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教育”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03-04

教育观察 2020年22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医学课堂

郭 健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白城,137000)

2019年1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2年要全面普及绿色安全、特色鲜明的实名制空间,加快推进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由此来看,“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已经来到,并涉及各个领域,医学教育也不例外。预防医学围绕人群展开研究,提倡预防、防治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互联网+教育”的出现,有助于解决传统预防医学教学问题,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

一、传统预防医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预防医学的课程设置以“四大卫生”(环境卫生、劳动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儿童少年卫生)、卫生毒理学、流行病学及卫生统计学为主要课程。其中,预防医学属于医学学科,课程内容多且繁杂,学生课业压力大。

传统预防医学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以课堂讲解为主,只面向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覆盖面较小。在上课前,教师会编写教学大纲,提前设计好讲课内容。在课堂上,教学进度全由教师操控,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没有主动学习探究的机会,教师想尽可能给学生灌输更多的知识,但学生的接受能力水平不一,教师往往很难兼顾每一个学生,无法让所有学生都能完全吃透教师讲的知识,也无法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提问讨论。这种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着重于“教什么”,而忽视了学生的“如何学”。需求的不统一导致了教学效果不佳。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预防医学作为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需要紧随发展趋势,不能局限于课堂和教材中。[1]

二、“互联网+教育”应用于预防医学教学的优势

(一)以互联网技术带动学生兴趣

将“互联网+教育”应用于预防医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互联网技术,将电脑、手机等设备和教学结合起来。上课前或下课后,学生可以查看教师分享的教学视频、预防医学时事热点,同时,学生还可以用手机出勤签到,网上做习题测验等。如此一来,手机不再单单只是聊天、游戏的工具,还可以用来自主学习与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另外,学生还可以依靠网络推送功能来及时学习预防医学知识,遇到不明白的疑问之处,可以在微信、QQ、学习通等App上和教师交流,也可以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从而显著提升预防医学教学效果。

(二)从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

“互联网+教育”的应用能推进预防医学课上教学向课上课下结合教学转变。具体来说:教学模式从传统的“满堂灌”教学转变为互动教学,课堂封闭式变为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从知识型培养变为全方面知识能力培养;教学观念重知轻行变为知行合一;教学内容从统一施教变为因材施教。由此,“互联网+教育”为学生创造了更自由,思考探索机会更多的环境,学生从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2]

(三)预防医学教学质量效率提升

“互联网+教育”的应用能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降低教育成本。“互联网+教育”能实现师资力量、互联网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完美统一。例如,教师应用慕课教学方法,录制教学视频,可以供学生反复播放观看,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也没有门槛的阻碍,即使是社会人士也能够看懂,明白预防医学的相关知识。慕课能帮助教师脱离过去的大量重复性理论教学,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改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细节,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互联网+教育”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网络搜集资源,辅助支持预防医学教学

“互联网+教育”的优势之一就是丰富的信息资源。教师上课要教的内容可以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论文、论著等都可以为教学提供支撑。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搜索需要的图像、影音文件,将其应用于PPT等多媒体课件中。但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控制好添加到教学课件中的影音动画的质与量,避免课件内容太过繁杂而丧失教学的本来目的。[3]

其次,教师在预防医学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应现代医学发展,将最前沿的学科咨询介绍给学生。为此,教师就需要用到海量的医学科研文献,如知网、PubMed等。网络搜集到的文献应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教师可以开设理论进展专题,给学生介绍预防医学相关理论进展和前沿资讯,让学生了解新的知识点或观点,开拓学生创新思维,这样能有效解决教学和实际脱钩的问题,弥补教材的不足。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进行案例分析。预防医学的卫生统计、流行病调查、实验设计等都是着重于实际的知识内容,虽然教材上会举一些经典的例子,但在内容、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教师借助最新医学文献,能获得丰富的案例,提供给学生讨论思考的机会,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互联网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信息资源更新快,新闻热点、学术进展等都可以丰富预防医学的课堂内容。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的时候,可以给学生盘点近些年震惊国内的十大食品安全事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慕课渗透应用,优化教学内容课程结构

1.选择预防医学课程内容

慕课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将其应用于预防医学教学中,效果突出。慕课制作只要用到简单的录制设备,学校配备一两台足以供全校使用。慕课的核心是教师,一门慕课往往需要花费教师几个月的时间去设计、规划、录制及编辑。因此,学校要对教师进行慕课培训,让教师能充分掌握慕课流程。预防医学是涉及多知识内容的课程,可由教授“四大卫生”的教师一起配合制作,设计好整体逻辑架构,结合最新案件讨论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学习。课后练习也能由学生自己自评或互评,这样既能让学生了解更多预防医学的思路,又能减少教师的批改时间。[4]

2.虚拟仿真技术与慕课结合

预防医学作为应用型的学科,前期的理论学习都是为了后期的实践应用奠定基础。基于这一点,慕课可与虚拟仿真技术结合起来,以实验教学平台来开展远程互动,建立起“专业基础实验—操作技能训练”预防医学技能培养体系。教师可积极组织开展有害因素对于人群健康影响的小鼠实验、公共卫生场所卫生监测、食物中毒应急处置等模拟实验,人机互动虚拟仿真操作,配以动画表现。虚拟仿真技术和慕课的结合,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中,验证理论知识,深化理解和巩固知识。

3.数据分析优化课程结构

慕课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可实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例如,日常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从视频的点击率、学生课程完成率、论坛讨论问题等方面的数据来分析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点等。同时,教师还能跟进学习动态,以慕课来引导学生突破学习的重点难点,并根据学生的反馈来优化视频内容。视频并不是录制完就一劳永逸,还需要实施更新教学内容,给学生最新的知识。

(三)学习型App辅助教学,即时教学学习突破局限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学习型App(学习通、云课堂等)逐渐成为教师的宠儿。学习型App能够帮助教师建立新的教与学关系,从实体课堂走向网络空间,从课堂交流延伸到课外交流,简单快捷又方便。[5]一方面,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先将预防医学的某一课程知识点发布到学习型App平台上,再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自行思考,上课的时候带着自己对问题的见解来听讲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除了课堂教学应用App辅助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构建预防医学专业相关平台,完善App对教学的辅助作用,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例如,学校可以利用微信,在微信上建立预防医学的公众号平台,定点推送课程相关的知识、热点资讯、研究最新前沿知识。推送的内容可以由教师自主编辑,也可向学生征集投稿,学生投稿不仅能带动学生参与教学平台的运作,还能强化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在制作推送信息的同时进行充分的阅读,从而理解知识,加深记忆。

总而言之,我国现已成为国际互联网广泛应用的国家,“互联网+教育”已成为我国“互联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预防医学教学也应当顺应教育发展趋势,积极改革教学模式,针对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采用多种手段策略,如网络资源支持、慕课渗透应用、学习型App辅助教学等,提升“互联网+教育”应用于预防医学教学的效果,培养出更多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医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