的剂量、药味数量、用水量、剩余水量、单次服用水量、服用次数、半夏单次用量,观察半夏单次用量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观察半夏分别作为主药、非主药时与其他药物相伍应用时的用量。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论

2.1 组方归经

表1示,含有半夏的组方共有42首,其中《伤寒论》18首,《金匮要略》24首,占全部258首方剂的16.28%。

表1 42首《伤寒杂病论》方中半夏六经分布比例(%)

2.2 半夏剂量

表2示,纳入分析的方剂总共33首,占全部方剂的12.79%。二元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半夏单次用量与药味数量、用水量均有相关性(P<0.05),与其他因素无相关性(P>0.05)。

2.3 半夏是否为主药的相关因素

表3示,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表明,半夏是否为主药与半夏单次用量、阴阳类方、药味数量、用水量、剩余水量、单次服用水量和服用次数都没有相关性(P>0.05)。

表2 33首含半夏方剂剂量情况比较

表3 33首《伤寒杂病论》方中半夏是否为主药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2.4 半夏配伍用量

由于半夏是否为主药与其他因素都无明显相关性,故其发挥作用在于与其他药物相伍。《伤寒杂病论》中半夏主要与干姜、生姜组成对药使用,代表方有半夏干姜散、生姜半夏汤、小半夏汤等,并多与黄芩、黄连、柴胡、厚朴、麻黄、麦门冬配伍及作为加减用药使用,现分述如下。

2.4.1 半夏和黄芩配伍分析 半夏、黄芩配伍方剂共10首,其中半夏作为主药有3首,作为非主药7首。表4示,半夏是否作为主药其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半夏在组方中作为主药应用时的剂量明显高于非主药用量,而药味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果组方为6味药,每日2次,半夏作为主药其服药剂量应为10.92 g(≈11 g),如果作为非主药应用则其服药剂量应为6.12 g(≈6 g)。

表4 半夏剂量与药味数量的关系

注:倍数=芍药单次用量/药味数。经Mann-Whitney U检验

2.4.2 半夏和黄连配伍分析 半夏、黄连配伍的方剂共有5首,其中半夏均作为主药应用。半夏单次用量为6.40[6.40, 10.95]g,药味数量为(6.20±1.92)个,二者倍数为1.03。如果组方为6味药,每日2次,则半夏服药剂量应为12.39 g(≈12 g)。

2.4.3 半夏和柴胡配伍分析 半夏、柴胡配伍方剂共5首,其中半夏均为非主药应用。半夏单次用量(5.18±0.34)g,药味数量(8.60±2.07)个,二者倍数为0.60。如果组方为6味药,每日2次,半夏服药剂量应为7.23 g(≈7 g)。

2.4.4 半夏和厚朴配伍分析 表5示,半夏、厚朴配伍方剂共3首,半夏作为主药应用1首,作为非主药2首。半夏是否作为主药,其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主药时的用量明显高于非主药的用量,药味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果组方为6味药,每日2次,如半夏为主药其服药剂量为44.04 g(≈44 g),如为非主药则服药剂量为10.08 g(≈10 g)。

表5 半夏剂量与药味数量的关系

注:倍数=芍药单次用量/药味数;经One-Sample T检验

2.4.5 半夏和麻黄配伍分析 表6示,半夏、麻黄配伍方剂共4首,其中半夏作为主药应用1首,非主药应用3首。半夏是否为主药的单次用量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药味数量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如果组方为6味药,每日2次,若半夏作为主药其服药剂量应为9.60 g(≈10 g),若作为非主药则其服药剂量应为5.52 g(≈6 g)。

表6 半夏剂量与药味数量的关系

注:倍数=芍药单次用量/药味数;经One-Sample T检验

2.4.6 半夏和生姜配伍分析 半夏、生姜配伍方剂共3首,其中半夏均作为主药应用。半夏单次用量(13.74±0.05)g,药味数量(2.33±0.58)个,二者倍数为1.03。如果组方为6味药,每日2次,则半夏服药剂量应为12.39 g(≈12 g)。

