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西民歌的音乐特征探析

2020-02-21余澜

大观 2020年12期
关键词:音乐特征曲调

摘 要:民歌在人民日常生活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民歌作为一种亲民型的艺术载体,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但是不同地区的民歌,其所表现的音乐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更好地推动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文章以赣西民歌为例,对其音乐特征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赣西民歌;音乐特征;曲调

注: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社会科学2018年度项目“赣西民歌艺术研究”(YS18116)成果。

赣西,泛指江西省西部地区,主要包括江西西部的宜春市、萍乡市和新余市,赣西地区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赣西民歌是社会基底层群众在长期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与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一种口头即兴创作的声乐艺术。赣西地区的地形使得其农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有着十分丰富的水域资源,使得其在民歌方面的题材变得多元化,既有插秧歌,又有采茶歌,既有劳动号子,又有情歌小调,既有名人古典,又有神怪舆论,几乎囊括了赣西地区农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赣西民歌得到了壮大和发展。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西卷》中,共548首,属于赣西民歌的有238首。本文主要是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西卷》为基础,分别从赣西民歌的曲调特点、内容、语言三个方面,对其音乐特征进行梳理。

一、赣西民歌的曲调特点

(一)基本特点

通过对《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西卷》的分析,笔者发现赣西民歌的体裁繁多,其具体的特点分析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赣西民歌共238首,其中,山歌90首,占比最高,其次分别是小调、号子、灯歌,生活音调最少,风俗歌较少,儿歌也不多,有的民歌甚至存在多个版本,其调式和节拍特点也有着一定的差异[1]。

(二)调式分析

通过对《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西卷》分析发现,赣西民歌在调式方面,占据数量最多的是徵调式和羽调式,其次分别是宫调式、商调式、角调式,并含有大量的转调。而徵调式和羽调式在山歌中最多,其次分别是灯歌、号子和小调。在赣西民歌中,以徵调式结束的歌曲有112首,占比约为47.05%,以羽调式结束的歌曲有77首,占比约为32.35%,在90首山歌中,徵调式结束的有41首,羽调式结束的有33首,随后依次分别是角调式、宫调式、商调式。在赣西民歌中,号子共37首,调式音列简单,分布平均,其中宫调式、羽调式、徵调式、角调式、商调式分别有11首、9首、7首、6首、4首。风俗歌19首,徵调式有12首,在7首儿歌中,有6首属于羽调式。由此可见,徵调式和羽调式的占比最大。而在此基础上,笔者还对《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西卷》的乐谱进行了细节分析,发现很多徵调式和羽调式的细节比较统一,且调式、调性、音乐手法上没有复杂的变化,基本与音乐创作特征和规律相符,采取重复、装饰、变奏手法的较多,有的地方甚至在民歌材料上也高度相似。

(三)节奏节拍分析

赣西民歌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和筛选,留下了大量宝贵的传统民歌,音乐节奏从最初的自由和模糊的节奏律动向具有一定节拍的节奏律动发展,但是整体上属于不规则律动,而固定和具有较强规律性的节奏特征占比相对较少。从《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西卷》238首赣西民歌中分析发现,二三拍混合节拍的民歌有64首,而二拍子和四拍子的民歌有128首,散拍子民歌有32首,三拍子民歌有13首,1首为无曲调和无节奏的民歌。按照民歌的具体用途,其在自由性上也存在区别,比如有的曲调有调式调性但是节奏自由,有的采取念词的方式而彰显一种韵律,而这些都是在不同的地区由于其民俗用法不同而形成的差异。在号子中,大都是二拍子与混合节拍律动,仅二拍子的就有32首,比如倒梁(排工号子)吉安市、起锚(船工号子)万安县、摇橹(恩江船工号子)永丰县,但是具有歌词简单的特点,有着十足的韵律感。而在山歌中,散拍子有78首,其余大都属于混合拍子,所以赣西民歌中的山歌歌曲的韵律更加注重自由,不仅调式调性清晰,而且旋律线条自由,节奏曲调欢快,体现了广大赣西人民在劳动时舒展身心和释放情感的情怀。小调与灯歌大都是采用二拍子节拍韵律,只有少数的属于混合拍子,整体旋律线条简单,得到了口口相传。以莲花县的十送(花鼓调)为例,始终是随着敲鼓手敲击鼓声的松紧度来控制集体劳作步骤,其节奏疏密度将对劳动效率高低带来直接影响,属于特殊的民间音乐表现形式[2]。

二、赣西民歌的曲调内容

就民歌内容而言,赣西民歌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但是主要是体现了不同地区和不同时代的劳作和闲时爱情歌曲。在同一个主题内容下,民歌主要是从不同地区来表现,以劳动号子为例,主要有排工号子、船工号子、伐木号子、搬运号子,其中吉安市的排工号子和船工号子最多,说明吉安在排工和船工方面的水运业较为发达,这是因为吉安市处于赣江流域中游,当地水运业十分发达。而在山歌中,萍乡的山歌最多,萍乡属于“湘赣通衢”“吴楚咽喉”,说明当时的农业较为发达,人们在休闲劳作之余喜欢用山歌来表达心情。

三、赣西民歌的曲调语言

赣西民歌语言,主要是把汉族腔调和本地方言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具有语言腔调多样性的特点,有的属于语气衬音,如《日頭落山坳里黄》中大量应用了“哦”、“呦”[yōu]、“哇”等语气衬音,有的属于人称衬音,在萍乡民歌中,有大量的“我的+称谓”的方式,比如“我的个姐啰”“我的哥咯”[3]。有的属于象声衬音,比如在安福县《打只山歌探妹心》中,应用了“哎呀嘞哎!哎呀嘞哎”。

综上所述,本文紧密结合《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西卷》,对238首赣西民歌,分别从赣西民歌的曲调特点、内容、语言三个方面,对其音乐特征进行了梳理,发现徵调式和羽调式、二拍子、混合拍子得到了大量的应用,也是赣西民歌的特色所在,且所有音体紧密结合各地区的民族文化和语言,加上地方性的衬词和多元体裁的组合,使得其别有韵味。因此,在随民族音乐特征进行分析时,我们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与表现方式来分析,将获得不一样的感受。

参考文献:

[1]《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西卷:下[M].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6:3.

[2]李莉.赣西靖安客家山歌的社会民俗探析[J].大众文艺,2009(24):263.

[3]李彪.赣西山歌浅析[J].东南传播,2007(5):139-140.

作者简介:

余澜,宜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学。

猜你喜欢

音乐特征曲调
心情如曲调般平衡缤纷
鸟Birds
空隙
撞色雅痞,撞色乐章
论莫扎特咏叹调音乐特征和演唱方法
理性中的即兴随想
浅析陇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中国当代古风音乐曲式形态特征探析
浅谈肖邦《升c小调波洛乃兹舞曲》的音乐特征
浅析女高音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的演唱风格与艺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