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思考

2020-05-09陈立辉

中国商论 2020年8期
关键词:小微企业商业银行

陈立辉

摘 要:小微企业身份特殊、地位重要、规模小、轻资产,大部分企业没有多少可供抵押的资产,取得银行贷款比较困难。商业银行从自身发展、宏观政策、社会地位等方面考虑都有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必要,从现状、政策来分析,再从渠道、考核等来衡量,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的有利时机已经出现。

关键词:商业银行  小微企业  困难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4(b)--02

小微企业虽然小,但是牵涉千家万户,是一个地方、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增长、扩就业、兴市场、促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小微企业贷款获得率在全部贷款中仅占20%,远低于它所创造的80%的就业、60%的GDP和50%的税收贡献。当前,实体经济遇到一些困难,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小微企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取得了积极成效。银行也要顺势而为,重视小微企业,提高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从根本上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支持小微企业地健康发展。

1 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必要性

小微企业的社会地位已经不容置疑,不论是对就业的贡献还是对GDP的贡献都是举足轻重的。作为金融企业支持实体经济有当仁不让的义务,更不要说支持小微还可以降低资本占用、利用好国家政策有望取得较丰厚的回报以及可以有效降低不良风险。

1.1 可有效提高资本充足率,扩大再投放能力

据了解,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占用计量主要是根据各类贷款品种的一般风险计量权重,譬如一般法人贷款风险计量权重为100%,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风险计量权重为50%,小微企业贷款一般风险计量权重更是只有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一半。简而言之,若将贷款投放于小微企业贷款,从资本占用角度来思考,将比直接投放于一般法人贷款少3倍的资本占用,可有效提高资本充足率,扩大再投放能力。

1.2 国家利率政策有望提升银行综合收益

在目前国家相关政策面前,小微企业贷款可以获得较低利率贷款,虽然从表面上看实收利息有所下降,但是在符合政策要求的前提下,银行发放小微贷款可以获得税收、补贴等方面的优惠,“堤内损失堤外补”综合收益不降反升。

1.3 有效降低小微信贷业务的不良风险

(1)做大分母的規模效应。众所周知,单项品种总额越大,抗风险能力越强,即使出现几户不良贷款,也更容易控制在总体可承受范围内。(2)扩大小微企业资金的投入,能够扶持一方企业,做活一个产业,形成一个产业群、一个经济体,从而提升小区域、单行业抗风险能力,有效降低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风险。

2 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2.1 信息资源不对称

银行对企业的了解,主要是通过财务报表数据,对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过往、现在、将来,但是小微企业先天不足的就是财务制度不健全、报表数据不真实,有些甚至根本没有报表。对小微企业的非财务信息了解比较困难。有许多小微企业都是通过民间借贷,更难把控企业的负债程度。

2.2 小微企业信用基础薄弱

近些年实体经济的困难、借贷市场的粗放和民间融资的大量存在,对金融市场的有序运行造成了困扰。小微企业主不守信用行为时有发生,有借了钱就跑的,有陷入高利圈套的,有担保圈拖累无法脱身的,这些都约束了银行大力扶持小微企业的动力。

2.3 担保体系不完善

首先,运用担保难度较大,贷款审批层级较高、把关更严,小微企业想要获得保证贷款难度非常大。其次,政府增信机制建设尚不完善,许多地方政府没有建立相应的增信机制,致使上级行同意的某些创新产品无法落地。最后,受成本、利益驱动,有些担保公司不愿意对小微企业贷款提供担保,只愿从事一些高风险、高收益业务,一旦风险暴露,就会导致运营困难,无力进一步提供担保业务。

2.4 制度建设不完善

目前政府部门、监管部门尚无明确制度来硬约束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在实施小企业金融服务与机构市场准入挂钩方面,还没有明确的、可操作性强的措施,在风险容忍度方面也没有明确规定。

银行各级经营行从人力、物力、效益、效率方面考虑,偏好投向政府背景项目,偏好见效快、单户金额大的大中型企业贷款,对小微企业的投入力度还远远不够。对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缺乏抵质押物、报表数据不完善等现状没有很好的制度安排,一味地按照法人客户标准去套用审查审批,则会存在很大一批小微企业无法获得贷款。

3 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策略

3.1 加强走访,多管齐下建数据库

(1)金融企业要加强对辖区内各个经济实体的走访力度,建立客户经理走访台账,设计作战挂图,分区域分行业逐一做好客情登记,力争对辖区内每一个实体经济都有所了解。

(2)实体经济管理部门运用好自己的权限,对辖区内的实体经济单位逐一做好台账,譬如市场监管部门的小微主管单位,目前已经有意识的在建立数据库,一旦成型,可以很好的为金融企业所使用;又譬如政府部门的企业管理部门,也有相应的数据库,目前缺乏的只是各个数据库之间的联系、相互引用。如能打通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金融企业对小微企业的信息掌握将会逐渐对称。

