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颈残端癌的致病因素及预防分析

2022-10-17任伟赵素芬史慧星钱雅丽崔小娟张永存

河北医药 2022年18期
关键词:避孕套宫颈性生活

任伟 赵素芬 史慧星 钱雅丽 崔小娟 张永存

宫颈残端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宫颈癌,根据诊断宫颈残端癌距离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时间间隔,将宫颈残端癌分为隐性宫颈残端癌、真性宫颈残端癌。隐性宫颈残端癌(或称并存残端癌)是指子宫次全切除术后2年内诊断的宫颈残端癌,不能排除子宫切除时存在宫颈癌的可能;子宫次全切除术2年后诊断的宫颈残端癌称为真性残端癌[1]。宫颈残端癌临床较少见,国外报道的发病率为2.0%~6.6%[2],国内报道的发病率为0.44%~0.7%[3]。不同研究中真性残端癌、隐性残端癌所占比例相差较大,陈鲁等[4]研究中60例宫颈残端癌中隐性残端癌所占比例为13.33%,真性残端癌所占比例为86.67%。赵婷婷等[5]研究的53例宫颈残端癌患者中隐性残端癌、真性残端癌所占比例分别为35.85%、64.15%。比例的差异考虑与不同地区医疗水平、经济水平及文化水平等因素有关。宫颈残端癌的发病率虽然低,但其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多、预后较差。近年来,由于女性对健康及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要求保留宫颈者增多,以致宫颈残端癌发生的潜在风险也会增加[6]。因此,预防尤为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56例宫颈残端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为本病的预防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0年1月至2020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56例宫颈残端癌患者的为研究对象。

1.2 调查方法 收集宫颈残端癌患者的发病年龄、子宫次全切除术至发现宫颈残端癌间隔时间、子宫次全切除术前及术后宫颈癌筛查情况,患者的HPV感染情况、孕产史、文化程度及经济收入、性伴侣数及术后性防护等,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 56例患者发病年龄45~63岁,平均(52.14±5.28)岁。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的年龄33~50岁,平均(40.14±3.11)岁。从子宫次全切除术至发现宫颈残端癌的间隔时间4~20年,平均(13.8±3.13)年,均为真性残端癌。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的原因中,子宫肌瘤为主要原因。56例患者的症状:阴道不规则出血者23例(41.07%)、接触性出血者18例(32.15%)、阴道不规则出血伴阴道排液者9例(16.07%)、以盆腔包块为表现者6例(10.7%)。56例患者中有5例无法确定分期(临床资料未提示),余51例患者的FIGO 2009分期:ⅠA期3例,ⅠB1期11例,ⅠB2期9例,ⅡA期8例,ⅡB期7例,ⅢA期7例,Ⅳ期6例。病理类型:鳞癌44例(78.57%),腺癌8例(14.29%),腺鳞癌4例(7.14%)。见表1~3。

表1 56例宫颈残端癌患者临床特点

表2 56例宫颈残端癌患者临床分期(FIGO 2009)

表3 56例宫颈残端癌患者病理类型

2.2 入院后宫颈HPV检测情况 56例患者49例(87.5%)行宫颈HPV检测,7例(12.5%)未检测,45例(80.36%)阳性,HPV16型阳性15例(26.79%),HPV18型阳性13例(23.21%),HPV16/18均阳性7例(12.50%)。见表4。

表4 56例宫颈残端癌患者术前HPV感染情况 例(%)

2.3 孕产次 56例患者孕次2~6次,平均(3.8±0.5)次。产次1~4次,平均(3.5±0.6)次。流产次数1~4次,平均(2.7 ±0.2)次。流产次数+阴道分娩例数均≥3次者42例(75.00%)。见表5。

表5 56例宫颈残端癌患者孕产次情况 例

2.4 文化程度、经济收入 文化程度:56例患者中文盲者9例(16.07%),小学文化者23例(41.07%),初中文化者12例(21.43%), 高中文化者7例(12.50%)大学及以上学历者12例(8.93%)。月收入:所有患者中月收入<2 000元者32例(57.14%),月收入在2 000~3 000元者14例(25.00%),月收入在3 001~4 000元者10例(17.86%)。见表6、7。

表6 56例宫颈残端癌患者文化程度情况

表7 56例宫颈残端癌患者月收入情况

2.5 首次性生活年龄、性伴侣数量、术后性生活防护情况 56例患者首次性生活年龄均较早,<20岁17例(30.36%),20~25 岁22例(39.29%),平均首次性生活年龄(21.8±0.7)岁。性伴侣数:1个23例(41.07%),2个22例(39.29%),>2个11例(19.64%)。子宫次全切术后性生活均未使用避孕套。见表8。

表8 56例宫颈残端癌患者首次性生活年龄情况

3 讨论

3.1 宫颈残端癌的致病因素分析

3.1.1 HPV感染: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是一种“嗜上皮性DNA病毒”,它同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目前公认的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7]。研究表明,90%的宫颈癌病例同HPV的感染有关[8],目前发现了170种HPV病毒,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有关的有16、18、31、33、45、52、53、56、58,其中HPV16和HPV18的感染率高达约70%[9],最常见者为HPV16[10]。另外,当同时存在多种类型的HPV感染时,特别是当HPV16和HPV18同时为阳性时,患宫颈癌的风险更高。本研究56例患者HPV16阳性、HPV18阳性者共35例,占62.50%。大量研究表明,HPV疫苗是有效预防宫颈癌的方法[11],推广HPV疫苗接种,可以显著降低宫颈癌和宫颈残端癌的发病率。

