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020-05-14吴青山

家长·中 2020年2期
关键词:教育方式学生

吴青山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喜欢通过设计由易到难有梯度的“问题串”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获得知识和解题方法。最终觉得这种方法长期使用会使学生缺乏对知识和解题方法的整体把握,学生的思维会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作者的做法是: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提出一个可以引发深层次思考的问题,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思考、交流、展示、补充等活动解决数学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和归纳,这样,学生的思维水平会明显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关键词:学习主动权;学生;教育方式

自我校进行“自主导引参与式五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以来,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深深地感到课堂教学的组织越来越具有挑战性。我们使用的北师大教材是按课时编写的,一般情况下,一节课内必须完成教材中一课时的内容。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通常把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小单位,再分别设计若干个小问题。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课前设计的教学环节就万事大吉了,而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个问题或者某个易错点意见不一致时,我们往往以完不成教学任务为借口而不敢花大量时间让学生争辩、讨论,生怕“节外生枝”,过分讲究课堂教学环节的丝丝入扣。有时我们为了追求教學环节的完整而不敢给学生提供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和平台。这些看上去还算完美的课堂教学由于缺少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积极参与,缺少知识在活动中的生成而缺少活力,由于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太好,教学效率自然不会太高。我觉得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不在于是否完成教材中的一课时内容,也不在于是否顺利走完教学设计,更不在于是否教学环节齐全,而在于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和理解了知识点,是否掌握了解题的基本技能,是否获得了基本的数学思想和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只要是有利于学生数学“四基”的掌握,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即便是没有按时完成教材中一课时的内容,没有按时完成教学设计,课堂环节不齐全,都可以被认为是成功的教学。

古人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一、教学片段一

教师:(学习完三角形全等之后,我出示这样一个问题:)如图,AB=DF,AC=DE,BE=CF。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并说出解决你提出的问题的方法。

(学生思考几分钟后,有学生举手。)

学生1:△ABC-△DFE吗?解题方法:由BE_CF可得BE+EC=CF+EC,即BC=FE.在△ABC和△DFE中,

AB=DF

AC=DE

BC=FE

由“边边边”定理得出△ABC兰△DFE。

学生2:BC=EF吗?由BE=CF可得BE+EC=CF+EC,即BC=FE。

学生3:∠A=∠D吗?因为学生1得出了△ABC-△DFE,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得出∠A=∠D。

学生4:∠B=∠F吗?因为学生l得出了△ABC-△DFE,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得出∠B=∠F。

学生5:∠ACB=∠DEF吗?因为学生l得出了△ABC-△DFE,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得出∠ACB=∠DEF。

学生6:我想△ABC和△DFE的面积相等,但我说不出理由。

教师:谁能帮助学生6说出理由?

学生7:因为△ABC-△DFE,所以△ABC和△DFE能够完全重合,因此△ABC和△DFE的面积相等。

简评:让数学问题处在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引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与好奇心,学生自然就会提出了问题,并且积极思考,很快就会写出说理过程,这样学生兴趣较高,课堂效果较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喜欢通过设计由易到难的“问题串”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获得知识和解题方法。我觉得这种方法在学生刚开始学习数学时很有帮助,但长期使用会使学生缺少对知识和解题方法的整体思考,学生的思维会停留在较低的水平。我的做法是: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提出一个可以引发其他问题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通过思考、交流、展示、补充等活动解决数学问题,教师适时追问,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和归纳,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提供必要的帮助。刚开始会有点困难,花的时间也多,但长此坚持,学生的思维水平会明显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二、教学片段二

在教学九年级上册《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一章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有一种四边形怎样得到另一种四边形?组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然后由一个小组提出问题,其他小组解决。一小组提出“怎样由一般四边形得出平行四边形”?由于这个问题八年级就已经学习过,其他小组很快就说出了结果并简单说出了证明过程。教师依次板书(按边、角、对角线):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另一小组提出:“怎样由平行四边形得出矩形?”其他小组积极抢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这是矩形的定义。”“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这个同学回答后来到黑板前,认真画图并说出了证明过程,由于证明过程逻辑性强,其他同学的掌声不由自主地响起来了。这时,一同学站起来说:“我可以由一般四边形直接得出矩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这个同学也来到黑板前画图并讲解了证明过程。同学们的思路好像一下打开了,“对角线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矩形”……下课的铃声响了,学生没有进行尽兴,还沉浸在数学的世界里,明天的数学课继续。显然,这种课堂教学的设计与组织取得的效果比教师讲学生听、课后机械i己忆好得多。

三、结语

总之,我们要努力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要以“自主导引参与式五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契机,在课前多研究学生,吸取其他教学模式的精华,在设计能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的问题上扎实下功夫,多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中,把学习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代金凤.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C].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十三卷),2017.

(责编 侯芳)

猜你喜欢

教育方式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与教育方式分析及阐释
农业院校环艺课程教育方式与考核改革的构建
高中英语的高效作文教学法之我见
基于应用语言的英语文化导入教育方式
浅析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用户信息素质教育
改变教育方式,让教育与生活融通
特意和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