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学材再建构”探析

2020-02-23李立飞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学材建构学科

李立飞

所谓“学材再建构”,就是把“教材”化为“学材”,结合所有的学习资源,对“学材”进行重组优化,更加强调学习,促进“教程”向“学程”的转变,更加注重以学生为本。这种教学方式也被引进到初中语文教学中,但是就现下教学情况而言,学材随意化、简单化,远不能起到它应该有的作用,严重影响了“学材再建构”教学方法的实施推广。本文对初中语文“学材再建构”提出了一些拙见,希望能对此方向的研究有一些帮助。

一、资源全面化,拓展学材广度

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学材就是学习的材料,被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所谓的“显性材料”就是相对于其它材料来说,这些学习材料更静态,是物化的,大多数有具体形态,比如我们的学习课本、教学大纲、教师等。而“隐形材料”,更偏向于主观方面,是人们的情感态度方面,比如学生的学习习惯态度、教师的教学风格和经验等,除此之外,还有师生情感交流等。

我们所讲的初中语文的“学材再建构”问题,是指在参考教学规律、学生学习情况等的基础上,把手中有的教材重新整合,使之更利于老师教学、学生学习,让教学和学习工作更加系统高效化,从而促进学生潜在语文能力的涌现。在整个再构建过程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经验都能得到提升。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语文学习是无处不在的,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所以,在进行语文学材再建构的过程中,更要时时留意,把握全面。比如,在大自然中,就有很多可以作为语文学材的资源,比如山川河流、花鸟鱼虫和天空大地等。又比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擅长领域和个人爱好,有些学生擅长绘画、写作等,这些富有人文气息的资源也可成为素材被引入课堂。又或者,教学过程好比一段漫长的旅程,途中必然有不一样的美丽风光,独特的风情风貌都可成为学材的切入点[1]。

二、需求个性化,挖掘学材深度

分析需求能让教师在选择学材的过程中具有目标性,容易选到合适的资源,避免盲目。在此,笔者主要是按主题划分为学生、教师和行政需求三大类。

首先是学生方面,需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年龄性别、学习习惯经验水平等因素。学生的主要需求就是尽可能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在教学中起着主体作用,所以,学生的学习经历水平等对需求的实现有重大影响。其次是教师方面,需要考虑的是教师的年龄性别、教学经验水平等因素。教师的需求体现为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风格的形成。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的兴趣爱好会体现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自然也会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引导着学生的学习方向。教师的教学风格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最后是行政方面,需要考虑的是学校的任务要求等,主要的可以参考初中语文教学课程标准。

在对需求进行研究分析时,研究人员要特别注意三个方面。第一是把握学生需求这个最重要的点,这是学材再建构的基础。教师在定目标时,要先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的现有水平是怎样的,通过努力能达到的最大成就是多少,将目标设立在可实现的范围内,切记不能好高骛远。适当的目标能激发学生的潜力,调动学习主动性,但脱离实际也会取得相反效果。第二是要明白对于需求的分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研究人员的不断探索,不是一蹴而就的。研究人员在探索时不能急躁,工作要持续跟进。第三是由于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的能力性格总是各不相同的,在进行需求分析时教师要考虑到大多数人的需求,深切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2]。

三、编排目标化,注重学材维度

学材再建构还是一个相对主观的过程,评价其是否科学合理并没有统一的指标。因此,教师在进行学材再建构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手中现有的学习资源进行深入分析,合理开展。但是,在进行过程中,教师还是要注重学生基础与能力、结构与体系、品质与能力以及兴趣和价值认同之间的匹配。把握这几个原则,教师才能真正帮助学生领悟到语文的本质,帮助他们用自己的特有方式去感悟语文。语文学科有其独特之处,每篇文章都能找到很多个教学点,能让教师从此入手,教给学生很多知识。所以,教师在进行学材再建构时,首先要考虑到教材编排的目的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等因素,选出最符合教学目标的学习材料。其次,教师对教学目标要有明确的把控,把平常所说的“领会、理解、掌握”等比较模糊的词汇,替换成“背诵、介绍”等具有明确目的的词语,让学生对课堂学习目标有清晰的了解。最后,教师要让学生在每堂课上都有新收获,认识到新东西,获得新感悟,只有学生不断接触新的事物,才能在不断领略中提升自我。

四、供给开放化,增强学材厚度

有学者表示,课程教学大致有三类取向,给学生传授教材上的知识,称为“忠实取向”;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传授自己掌握的知识,成为“调适取向”;而进行学材再建构则体现了“创生去向”的课程教学。语文教师进行学材再建构,开发教学资源主要有纵向与横向两个开发路径。

首先是纵向再建构,是从“学材”出发,像语文课程进行深刻的延伸探究。语文学习的深入,能让学生获得对一生而言都很重要的能力,如思维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可运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前置式,教师在引入学习内容之前,先启发学生根据从前掌握的知识或者平时生活经验自行思考,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另一种是追问式,教师先给学生介绍这篇文章写了什么,然后再启发学生思考写这些的原因,运用怎样的写作手法等。其次是横向再建构,这是以语文学科为基础,根据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突破学科之间的壁垒来寻找更全面的教学材料,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但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语文学科的“学材再建构”可以在某一单元、某本书甚至某一学期实现拆分整合,但是绝不能违背了语文教材原本的编写理念,而是要根据语文学科的培养目标,针对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做到有的放矢。除此之外,虽然我们允许不同学科之间的跨学科整合,但是也绝对要以语文学科为主,坚持语文学科的特色,切不可本末倒置[3]。

五、生成合理化,把握学材向度

语文学科的“学材再建构”是有两个主体三个方面构成的,两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三方面是教师独立、学生自主和师生合作建构。首先是教师独立建构,这是指教师把握语文学科目标的大方向,根据原有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资源,找出最核心的内容,实现高质量的“学材再建构”。其次是学生自主建构,学生进行自主建构的最鲜明表现就是使用导学案,这上面将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需要做的工作都标的很清楚。导学案以已知问题和已学知识为切入点,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希望学生通过自我思维实现深层次的思考。最后是师生合作建构,在课前,学生完成导学案时,必定经过了自我思考,这是学生的自主建构。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自己的看法,分享自我建构的成果,能互相启发。整个课堂也不再局限于教师单方面教学,而成为双向互动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每个人的学材都在不断地更新充实,能达到的效果也比平时的课堂更高

[4]。

六、考评思辨化,放大学材效度

整个“学材再建构”的过程并不是单纯的一堂课的功夫,而是一个不断实践评价反思到再改正再实践的过程。也就是说,上一堂课总结出来的经验要运用在下一堂课,再次实践,再看效果。经过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学材再建构”才能不断改进,完善升级。在对“学材再建构”进行评价时,评价者要注意主体问题。对于评价的主体,不能仅局限于教师和学生,而应该是教师、学生,同行业的从业人员、家长、社会等众多主体,多主体意味着多角度,多角度的评价能让学材建构更加全面。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课堂效果进行反思,对学材不足之处进行再修改;学生作为亲历者,对学材必定有最深刻的了解;家长、社会作为旁观人员,对“学材再建构”的评价更加客观冷静,能看得更全面。

七、结语

从依据教材教学到“学材再建构”式的教学,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它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如果能实现高质量的语文“学材再建构”,对于语文学科的深入教学和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培育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学材建构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初中数学对学材进行再建构的策略分析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学材再建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初中数学“学材再建构”分析
基于“三学”理论下“学材再建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的案例研究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