3.1.2 发病高危因素

3.1.2.1 首次性生活年龄及性伴侣数量:李桂[12]的研究表明,多个性伴侣和首次性生活<18岁均是患宫颈癌的高危因素。瘐永基等[13]在研究中指出,初始性生活年龄越小,发生HPV感染的风险越高。本研究的数据显示,56例患者的性伴侣≥2个者33例,占58.93%。首次性生活年龄均较早,<25岁者39例,占69.64%。

3.1.2.2 流产及分娩次数:Vercellino 等[14]报道中指出,人流次数≥2次比人流次数<2次的危险高3.38倍,提示人流次数越多,宫颈癌的发病危险性越大。温燕丽等[15]报道,阴道分娩≥4次的女性较≤1次的女性,患宫颈癌的危险性高2倍。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人工流产次数及阴道分娩次数会增加宫颈残端癌的发生率,考虑可能是因为宫颈受到创伤后,对HPV的抵抗作用减弱,更易受HPV感染[16]。本研究中的56例患者孕次均≥3次者30例,占53.57%。流产次数+阴道分娩次数在3次及以上者42例,占75.00%。

3.1.2.3 经济状况和文化水平: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的宫颈癌患者的发病率农村往往高于城市,这可能同农村女性的经济状况较差及文化水平较低有关,致使患者在子宫次全切除术后的重视度及依从性较差[12]。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在症状出现后诊治,术后均未行定期复查。本组患者总体经济收入及文化水平较低,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居多,由于经济条件较差、文化水平较低,致使患者对健康普查的认识不到位,对宫颈残端癌的高危因素及预防医学方面的知识相对缺乏,缺少筛查和及时就医的主动性,以致延误病变的早诊早治。

3.1.2.4 术后性生活防护情况:避孕套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性病的传播及HPV的感染。虽然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女性无需考虑避孕,但使用避孕套可以明显降低HPV感染的概率,从而减少宫颈残端癌的发生。杨莉等[17]研究表明,使用避孕套避孕的女性 HPV的感染率为23.8%,使用其他避孕方法的女性HPV感染率为 55.2%,前者感染率明显低于后者。故应提倡在子宫次全切除术后使用避孕套进行防护。本研究中所有患者术后性生活均未使用避孕套防护。

3.2 宫颈残端癌的预防

3.2.1 避免HPV感染:HPV是宫颈癌和宫颈残端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尤其是HPV16、HPV18型。为避免HPV 感染,总结如下措施:① HPV疫苗可阻止HPV感染,是直接并有效预防宫颈癌的方法,推广HPV疫苗接种,可以显著降低宫颈癌和宫颈残端癌的发病率。② 扩大社会宣传和教育,如“HPV感染的途径和预防措施”、“性卫生及性传播疾病”、“宫颈癌的预防”等方面,提高子宫次全切术后患者对宫颈残端癌的防范意识,提高其随访依从性。③ 干预HPV感染后疾病的进展,做好子宫次全切术后性生活建议使用避孕套,并严密随访,尤其进行高危HPV检测,发现异常及早治疗。

3.2.2 慎重选择子宫次全切术:近年来,随着宫颈癌筛查技术的进步及广泛开展,明显弥补了子宫次全切除术的不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重视生活质量,对性生活质量也更重视,由于子宫次全切除术较全子宫切除术对术后性功能影响小,再次给予了子宫次全切除术新的评价。但是,同时存在患宫颈残端癌等疾病的可能,因此,子宫次全切除术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①> 40岁的患者需要切除子宫,建议宫颈一并切除。② 年轻女性,如35~40岁,子宫良性疾病需切除子宫,并要求保留宫颈,需对宫颈做全面检查,包括妇科检查、宫颈TCT及 HPV检测,必要时行电子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颈管搔刮等,除外隐性癌的存在。经筛查宫颈正常,可考虑保留宫颈。另需注意,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前,应详尽的询问患者的病史,有阴道不规则出血的患者应行分段诊刮术,术前除外子宫内膜癌、宫颈管腺癌等;对于患有子宫腺肌病、多发子宫肌瘤等患者,病变极可能已经累及宫颈,应谨慎选择子宫次全切除术。③子宫良性疾病,宫颈筛查后无病变,常在以下情况可选择子宫次全切除术:a.患者年轻;b.患者一般情况不佳或伴有全身严重并发症,需尽快结束手术;c.盆腔粘连严重致手术困难;d.一些急诊手术如产后大出血、胎盘早剥等。④随访依从性差者应尽量避免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3.2.3 子宫次全切术后严密随访:宫颈残端癌的发生发展过程较长,从癌前病变发展到浸润癌,可能持续数年,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尤为重要。子宫次全切除术后,须严密随访,应当定期检查宫颈、行宫颈TCT及高危HPV检测。如检测结果异常,需及时处理。如有宫颈糜烂,需及时治疗;术后如发生阴道排液、接触性出血等需警惕,及早就诊,早期发现宫颈残端癌。

综上所述,宫颈残端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宫颈癌,是一种多因素协同作用所致的疾病,HPV感染(尤其是HPV16)是主要致病因素,流产及分娩次数多、经济状况较差及文化水平较低、初始性生活早、术后性生活防护不到位等也是宫颈残端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宫颈残端癌重点在预防,在临床工作中,正确选择子宫次全切除术,对宫颈残端癌的各种致病危险因素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寻求更多的预防措施,以期减少宫颈残端癌的发生。

猜你喜欢

避孕套宫颈性生活
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分析
扒一扒“戴套”的尴尬事
联合国:避孕套告急
性爱和谐有秘诀
说说宫颈环形电切除术
几个月没有夫妻生活正常吗
改良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疾病60例临床观察
宫颈糜烂真的不是病
性生活10大禁令
怎样正确使用避孕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