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运行与实体经济发展的互动性分析
2020-05-09张忠林
张忠林
摘 要:近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我国经济投资逐步偏离实体、资源配置效率逐年低下,伴随着融资风险的逐渐加大,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如火如荼。这不仅对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剧烈的影响,也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因此,应以刺激实体经济增长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出发点,以资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手段,增强实体经济与金融的适应性,促进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实体经济 金融 良性互动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4(b)--02
1 实体经济与金融的互动表现及良性互动的影响因素
1.1 实体经济与金融的互动
1.1.1 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重要基础
实体经济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提升了商品价值。尽管金融仅能够在市场上进行流通,不能实现商品的增值,但通过金融活动能够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向前发展。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相应的问题,例如发展过快就会导致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爆发后,各个国家从中总结了教训,要应对危机,必须依靠自身的实体经济来复苏经济。对于我国而言,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所创造的价值与财富会受到影响,融资需求会减少,因此急需通过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的方式来推动金融发展。
1.1.2 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具有“双刃剑”作用
一方面,发展金融可以使实体经济取得更好地发展。通过分配资源满足经济持续发展的资金要求,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同时,金融的发展还能增强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各种风险的抵御能力。另一方面,金融的过度发展会阻碍实体经济的发展。原因在于,过高的资本回报率会导致金融和实体经济的正常循环被打乱,导致资本停滞以及风险的累积,反过来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例如金融危机的爆发,会导致人们对实体经济的信心下降,造成消费、投资不足等问题。可见,金融在实体经济发展中具有双刃剑作用。只有以实体经济发展需求为中心,围绕实体经济进行向心运动,才能共同进步。否则,不仅会抑制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还会导致危机的出现。
1.2 影响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因素
1.2.1 人口结构是关键性因素
人口结构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结果,对实体经济和金融都能产生关键性影响。从社会演进的角度看,人口老龄化严重,导致劳动力供给量减少,以及消费和投资积极性下降,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同时也会导致金融发展萎缩,不能实现扩张的目标。所以,人口结构的不合理会导致金融与实体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在很大程度上阻碍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发展。
1.2.2 科技创新是源动力
科技创新是提高实体经济发展效益的重要推手,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产效率低下、生产工具落后等问题,能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对于金融发展而言,科技创新能提高资本市场运作效率,推动资本市场新变革,重塑金融业新格局和新形态。可见,科技创新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未来5G、虚拟现实、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技术等,能推动实体经济与金融的良性融合,确保经济的稳定发展;而遭遇技术瓶颈时,企业生产效率会下降、资本回报率也会降低,两者之间就很难实现良性互动。
1.2.3 体制机制改革是重要保障
发展金融是为了更好的为实体经济服务,然而在金融发展的实际过程中,由于受到实体经济发展滞后、人为干预以及市场失灵等因素的影响,金融发展很有可能与正常的实体经济运行轨道相脱离;信息泄露会造成道德风险加大,融资环境的恶化导致生产成本增加;金融监管体制和机制的不健全,会导致资本市场的亚健康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加大监督和管理力度,改革体制机制,对权利、产权、政策以及责任进行明确,加强市场透明度,这样才能使金融和实体经济间的矛盾得到缓解,也能使金融和實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得到充分地保障。
2 我国金融和实体经济互动的发展现状
2.1 我国金融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首先,金融增长值比例和工业增长值比例相偏离。工业增长值比例偏高,但从2006年开始逐渐的降低,金融增长值比例始终较大。其次,金融增长率和工业增长率相偏离。我国金融业的增长率与工业增长率相比,存在增速不稳定、波动较大等问题,两者之间的增速不协调。最后,实体经济融资增速偏离金融业。2016年以来,社会融资增速呈下降趋势,2018年为负增长。近年来国内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并没有刺激产业的同步发展,这也反映了国内实体经济与金融发展之间的非良性互动。
2.2 从实体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
我国实体经济由于受到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产业结构转型以及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对金融资产的吸引力下降。第一,我国经济增长逐渐的放缓。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12年以前GDP平均增速保持在8%以上。而从2012年开始,我国经济增速逐渐放慢,尤其近几年来增速仅保持在7%以内(2019年GDP增速为6.1%)。第二,国内产业结构失衡。2013—2018年,我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平均下降了6%,占比稳定在35%以内。但2007年以来,金融和房地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持续上升,2016年趋于稳定;2011年以来,其他服务业所占比重有所上升。总体而言,中国第三产业增速要高于第二产业,然而,我国的房地产行业与金融行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有所降低,第三产业增长幅度超过第二产业,主要是因为社会生产力发展较快,但第二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基本稳定。
