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高中作文追求“丰富”的不同路径

2020-06-27郭晓民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丰富实现路径思维品质

郭晓民

[摘   要]初高中作文教学的体系化一直以来备受关注。近年来,各地中考命题都传递出衔接高中教学、实现“两考合一”的信号。在这一形势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关注初中作文教学与高中作文教学的同一性,还要关注这两者的差异性。文章致力于在厘清初高中作文教学如何实现有序衔接的基础上,明确初高中作文追求“丰富”的不同路径。

[关键词]初高中作文;“丰富”;实现路径;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13-0009-03

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在《语文教学论集》中述及:“语文教学科学化是必要的。搞任何工作,都要讲究科学性。有了科学性,才能提高效率,加快速度。”当今的初、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缺乏必要的体系建构、不能有序衔接等问题,这导致教学的低效化。

实际上,近年来福建省自主命题的中考语文试题大体遵循“立足统编教材,衔接高中教学”的总体原则,积极传递“两考合一”的鲜明信息。初、高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厘清这些差异是实现有序、高效教学,培养、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必需。

针对作文教学现状及本人教学实际,笔者主要以高一、高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初高中学段的作文教学衔接进行研究,对初中及高中作文等级评价标准中的“丰富”的认知偏差与实现路径进行思考与阐释。

一、衔接初高中学段,努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教师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实效,就要关注教学实践是否服务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实际上,学生作文的过程就是思维与运用语言的过程。在写作的过程中,无不贯穿着语言与思维的相互作用,学生在言中思,于思后言,使言思融合。无论是初中学段偏重的记叙文写作教学,还是高中阶段倚重的议论文写作教学,都离不开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

由初中教学向高中教学过渡、衔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主要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应当引导学生由偏向感性思维,逐渐往偏向理性思维过渡。初中学段偏重记叙文写作,倚重感性思维的运用。感性思维具有分散、孤立、片面的特点,通过这种思维获得的认知较为有限。高中阶段偏向议论文写作,倚重运用理性思维这一思维方式。理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一种有明确思维方向、有充分思维依据的思维方式。它与感性思维的联系是:感性思维会逐步过渡到理性的逻辑整理阶段,思维者开始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进而达到理性思维的高度。

其次,还应引导学生由聚合思维逐步向发散思维过渡。初中学段,学生的思维尚未充分发育,思维方式相对收敛、聚合;高中阶段,随着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开始具备发散思维的条件。在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与训练中,教师要培育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诚如王立根老师在《作文智慧》中的论述:“可利用横向思维,由此及彼地想;也可以纵向思维,由表及里地想;或者用逆向思维从相反的方向想。”

这两种思维方式在初高中不同学段各有偏重,不可断然取舍。

总之,要想衔接初高中学段的教学,就得引导学生转变、丰富他们的思维方式,实现思维品质的提升。

从某种意义上看,初高中作文教学的衔接阶段,也是教师引导学生由偏重言语层面,向注重思维层面过渡的阶段。从思维这一层面来说,唯有做到多元才能实现“丰富”。所谓多元,即多样的、不单一的。多元发散思维,让观察问题的角度由单一向多样發展。进行多元化的语文作文教学,有助于学生破除刻板印象、固有思维、俗套表达,形成彰显生命特质、鲜活自我的个性见解、独到观点,进而有益于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呈现“丰富”的言语思维。

二、选用体裁迥异,“丰富”内涵的界定有别

从教材编排来看,现行的初、高中语文教材都涉及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写作指导与训练,但总体呈现出的是初中偏重记叙文的写作指导,而高中偏重议论文写作训练这一客观现实。

依思维方式而论,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偏向感性思维多一些,他们普遍欠缺理性审辨的能力;而高中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则倾向理性思维。

据作文命题而言,由于初、高中教材和学生的学情存在差异等因素,近年来,中考作文命题偏重记叙文写作,而高考作文命题则侧重议论文写作。

若是没有对初、高中的教材编排、学生的思维方式、作文命题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梳理,处于初高中衔接阶段的教师和学生,就很容易陷入初、高中作文“思维方式趋同,‘丰富内涵无异”的误区,导致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偏差。

因此,处于初、高中衔接阶段的教师,在进行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写作指导与训练时,有必要对趋同的初中及高中作文等级评价标准中的“丰富”这一发展等级的内涵做出“一体两面”的细致解读与界定。初中及高中作文等级评价标准中对“丰富”内涵的阐释都是: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然而,通过细致审视可以发现,“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更加适用于评价记叙文,“材料丰富、论据充实”显然更适用于评价议论文。明确了这一点,教师指导与学生训练便都有了更加有力的抓手。

