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路径

2020-03-04李海健

教育观察 2020年22期
关键词:时代背景专业化辅导员

李海健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茂名,525000)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高校要充分重视思政工作,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而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政工作的主要力量,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积极作用,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心理变化等问题,做好思政辅导工作。由此可见,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高校思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此,高校需要立足人才培养基本原则,构建完善的辅导员团队,全面提升辅导员专业素质,确保高校思政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意义

十九大报告及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对中国当前发展形势作出了准确判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的教育环境、教学形式需要及时调整,而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引路人,更加需要明确其专业化建设目标,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为此,近年来各个高校都在加大辅导员的职业培养力度,提升辅导员的工作专业化水平,以期通过构建高校专业化辅导员队伍,更好地完善高校思政工作以及学生管理工作,满足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需求。

(一)有利于提升辅导员综合素质

高校思政工作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升学生思想素质的重要方式之一。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政工作的重要引导者,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他们在思政工作中扮演着亦师亦友等多重角色,管理着学生生活、学习、心理等多方面内容。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主要通过学校招聘来选拔辅导员,而大多数招聘的辅导员与学生年龄差距较小,缺少生活阅历和实际管理经验,因此,高校开展辅导员专业化队伍建设能够弥补辅导员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提升辅导员的综合素质。[1]

(二)有利于提升高校教学质量

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及时解决学生的学习、心理及生活方面出现的问题。在当前的新时代背景下,由于高校体制机制不够完善,高校辅导员在思政工作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而辅导员又与学生联系较多,其自身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高低。因此,高校需要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强化辅导员的专业化素质,提升其思政教育水平,为学生思想素养的提升与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三)有利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在当前的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高技术、高素质人才要求越来越严格。但是随着互联网信息的迅速发展,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多,网络中的不良信息扑面而来,对高校思政工作具有极大影响,同时也给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塑造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因此,高校辅导员需要加强思想指引,将思政教育内容渗透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以自身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灵活的沟通技巧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在思政教育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培养社会高素质人才。[2]

二、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现状

在高校思政教育阶段,辅导员应当扮演何种角色、如何定位思政教育管理工作,是当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现今,《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政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主要力量,既是引导学生健康生活和快乐学习的知心朋友,也是高校思政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实施者和践行者。因此,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势在必行。但是,当前部分辅导员由于忙于校内各项事务,出现了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履行不到位、工作方法缺乏科学性、思政辅导意识不高等问题。对此,高校需要深入分析其中原因,总结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不足。

(一)辅导员职业意识有待提升

辅导员与高校其他教师不同,具有教师与管理员的双重身份,说明辅导员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需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等其他问题。这使得辅导员工作任务较为繁重,工作压力较大。久而久之,部分高校辅导员会出现职业意识不强、职业认同感较低的现象。此外,高校辅导员平时不仅要开展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还要参与校内大大小小的繁杂事务,每日重复机械地解决学生问题,不少辅导员对工作难以产生成就感,导致一有机会,辅导员便转向教师、管理人员或其他岗位发展,从而使高校辅导员岗位流动性较大,不利于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持续开展。[3]

(二)辅导员工作方法科学性不强

新时代背景下,由于社会发展形势不同,高校的思政教育内容也应有所调整。但是,当前部分高校辅导员由于与学生年龄差距较小,与学生想法存在较多相似之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但也正因为年龄差距较小,学生对辅导员缺乏敬畏之心,对辅导员下达的学习任务执行度较低。而辅导员对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缺乏了解和沟通,仍然采取过于严苛的极端教育方式开展工作,导致学生抵触心理较为明显,使思政教育工作难以取得实效。

(三)缺乏辅导员管理体系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个性化需求日渐多元化,高校现有管理体系已经难以满足学生需求及高校管理需求,导致辅导员职能模糊、权责不统一等问题时有发生。当前,高校辅导员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要接受学校及院系的双重管理,即由学生处和院系党委共同监督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但是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院系及学校重复管理或者消极管理的现象,这使得辅导员工作难以开展。部分高校甚至对辅导员工作并未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也未明确辅导员专业化具体要求,导致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目标较为模糊。

