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迟断脐和早断脐在母婴护理中的效果比较

2020-05-20李伟芳朱晨霞张清宇

关键词:残端脐部娩出

李伟芳,朱晨霞,张清宇

(博罗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妇产科,广东 惠州 516100)

脐带是母亲和胎儿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胎儿的营养供应、代谢产物排出以及气体交换都需要通过脐带来实现。以往在新生儿娩出后,医务人员一般会直接断脐,认为及早断脐能够更好地促进新生儿复苏,减少产后出血,同时脐血保留也更为方便。但近年来,学术界发现延迟断脐对新生儿非常有益,且也能有效改善产妇的产后出血,有学者提出断脐之后联合挤压脐带能够更好地对产妇以及新生儿的护理效果进行改善[1]。本文现就此进行分组对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产科顺产分娩的正常足月儿68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早断脐组和延迟断脐组各34例。纳入标准:正常足月新生儿(胎龄37~42周);出生时身长>47 cm,体重在2.5 kg以上,出生时的Apgar评分正常。排除标准:新生儿畸形;先天性疾病;合并妊娠并发症;存在宫内感染。

1.2 方法

早断脐组出生之后马上将脐带剪短,对脐带根部进行脐带结扎,使用75%的乙醇来消毒脐部,同时在具体结扎部位0.5 cm的位置断脐,同时将残留的血液挤压出,并再次消毒,采用无菌的纱布覆盖。延迟断脐组的产妇将新生儿娩出之后,先将羊水擦干,清理呼吸道,2 min之后在结扎部位10 cm的位置用止血钳将脐带夹住,用无菌纱布结扎创面,让胎儿和母亲接触0.5 h左右,然后将脐带剪短。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断脐方法对产妇产程以及产后2 h出血量的影响,同时比较新生儿的出生72 h之后的血红蛋白水平、总胆红素水平以及脐部残端脱落的时间,统计两组新生儿脐部发生并发症的概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软件处理数据,其中计量资料采用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的产妇状况对比

延迟断脐组产妇的第三产程时间与早断脐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而产后2 h的出血量显著少于早断脐组(P<0.05)。见下表1。

表1 两组的产妇状况对比(±s)

表1 两组的产妇状况对比(±s)

组别 n 第三产程时间(min) 产后2 h出血量(ml)早断脐组 34 5.68±1.34 658.49±123.96延迟断脐组 34 5.62±1.35 597.64±117.65 P>0.05 <0.05

2.2 两组的新生儿状况比较

和早断脐组相比,延迟断脐组出生72 h之后的血红蛋白水平更高,脐带残端在更短的时间内脱落(P<0.05),但是两组的总胆红素对比差异不突出(P>0.05)。见下表2。

表2 两组的新生儿状况比较(±s)

表2 两组的新生儿状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总胆红素(umol/L) 血红蛋白(g/L) 脐带残端脱落时间(d)早断脐组 34 5.68±1.34 155.92±22.54 10.28±2.58延迟断脐组 34 5.62±1.35 163.12±21.26 7.14±1.87 P>0.05 <0.05 <0.05

2.3 两组新生儿的脐部并发症对比

与早断脐组相比,延迟断脐发生脐周发红、脐部感染以及脐部出血的概率减少突出,为8.82%(P<0.05)。见下表3。

表3 两组新生儿的脐部并发症对比

3 讨 论

延迟断脐是指产妇将新生儿娩出之后等到脐带的搏动停止之后再来结扎脐带。一直以来医学界对新生儿断脐都存在着一定的争议,没有达成共识。大部分学者认为新生儿娩出之后应该马上断脐,这样新生儿才能更好地复苏[2]。但是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加强了对断脐时间的研究,认为过早结扎脐带会让脐带内聚集血液,这会影响胎盘的娩出,从而增加第三产程,甚至要手剥胎盘,增加了产妇的不适感,同时也使得母亲血型不合的风险大大增加。脐带自身能够闭合止血,因此延迟断脐并不会使得脐带出血的风险增加[3]。有学者指出,挤压脐带能够使得足月出生的宝宝在出生之后6个月之内的血红蛋白含量以及铁的储备提升,减少新生儿发生贫血的概率。其认为延迟3分钟断脐能够为新生儿增加50mg铁的储备,以此来控制婴儿缺特性贫血的发生,同时还能够使得新生儿的免疫系统以及心肺系统得到提高,增强新生的免疫力,使得脐部发生感染的概率降低[4]。值得注意的是,延迟断脐一定要控制好断脐的时间,虽然太早断脐会让新生儿发生贫血的概率增加,但是如果太晚结扎也会导致新生儿在室温下暴露太长的时间,让新生儿的低体温,容易带来不好的影响,增加新生儿的心脏负荷[5]。因此临床上一定要对新生儿的断脐时间严格控制。

在本次研究中,和早断脐组相比,延迟断脐组产妇产后2 h的出血量减少突出,新生儿出生72 h之后的血红蛋白水平更高,脐带残端在更短的时间内脱落,发生脐周发红、脐部感染以及脐部出血的概率减少突出,为8.82%(P<0.05),但是两组新生儿的总胆红素以及产妇的第三产程对比差异不突出(P>0.05)。从这一结果也可以看出,当脐带血管自主搏动消失之后断脐,可以有效增加新生儿的铁储备,使得新生儿的血红蛋白水平升高,同时很好地控制了脐部发生感染和其周围发红等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对母婴结局都有较为突出的改善。延迟断脐组的脐部残端的脱落时间也比较短,这可能是由于延迟断脐可以减少脐部感染的发生,因此新生儿不需要使用太多的消毒物质以及抗生素等,这样就有助于脐带残端更快脱落。刘莉[6]等人也认为,延迟断脐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母婴结局。

综上所述,延迟断脐在母婴护理中表现出较为突出的优势,无论是对于产妇还是新生儿都有较好的效果,所以临床上可以将延迟断脐在产科推广,给产妇带来更好的服务质量。

猜你喜欢

残端脐部娩出
宫颈残端癌的致病因素及预防分析
对比观察保留与非保留残端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临床疗效与价值
穿露脐装注意事项
雏鸡质量检查及孵化程序调整(1)
复合先露分娩发生肩难产1例分析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倒“8”字阑尾残端包埋法与荷包包埋法的随机对照研究
新生儿的脐带怎么护理
肩难产的防范及处理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130例疗效观察
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110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