2.4.7 半夏和麦门冬配伍分析 半夏、麦门冬配伍方剂共3首,其中半夏均为非主药应用。半夏单次用量(7.82±2.47)g,药味数量(8.33±3.21)个,二者倍数为0.94。如果组方为6味药,每日2次,则半夏服药剂量应为11.27 g(≈11 g)。

2.4.8 半夏作为加减用药 表7示,半夏作为加减用药方剂共6首,其中半夏作为主药2首,非主药4首。半夏是否作为主药的单次用量、药味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果组方为6味药,每日2次,若半夏为主药其服药剂量应为10.92 g(≈11 g),如为非主药则其服药剂量应为9.36 g(≈9 g)。

3 讨论

《伤寒杂病论》中含有半夏的方剂42首,占全方数目比例的16.67%,使用频率较高。以小柴胡汤为代表的和解少阳方剂、以半夏泻心汤为代表的治疗寒热错杂证方剂临床应用广泛,均为半夏的灵活运用。《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记载半夏“主伤寒寒热,寒热之在肺胃间者……气降则通和,故能愈诸疾。止汗,涩敛肺气”[7]。本研究结果表明,从统计学分析发现,半夏的量效关系并不显著,而主要在于通过配伍发挥其功效。

表7 半夏剂量与药味数量的关系

注:倍数=芍药单次用量/药味数。经Independent-Samplest检验

半夏和黄芩配伍,半夏为主药以半夏泻心汤为代表,非主药以小柴胡汤为代表。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一方面说明小柴胡汤和半夏泻心汤作用的部位均在胃,另一方面说明半夏的作用为“下气”而治疗“伤寒寒热,寒热之在肺胃间者”。统计学分析发现,半夏为主药的单次用量显著高于半夏为非主药,说明半夏与黄芩配伍时量效关系明显,但是其剂量的变化不影响半夏的功效。本研究还发现,半夏和黄连配伍时半夏均为主药,与柴胡配伍时半夏均为非主药,其所用剂量与《中国药典》中规定的3~9 g剂量基本相符[2]。

半夏与厚朴配伍时半夏作为主药应用的方剂为1首即半夏厚朴汤,非主药方剂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为代表。计量分析表明,半夏为主药的单次用量显著高于半夏为非主药,说明半夏与厚朴配伍时量效关系明显。《金匮要略》中“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半夏与厚朴的比例约为3∶1,其作用为“咽喉肿痛,开降上焦之火”。第66条:“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二者比例为1∶2,其作用为“下气”。由此可见,可根据半夏与厚朴剂量的比例调节发挥其功效作用。

半夏和麻黄配伍时计量分析表明,半夏是否作为主药其单次用量无明显差异,说明半夏与麻黄配伍时无量效关系。《金匮要略》中“心下悸者”为水证者,用半夏和麻黄等量组成丸剂进行治疗。而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及《金匮要略》中“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可见半夏与麻黄配伍时其作用均为“下气”以祛水。

半夏和生姜配伍时半夏均作为主药应用,以小半夏汤为代表:“呕家本渴……小半夏汤主之”;而与麦门冬配伍时均为非主药应用,以麦门冬汤为代表:“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可见,二者合用时其作用部位均在胃,其作用均为“下气”,说明与生姜或麦门冬合用时更强调配伍而非剂量。

半夏作为加减用药使用时半夏的作用包括“下气”而止呕,“下气”而治“咳逆”“胸胀”[7]。计量分析表明,半夏是否作为主药的单次用量无明显差异,说明半夏作为加减用药时无量效关系,即可作为固定用量进行使用,用量范围为9~11 g。

综上所述,《伤寒杂病论》中半夏作用于肺胃,主要功效为下气,且其无明显寒热偏性,出现多个复杂证时主要通过与其他药物相伍配合使用,以实现治疗复杂病症的目的。且半夏仅与黄芩、厚朴配伍时呈剂量关系,因此遵守半夏的药物配伍规则及量效关系,并“依证组方用药”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药味组方方剂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国医大师李士懋治疗高血压组方规律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基于信任模型的中医药方剂相似度计算方法
药味家风
药味家风
中药方剂,新冠肺炎患者的福音
基于数据挖掘对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组方规律的分析
何谓中医“七方”
补精益视片组方分析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