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研读中考试题 把握学科发展方向
2020-06-27苏志坚
苏志坚
[摘 要]2019年广州市道德与法治中考已经过去了,回看试题稳中有变,蕴含着丰富的学科信息。文章将从一线教师的视角,在认真研读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后,分析了中考方向及要求,对如何调整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中考试题;道德与法治;学科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13-0052-03
2019年广州市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教师不仅要关心试题本身,更要体悟试题背后所蕴含的指引信息,关注市教研院向广大道德与法治教师传递的教学要求,理解新中考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发展奠定的基调等等。作为一线教师必然且必须对中考试题进行研究与解读,把握方向,调整教学,实现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下面笔者简要对中考试题进行研读。
一、试题科学,稳中有变
(一)试题结构基本稳定
从试卷结构看,仍然由单选题和非选择题构成,单选题保持20道,其中1~5题为纯时事题,6、7题为禁毒知识,8~20题为学科教材知识。试题中的非选择题在保持多年科学命制的前提下,题量有所减少。非选择题由原来的5道大题缩减为4道大题,21题为绿色发展的典型案例分析,22题为宪法学习材料,23题为中国腾飞经验概括,24题为“我和我的祖国——向榜样学习”的读后感。总题目虽然减少了一道大题,但非选择题的材料文字量要比以往的多,学生要在更大的范围里提取有用信息,而且每道问题分值加大,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更高。
(二)试题难度保持稳定
近几年的中考难度为0.65左右,2019年道德与法治中考平均分为70分,是近几年中考的最高分,高分人数也是历年最多。总的来说,试题难度稳中有降,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就是要从成绩出发,不断提升教师和学生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让教师“教有所得”、学生“学有所成”,在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皆大欢喜。
(三)试题考查大方向基本不变
全卷基于“法治天下,德润人心”的课程追求,直面热点、立足基础、着眼能力,凸显了学科核心素养。以生活真实情境为背景,把学科内容与具体情境相融合,考查考生品格和能力的实际水平,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
二、研读试题,明晰方向
(一)中考方向必须符合党政发展需要
习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開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基于上述指导思想,道德与法治中考命题必须符合党政发展需要。
1.中考取材以当年党中央大政方针及工作安排为背景,科学、巧妙地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如2019年中考非选择题第一题涉及绿色发展环保、第二题涉及宪法监督制度和核心价值追求、第三题涉及中国腾飞经验概括、第四题是张福清和黄旭华的材料阅读感想,这些题目都是从国家发展大方向出发,与道德与法治教材知识相结合而命制的。
2.材料的选取要从正面入手,负面事件、敏感话题、不确定时事必须回避。如香港暴乱、中美贸易战、未正式通过的法律修改意见等题材尽量不选。特别2019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等重大事件节点,更要求中考四平八稳,考查的内容必须是正能量的、符合党政方针的、既定事实不能存在争议的事件。
3.时事题的材料必须是新华网上的新闻。中考5道时事选择题的材料都是在划定的时间范围内,从新华网的热点新闻中选取,且经过国家权威机构审核把关的。所选取的时事包含本地区、国际、国内的时政,以不增加学生负担为出发点,寻找全体学生都应知应会的大事件,不出现偏、难、怪的时事考题。
(二)全卷紧紧围绕“道德”“法治”两大主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此2019年道德与法治中考的命题理念是要让其成为最后一节思想政治课,向学生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明理践行,要给学生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同时也引导学生学习法治,让学生懂规矩、守规矩,落实国家的普法教育。因此“道德”“法治”两大主题贯穿于中考试卷的始终。中考命题范围虽然是6册道德与法治课本,但是知识考查的侧重点不同。
1.七年级道德心理知识占中考试卷分值的10%,且只在选择题中出现。如未成年人保护、生命的接续、合理调节情绪、法律的认可及建设和谐家庭等各考一道题,共10分。
2.八年级法律知识、九年级国情国策知识各占中考试卷分值的40%,共80分。其中八、九年级选择题各占10分,共20分,4道非选择题分别考查4册书的重点知识,占60分。21题主要考查九年级上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知识,22题考查八年级下册宪法的相关知识,23题考查九年级上册“中国腾飞”的知识,24题考查八年级上册“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和九年级下册“青少年的情怀与抱负”的相关知识。
(三)学科内容与具体情境相融合
中考所有的题目都以生活或时政情境为背景,把学科内容与具体情境相融合。
1.中考图表设计有玄机。非选择题的图表题目,每个信息点其实就是答案所在。如中考23题中国腾飞的经验概括,其中时间轴引用党的多次重要转折性会议,就是要引导学生总结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量”;另一则材料显示经济实力和我国人民在各方面得到改善,目的是让学生总结出“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题虽没有提及改革开放,但多次出现“1978年以来”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等信息,就是要引导学生总结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这样,材料与书本的知识就紧密结合在一起了。