2.3 实体经济和金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效果分析
我国金融发展体制和机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在解决企业发展资金瓶颈问题上取得了良好效果。民营银行的批准建立以及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使得我国大型银行的集中度逐渐降低,资产分散程度更高,这有利于民营银行的多元化发展,防止金融机构的重复建设。同时,价格机制的调控作用得到了更加充分地发挥,货币政策逐渐由数量型转变成为价格型,实体经济的融资途径得到有效拓展。除此之外,通过多层面的资金开放、登记制度变化以及资本市场构建等制度改革,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和市场地位得到了提升,金融市场得到了稳定发展。这就有利于减轻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的融资负担,不仅降低了一些企业的经济压力,而且促进了它们更好地向前发展。
3 促进实体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的建议
3.1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鼓励和支持创新型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激发经济的发展活力,创新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增强实体经济与金融互动发展的综合实力,提高民间资本的利用率,不断地丰富完善金融市场。第一,大型国有银行可以通过业务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比如为中小企业开设专门的窗口办理专项资金等,降低信贷审批门槛和条件,增加放款额度和延长还款期限等。第二,强化民营银行为实体经济融资的作用。相比大型商业银行,民营银行的融资门槛更低,灵活程度更高,更加符合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需要。为此,可以科学引导民营银行等相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支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便利,解决好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难问题。第三,重塑市场环境,构建合法、透明、公平的市场环境,提升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比例,激发中小企业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同时,对公司退市和上市制度进行优化和完善,让中小企业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状况作出退市或者上市的选择,合理规避金融风险。
3.2 以科技创新推动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协调性发展
以科技创新为推手,利用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促进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完善,加强金融发展和实体经济的适配性与耦合性。从深层次上融合科技和金融,促进新业态的产生,建设更高效、更快速的信息处理平台,提升金融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的准确性。大型企业可以采取企业与银行共建金融供应链的方式,促进产业链金融技术的发展。通过产业链金融技术的发展,也能够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从而实现整体产业链的发展。小型企业可以采取产品创新的方式,通过民营银行和专项资金获取资金支持,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创新产品、提升服务,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还应充分发挥金融业优胜劣汰机制的作用,通过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的合作情况,淘汰低产出、低信誉的企业,推动优秀企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实现与金融的良性互动。
3.3 建立服务实体经济的现代金融体系
发展现代经济,主要靠提高现代社会的财富管理功能,从而激发市场的竞争实力。对于银行而言,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居民的日常储蓄能力,完善相应地理财功能,确保金融机构的资产结构合理,能与实体经济发展实际相融合;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个人消费信贷体系,通过各种手段促进实体消费,引导市场投资积极性,确保实体经济发展中所需要的资金。对于金融市场而言,为了能给社会拓宽投资渠道、鼓励居民的投资积极性,可以创新闲置散户的理财产品,帮助居民提升他们的财富价值,进而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3.4 加快金融市场改革
根据市场规律,要确保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就要遵循金融发展始终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原则。所以,我国应加快金融市场改革,适当加大金融市场开放力度,利用资本的外部流通,吸收借鉴先进的资本管理手段;加大多层面的资本市场建设力度,提升证券价格的有效性;降低央行对金融市场的干预程度,让政策利率传导渠道更加顺畅。通过深化金融市场改革,拓展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实现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
4 结语
提高实体经济发展水平是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在金融市场迈入虚拟领域的背景下,金融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只有加快全面落实两者间良性互动的工作,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科技创新推动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协调性发展,建立服务实体经济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金融市场改革,才能有效缓解两者间出现的问题,保障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得到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杨英杰.中国经济重大结构性失衡与再平衡[J].中共中央黨校学报,2017(2).
李扬.“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辨[J].经济研究,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