三、记叙文写作追求“丰富”的主要路径

就初中相对偏重的记叙文写作来说,有追求“丰富”的独特路径。

在学生的脑海中,有许多关于文学、影视作品的深刻记忆。这些记忆之所以能特别深刻地留存,可能是因为其中有令人特别难忘的故事或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台词等。就像鲁迅笔下迂腐而可悲的孔乙己;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各具特色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等等。这些人物都有他独特的“形”,亦有他鲜明的“神”。如果学生能在记叙文中打造一个有着强大“气场”的人物形象,那么就能靠塑造的这一人物形象而在得分上赢得优势。

对应到记叙文要“形象丰满、意境深远”这一追求上,可以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要做到“形象丰满”。其一,写外貌,要抓住特征,以形传神;其二,写语言,要显示个性,揭示性格;其三,写行动,要写清过程,用词准确;其四,写心理,要传出心声,符合性格。

要做到“意境深远”。其一,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其二,彰显人物的语言风格;其三,营造独具特色的意境和氛围;其四,借助独特的选材及人物身份凸显意味。

当然,“形象丰满”与“意境深远”是同一树干上的不同分支,二者互有关联。

四、议论文写作追求“丰富”的主要路径

就高中更加偏重的议论文写作来讲,另有其追求“丰富”的路径。

部分教师和学生机械死板地解读作文评价标准,拘囿于“丰富”这一发展等级的字面意义,以至对“论述丰富”的理解局限于“论据充实”这一层面。在笔者看来,一般议论文对“论述丰富”的呈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论据丰富。论据选用上,宜兼及“古今中外”,宜注重“繁点例结合”。以2018年高考优秀作文《我们,与新时代同行》为例。文章开篇紧扣文题,指出所处时代是“新时代”。主体部分先以“我感谢,我成长在新世纪的中国”作为第一层次,列举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营造出宏大的格局。然后以“我愿意担负起新时代的使命”作为第二层次,罗列了三位助力国家大工程建设的科学家、工程师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接着以“我期盼2035年的青年传承使命”作为第三层次,引用了林清玄的名言深化论证。最后引用周国平的名言总结全文。前两个层次的事实论据与第三层次及结论段的道理论据相互呼应。这篇文章可谓将“论据丰富”这一亮点发挥到了极致。

第二,论述内容充实。“内容充实”的实现路径,可以是丰富论述层次。理想化的论述层次应包括“观点”“阐释”“材料”“分析”“结论”,但学生一般只呈现出“观点”“材料”“分析”这几个层次。也可以是拓展论述角度。如运用哲学原理,围绕如下角度来写:过程与结果、整体与部分、个体与集体、主观与客观、主要与次要、内容与形式、现象与本质、对立与统一等。还可以是合理运用成语。成语可以传达丰富的信息,在篇幅有限的情况下合理运用成语,可以极大地充实文章内容。

第三,论证方法多变。在写作议论文时,要灵活运用论证方法,对一个论点,可以使用不同的论证方法进行论证,也就是说,可以组合使用多种论证方法。如组合使用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第四,逻辑分析多样。在写作议论文时,常用的逻辑分析方法有:概念分析、因果分析、假设分析、本质分析、意义分析、辩证分析。综合运用这些逻辑分析方法,可以使论述更加多样。

值得注意的是,在追求“丰富”的同时,还应避免走入“过度豐富”的误区。

一方面,我们追求论据丰富,但万万不可以过分堆砌论据而忽视议论说理。

另一方面,不要一味追求“丰富”,因为亮点太多,就会主次不分,最终变成没有亮点。在写作中,可以在主要语段追求“丰富”,在个别语段适度留白。

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论述亮点应放在显眼处,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亮点的作用。

综上所述,“丰富”关乎积累的深厚积淀,关乎思维的喷薄涌现。初高中语文教师之所以要关注作文追求“丰富”的不同路径,是因为要构建初高中作文教学有机体,实现初高中作文教学的有序衔接,进而达成在中学教学体系中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科学、合理、有序培养。笔者借由此文,尽己所能,做一番粗浅思考,望能给予在这条道路上的同行者一点启示。

[   参   考   文   献   ]

[1]  李伟.论高中议论文序列化训练的体系建构[J].中学语文,2019(9):42-43.

[2]  李涛.立足统编教材,衔接高中教学:2019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题特点及教学启示[J].福建教育,2019(32):31-32+45.

[3]  王立根.作文智慧[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9.

[4]  李智明.审辩思维的语文教学价值及培养策略[J].福建教育,2019(14):40-42.

(责任编辑 王嵩嵩)

猜你喜欢

丰富实现路径思维品质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思考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高中生物课堂有效引入的探究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