(四)辅导员岗位渠道较为狭窄

现阶段,高校辅导员流动性较大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校未充分重视辅导员的工作地位,忽略了辅导员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比如,在思政教育类教师职称评比方面,部分高校为辅导员单独设置了相应计划与标准,将辅导员与其他专业教师进行区别对待,极大限制了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近年来,虽然各地高校对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工作都加大了力度,但从现实状况来看,高校缺乏完善的培训体系与明确的岗位晋升机制,使得高校辅导员缺乏工作积极性。[4]

(五)辅导员考核机制过于单一

针对当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队伍建设目标,各大高校需要完善辅导员考核机制,促进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发展。但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在教育工作中的考核机制不够完善,导致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形式浮于表面。比如,高校在辅导员招聘、培训及考核方面设置过于简单,只要符合高校辅导员学历要求即可被录用,录用后也未对辅导员进行专业化考核,待遇方面出现“一刀切”现象,极大地削弱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

三、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路径分析

近年来,国家在高校思政方面逐渐加大重视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全国思政工作会议上亲自接见了高校辅导员代表,充分肯定了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政工作中的重要性,说明国家对大学生思政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提出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性质、工作内容、发展培训以及管理考核等具体内容,进一步完善了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内容,对于现今形势下部分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问题的解决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强化辅导员专业素质建设

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要求高校辅导员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处理问题的基本能力,以促进高校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对此,首先,高校需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充实丰富辅导员工作内容和工作结构,将辅导员置于高校教育工作框架中,要求其在开展教育工作的同时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和完善能力结构,全面掌握高校基本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夯实职业能力基础。其次,高校需重视提升辅导员职业素质,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定期总结思想情操、敬业态度及专业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之处,形成心得体会,定期开展自我批评,促使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不断反省、学习、巩固与提升,从而强化自身专业化建设。[5]

(二)更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法

新时代背景下,在辅导员专业化建设过程中,辅导员自身需要更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法。首先,高校辅导员可在传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融入信息化管理方式,提升工作效率。比如,辅导员可建立班级公众号、各科班委群,校内如有紧急通知便可及时下发到学生手中,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减轻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其次,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可将部分权力下放给学生,通过定期开展班委会议,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辅导员需充分发挥自身上传下达的作用,将学生反映的问题及时上报党委或者院系,然后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处理,满足学生需求。

(三)构建完善的辅导员管理体制

高校在构建完善的辅导员管理体制的过程中,首先需明确院系和党委对辅导员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范围,规范各部门工作内容。高校可将思政工作以及班级建设工作内容归于党委统一领导,院系部门则可负责校内大型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与组织,充分赋予辅导员工作权力,化解各部门重复管理和消极管理的问题。同时,高校还需制定完善的专业化标准,将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态度及职业化标准列入专业化标准的指标体系中,综合考量辅导员教育工作的专业水平,明确辅导员管理职责,使其在工作中有章可循。

(四)打造辅导员多元化培训通道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不仅需要高校创新工作方法、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还需要高校为辅导员打造透明多元的晋升通道,有效培养其工作态度和工作意识。具体来说,高校需为辅导员构建全方位培训体系,让辅导员参与定期培训,提升专业素质。对此,高校可采取岗前培训、日常管理工作学习、思政专题学习及进修等形式,集中对辅导员开展职业培训、素质培训,强化其专业素养。高校还可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辅导员培训形式,制作辅导员培训微课课程,并在每星期五下午或者星期一上午集中为辅导员直播教育课程,将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范围内,避免影响辅导员解决校内其他事务。[6]

(五)建立健全辅导员考核机制

辅导员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有效提升辅导员专业化水平,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辅导员考核机制,逐步提升辅导员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首先,高校在构建完善的辅导员考核机制过程中,需紧紧围绕辅导员教育工作内容,将心理健康教育、危机事件应对及学生评价情况等内容列入综合考察辅导员思政工作的指标,并根据考核情况对考核制度及时调整,形成激励约束机制,促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其次,高校还需将考核结果与辅导员职务晋升、奖惩等因素挂钩,充分激发辅导员内在工作动力,促使其向职业化迈进。

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确保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高校需要重视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提升辅导员职业素质,从完善管理体制、建立考核机制、更新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着手,着力提升其工作能力,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助力,为提升高校办学水平与质量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时代背景专业化辅导员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管理之我见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棊江区政协建设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