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泄肺养血方联合厄贝沙坦对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2020-06-28周长文
周 平,周长文
(重庆两江新区第一人民医院,重庆 401121)
心力衰竭出现于临床多数心脏疾病的终期,具有较高的住院率和死亡率,是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问题之一[1-2]。研究发现,现代医学高血压伴心衰的治疗具有起效快、方便等优势,但心衰患者发生于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之上,自身病情复杂,因此采用纯西药治疗时往往出现适应症少、不良反应多及治疗价格昂贵等问题,临床疗效因此欠佳[3]。而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及心力衰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多靶点、多环节、多机制的发挥治疗作用,可弥补西医药在治疗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且相辅相成,起到提高临床疗效等作用。本研究探讨了益气泄肺养血方联合厄贝沙坦对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共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54~81岁,平均年龄(66.92±5.67)岁,高血压病程7~26年,平均病程(13.62±3.87)年,发生心力衰竭1~7 d,平均天数(2.17±0.27)d;观察组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63~79岁,平均年龄(69.69±7.84)岁,高血压病程7~29年,平均病程(14.32±3.90)年,出现心力衰竭1~7 d,平均天数(2.21±0.30)d。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符合心力衰竭、高血压诊断标准[4];入组者未接受其他治疗方式;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有心脑血管疾病、相关中枢或周围神经病变;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肾功能异常、严重感染性疾病;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心房颤动、急性脑卒中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入组前服用过其他降压药、治疗肾脏病药物;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
1.4 治疗方案
入组后,2组患者即进行相同的基础治疗,包括严格的卧床、吸氧、强心、降压、利尿、扩血管等治疗。2组均服用厄贝沙坦(南京长澳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537)治疗,首剂量75 mg/次,之后150 mg/次,每日1次,连续4周。同时观察组给予益气活血汤治疗。益气泄肺养血汤组成:人参15 g,黄芪20 g,当归12 g,延胡索10 g,川芎10 g,白术10 g,白芍10 g,红花10 g,丹参20 g,茯苓10 g,葶苈子20 g,鸡血藤10 g,没药10 g,乳香10 g,炙甘草8 g。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口服,每次150 ml。
1.5 观察项目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分别测定2组患者心功能(舒张早期/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E/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状况及血清hs-CRP、BNP水平,并记录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情况。观察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应用水银血压计测量血压,对2组治疗前后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进行记录;相关检测指标样本与患者治疗前后取样,B 型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酶联免疫法测定。临床疗效标准:显效:用药后心功能恢复至Ⅰ级,或提高2级;有效:心功能提高1级;无效:心功能无提高。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表1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6.87%,对照组总有效率81.25%,2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及血清指标比较
表2示,2组经治疗后血压显著下降,观察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经治疗后hs-CRP、BNP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舒张早期/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E/A)、左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SBP及DBP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心力衰竭根据其临床症状及表现,属于中医学“心悸”“胸痹”等范畴。“心主血脉”,所以心是血脉循环的枢机,心气充足能保证血液在脉道中的正常运行[5]。心气充沛,心脏跳动正常,血液能在脉道中正常循行。现代中医认为,心气虚是慢性心衰的主要病机,心衰属本虚标实之证,以心肾气虚阳虚为本,以痰阻、血瘀、水停为标[6]。心衰患者临床常出现心慌、气短、喘促等症状,这与心气不足、无力行血有很大关系。而心气虚导致的无力行血,久之会造成血瘀内阻,气血运行不畅又会影响水液运化;加之心气虚衰致心阳不足而致水饮内停发为水肿[7]。因此心的病位主要在心,以心气虚为本,瘀痰湿为标,本虚与标实二者相互影响。
益气泄肺养血方由人参、三七、丹参、黄芪、红花、益母草等药物组成。以益气泄肺养血为治则,诸药配伍, 具有强心利尿、标本同治之功。该方的药物配伍以益气温阳、泄肺活血为主。方中人参、黄芪、茯苓等益气药补益心肺之气,使温阳得补,血脉通畅;加以红花等活血药活血化瘀[8],使补中有通,通补兼施,益气泄肺助血行,补气养血促病愈;泄肺药物茯苓、葶苈子等泄肺利水消肿,配合益气活血药,使气助血行、瘀去脉利,全面提高脏腑机能,调和气血;黄芪、人参为君补脾肺之气,生津养血;加黄芪扶阳利水、温补固护,两药益气健脾、补肺固表、补心助脉之效,以达到正复邪去之目的[9];丹参、三七为臣,止血凉血活血化瘀,两药可畅通血脉;益母草、红花等为佐活血化瘀、利水消肿,本方诸药配伍共奏益气、泄肺、养血之功效,使虚有所补、瘀有所祛、水有所利。本方采用益气活血药为基础,益气药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益气则有助利水之功,并纠正人体脏气虚衰;活血药力促血行,消散瘀血,诸药配伍各尽其责、益气活血、强心通脉。本实验结果显示,加用益气泄肺养血方能降低患者血清脑钠肽水平,可能与该方所含有的中药发挥益气、活血、强心、利尿等功效,因此可降低心脏前负荷及心房压力刺激和脑钠肽的分泌。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长期较高的血压会造成动脉壁硬化,使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增加细小动脉的广泛收缩痉挛及外周阻力,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10]。在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的共同作用下,患者的心脏收缩能力减弱,射血分数降低,血流速度下降,此时患者具有严重的凝血倾向,因而呈现出血栓前状态,极易引发各重要脏器的栓塞并发症[11]。厄贝沙坦能特异性拮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AngⅡ和AT1 受体的结合,通过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发挥疗效[12]。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的发生为慢性进展过程,长期血压较高导致患者左心室舒缩功能出现障碍,在此过程中体内各种细胞因子及神经内分泌激素参与对心室功能的代偿,有着重要的意义。上述细胞因子在血清中的含量变化也反映了患者心功能的改变。hs-CRP 由肝脏合成,是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时相蛋白,是心血管事件危险最典型的预测因子之一,其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hs-CRP升高可诱导凝血、纤溶系统从而增加高血压患者心脏病、脑卒中的发病率。本文研究中,2组治疗前高血压并心衰患者的血清hs-CRP 均处于较高水平。
脑钠肽(brain nat riuretic factor or Peptide,BNP),主要由心室合成分泌,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3]。BNP因此作为临床诊断心力衰竭及反映心功能分级有效的客观指标[6]。BNP有利尿、排钠、扩血管等作用,能对抗水钠潴留、血管收缩、心肌重塑等一系列症状,并有助于心力衰竭患者稳定血流动力学的维持。有研究发现,一级高血压患者的血浆中NT—ProBNP相比正常人有所降低,提示高血压初期人体心脏保护系统削弱;而在高血压二级和三级患者中,BNP及NT-ProBNP的含量都增加[14]。研究显示,厄贝沙坦可通过降低患者血压,减轻其心脏负荷来改善心功能。本文研究结果提示,益气泄肺养血方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并心衰患者,能在降压的同时改善患者心功能和炎症反应,充分发挥保护心肌的作用,以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