3.2 加强教育,夯实社会信用基础

首先,在全社会开展爱惜征信宣传活动,将征信运用于日常生活起居、学习工作。在金融领域,明确征信个人及法人在金融活动中的地位,设立门槛,但也要给予容忍度。譬如一年以内未发生恶意违约的,在利率和贷款额度上给予优惠,三年以内、五年以内保持良好信用记录的,给予更多优惠,对存在违约的按照不同情况分别给予加息、减少贷款额度、褫夺信用贷款资格,以至于不能获取贷款的惩罚。在社会领域,要将信用记录全面运用于个人出行、升职、签订合同、社会优待等关系个人生活水平的方面。对严重失信者,要以各种机制、各种渠道予以亮相、曝光,让社会各界来监督。同时也要建立豁免机制,对确实不是人为因素、主观原因造成的违约,也要有相应的机制给予申诉和豁免。

其次,加强担保圈化解。引入政府增信机制,引导金融企业开发出台信用贷款。成立政府、社会担保机构,隔离实体经济互保、联保,尽量避免实体经济陷入担保圈。

最后,清理、引导、规范民间借贷。一是打击非法高利贷、套路贷、断头贷;二是规范民间借贷利率,防止民间借贷成为民营经济的吸血鬼、抽水机。

3.3 规范担保,完善担保体系

(1)加强担保体系建设。政府主导、财政资源加大投入力度,进而吸引、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提高担保机构并扩大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和担保比例,培训担保机构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提升担保机构业务处理能力。加强各担保机构之间的业务合作、信息互通、业务交流,发挥担保机构的社会地位和信息优势,降低担保风险。通过再担保体系构建,降低单个担保机构风险承受压力,增强抗风险能力。譬如,目前浙江再担保有限公司不但对地市担保公司承担业务指导义务,还为其开展了再担保业务,实实在在分担了地市担保公司所承受的风险压力,有效地推动了地市担保公司的承保积极性,有效降低了在区域内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

(2)政府要摆好位置,处理好与担保公司的关系。一是担保体系的建设,应该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包括资本金的注入、社会资金的引进、担保资金的监管、风险的分担、再担保的落实、税收的优惠和担保补偿基金的投入等。二是政府要立足于监管,将运营实际放权给担保机构,不能直接干预担保机构的业务运作,使得担保机构真正能够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真正发挥经济助推器作用。

(3)深度融合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关系。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是互赢互惠互利的关系,要杜绝片面将风险转嫁给对方的行为。双方应积极主动地进行信息共享,金融机构应杜绝将濒临倒闭企业恶意纳入担保公司担保,保护担保机构的合法利益。担保机构一方面要主动参与了解被担保企业,严格按照流程办理,对存在疑惑、有缺陷的企业加大调查、风控力度;另一方面又要避免过于谨慎,导致业务开展裹足不前。加强双方的沟通交流,定期通报辖内经济状况,共享企业各种信息,共同努力将担保资源、信贷资源运用好。

(4)不断提升担保机构自身的业务能力。通过上级单位的业务指导、兄弟单位的业务交流、自身单位的业务学习,组织员工培训,持续学习,从而提升担保机构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担保从业人员风险识别、风险分担、风险转移和风险化解能力。

3.4 积极转型,构建制度架构

(1)合理设置小微贷款风险容忍度。积极鼓励金融机构确定合理的风险偏好,对小微企业的风险容忍度要有区别设置,纳入容错机制、免责机制,提高营业机构、从业人员办理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2)从源头出台扶持小微企业政策。如目前各大金融机构正在大力推出的小微网贷、流量贷、简速贷、抵押E贷、小微快贷等,一是渠道多样,可以信用、可以保证、可以抵押;二是速度提档,快的秒签秒放,相比以往一笔法人贷款动辄数周来比,速度上有了质的飞跃;三是利率下降,目前金融机构为了扶持小微企业也在加大力度,如农行的抵押E贷,目前利率只有4%,基本和理财产品收益持平,甚至更低一些,使企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优惠。

(3)扩大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审批权限。淡化企业门槛、行业分类、行业限制,注重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和资产质量,提升银行经营机构扶持小微的力度、速度和能力。

(4)完善线上产品研发力度。践行政府部门最多跑一次的要求,让企业少跑、计算机多跑,企业主线上就能随时随地享受到银行实惠、优质的服务。特别在浙江金华,市委市政府大力创建无证明城市,客户办贷款所需资料有的是直接取消,有的是系统查询,有的是客户自己承诺,不再需要客户提供纷繁复杂的材料。线上产品若能结合类似无证明城市机理,将会有更多企业受惠。

参考文献

吕伟伟.论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J].现代商业,2019(08).

连平,汪伟,阮刚铭.完善小微企业银行服务功能和信用担保体系[J].中国银行业,2019(08).

李华. 商业银行如何更好服务小微企业[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9-01-17(008).

猜你喜欢

小微企业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2019年农商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摘要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2016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陪名表
农村小微企业电商发展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思考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营改增”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