2.中考材料组织有深意。要读懂材料,深入分析材料,就要寻找到材料关键信息与教材知识的对应点。如中考21题的材料描述了某地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事实,通过对材料的整体把握,学生基本能找到相对应的书本观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既留住了绿水青山,又带来了金山银山。可是题目要学生从深层次具体分析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提高的根源,这时候学生的思考与回答就要高于书本,而且必须做出更理性的分析。其实通过认真分析材料可知道,老百姓幸福感提高不仅来自于经济收入的提高,还来自于环境的改善,更重要的是老百姓成为经济发展的参与者和享有者(材料中就明确提到当地农民成为股民)。老百姓在当地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将劳动力、土地、风光等资源变成资产,既留住了绿水青山,又带来了金山银山,还增加了收入。这样就得到了老百姓幸福感和获得感提高根源的全部内容。死抄书、不分析材料的学生是抓不住问题根源的,也很难得到高分,准确地说,回答不能高于教材就绝对得不到好成绩。
3.中考材料选用有外延。材料不仅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更是要求学生在读后升华思想。如中考24题引用了张福清和黄旭华的英雄事迹,学生在阅读材料过程中,其实就受到了很好的思想教育。该题目告诉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崇尚实干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力量;面对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广泛竞争,特别是当前中美科技竞争日益加剧的世情,我们更需要发扬黄旭华、张富清那样“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科学家精神,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刻苦攻关。这种题型能很好地考查学生能力,能从骨子里展现学生的核心素养,相信这种题型必然会是将来中考的“常客”。
三、理解要求,调整教学
(一)整合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模式
新中考、新教材需要教师把握方向,制订新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整合新近发生的时政资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当教材改革遇上课程改革时,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变是必然的。教学模式的改变并不是换汤不换药,新颖的教学模式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要改变教学模式需要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中不断地创新、摸索。但是无论教学模式怎样改变,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这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根本所在。
(二)构建生活教学模式,使知识生活化
生活中有许多关于道德与法治的问题,教师只有将在课堂上的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养成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讲解八年级上册《国家利益至上》时,教师可以联系具体的生活事例给学生进行讲解,同时也可以引用张富清、黄旭华等新时代楷模的事例。对于学生来说,这些楷模不仅是他们学习的榜样,更会对他们的学习以及价值观的养成产生直观的影响。
(三)抓住学科核心观点,把握应知应会的重点知识
2021年广州市道德与法治中考将实行全闭卷考试,教师不可能让学生把教材中的知识一字不漏地背下来。2019年中考已经有一个很明确的指引,就是非选择题要回答的内容不多,学生只要懂得抓住主干知识,理性分析材料即可。在回答中既要有感性认知,又要有理性判断。2020年中考也应该与2019中考保持一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教会学生抓住重点知识,弄清教材应知应会的核心知识,学会运用、分析重点知识,培养学生科学回答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科学备考
中考的功能就是要选拔学生,这跟每个学期期末考试的功能是不同的,因此中考方向往往跟平时我们所在地区的期末考试、模拟考试要求有着很大的差异。地区的模拟试题更多地是从当年重大的时政热点出发,从而引起所在地区教师的重视,指引教师中考备考方向。而广州市中考试题有时会回避地方的考题内容或形式、方向,为此我们既要重视地区指引性要求科学备考,又要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形成科学答题的习惯,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总之,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下的中考試题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精神,更加明显地反映了现代教育需顺应时代的潮流。2019年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很好地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要求,将道德发展、法治精神、心理健康等融合在一起,为新时代培养出更好的人才奠定了基础。面对新时代、新中考,教师要重新理解、解读中考试题,深深体会试题所反映的内涵与外延,把握学科发展方向,使学生在中考中有的放矢,力争提高师生中考后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 参 考 文 献 ]
[1] 闫克义.引领教考方向,注重创新发展:2018年张掖市中考思想品德试卷分析及教学策略[J].文教资料,2019(2):198-199.
[2] 黄伟.2016年南京市中考试题分析与教学建议[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7(3):84-88.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