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骨舞韵
2020-02-21阮婧斐
阮婧斐
摘 要:戏曲是我国民族艺术文化的瑰宝,其对于中国古典舞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中国古典舞中融入诸多戏曲艺术中的动作和造型特点,赋予了古典舞独特的动作和韵律之美。那么,戏曲究竟对中国古典舞产生了哪些影响?文章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戏曲;中国;古典舞
戏曲是在文学、音乐以及舞蹈等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戏曲将多个审美意象融合在一起,进一步展现艺术之美。古典舞与戏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古典舞中也有戏曲的身影,古典舞创作汲取了诸多与戏曲有关的元素。在时间的沉淀中,戏曲与古典舞不断融合渗透,二者互相影响和成就。笔者结合自身的理解和认识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
一、戏曲对中国古典舞表现方式的积极影响
(一)戏曲对古典舞动作的影响
从源头来看,戏曲是古典舞的始祖,古典舞是从戏曲中提炼出来的,其通过对原有的戏曲动作、表达的不断调整,逐渐发展成一门全新的艺术。古典舞中既有对戏曲的继承也有创新发展。而中国古典舞在对戏曲舞蹈进行继承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早期对戏曲动作、舞蹈片段的简单学习与模仿。早期古典舞的概念并没有形成,当时的创作者更多的是从戏曲中寻找灵感,对戏曲中具有较强表面成分的内容进行模仿和学习,比如说“做”和“打”等方面的内容。二是对戏曲舞蹈动作的改造和创新。早期古典舞对于戏曲中的动作与舞蹈只是停留在机械的模仿层面。随着舞蹈内容与形式的不断丰富,创作者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模仿,其开始创新,对戏曲中的舞蹈与动作进行解构,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古典舞动作训练体系。该动作训练体系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戏曲舞蹈动作的痕迹,充分展现了古典舞的柔美。三是对戏曲元素的进一步丰富、继承和提取。第一、第二阶段的古典舞对戏曲舞蹈与动作的借鉴和融合,更多停留在动作形态的学习层面,对于戏曲舞蹈动作的神韵把握得不够充分,没有充分展现出戏曲舞蹈动作的美学特征。随着古典舞对戏曲舞蹈动作内容的不断深挖,其更加注重对舞蹈美学特征的完善。
(二)戏曲对古典舞情感表达的影响
情感表达是所有艺术展现自身之美的关键所在,如果观众在欣赏某一门艺术时难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就无法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那么他们可能很难感受到该门艺术之美,该门艺术也难以长久地传承与发展,对于古典舞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而戏曲对于古典舞的情感表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早期的戏曲中,各种舞蹈动作的展现更多是为了辅助戏曲故事表达,其也涉及角色情绪的表达,如《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戏曲,走进了普通百姓的生活,舞蹈逐渐发展成为戏曲故事情节的推手或者表达情绪的方式,这种新的变化为舞蹈拥有感情色彩提供了可能性。戏曲表演虽然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唱词表达出人物的所思所想,但是人物的内心活动、情绪情感的传达却是比较抽象的,某些情况下运用文字和语言表达比较苍白,而舞蹈则可以自然而然地使相关情绪流露出来。
我国戏曲多由文人所写,古代文人在表达情感时往往比较含蓄,注重含蓄美的展现。戏曲中关于角色肢体动作的展现,尽可能以含蓄之美为切入点,比如,戏曲中比较常用的舞剑、耍枪以及甩袖等动作,观众从这些具有一定攻击性的动作中往往很难感受到气势,反而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而在古典舞中,对这些戏曲中常用的动作进行了二次创新和改造,比如,古典舞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水袖,具有柔美、写意的特点,对于观众来说,结合舞蹈主题,他们可以将自己所看到的水袖表演想象成一切自己认为美的事物,水袖充分展现出古典舞之美。
二、戏曲对中国古典舞创作的积极影响
(一)丰富和延伸了古典舞的创作题材
戏曲艺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之一,其历史悠久,题材丰富多样,如《四郎探母》《女驸马》《木兰从军》《牡丹亭》《长生殿》《走麦城》等,涉及亲情、爱情、战争等。部分戏曲的情节跌宕起伏,与之相对应的舞蹈也丰富多彩,运用了多种技巧与方法。戏曲的多元化也给古典舞的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创作思路,激发了其创作欲望。比如,许多古典舞作品中的形象都是直接取材于戏曲艺人,或者以舞蹈展现戏曲的内容和人物形象,如《春闺梦》和《俏花旦》等,其戏曲风格更加濃厚,舞蹈表演者使用的服装道具,甚至是音乐呈现方式都与戏曲十分相似,戏曲与古典舞的身韵完美融合在一起。
(二)提升了古典舞的艺术感染力
古典舞对戏曲的继承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古典舞的感染力。以《小刀会》这一古典舞为例,业内人士认为其诞生受《宝莲灯》的影响。《小刀会》借鉴了诸多戏曲元素,其一方面借助戏曲行当的表演技巧来展现人物形象特点。比如,借助武生的身段表现潘启祥的刚强勇猛,借助武旦身段展现周秀英的英俊矫健等。另一方面,《小刀会》中还有大量的对打情节,运用舞蹈表现这些情节时,也借鉴了戏曲元素,比如,戏曲中的“把子功”“毯子功”等。多种戏曲技巧的灵活运用,有效地烘托出舞台表演的艺术气氛,增强了舞蹈的艺术感染力。
三、戏曲对中国古典舞审美产生的积极影响
(一)注重展现形神兼备之美
所谓“形神兼备”指的是精神与外形的高度统一。戏曲中的“形”实际上是从生活动作中提炼出来的,而在舞台上进行戏曲表演时,为了让观众进入相应的情境之中,增强感染力,表演过程中十分注重将“神”融入“形”。中国古典舞发源于戏曲,其继承了戏曲形神兼备的审美特点。对于舞者来说,只有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才能使得舞姿不过于死板僵硬,才能使自己的舞姿更具有感染力,这也是中国古典舞长期以来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灵动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二)注重展现虚实相生之美
戏曲舞台缺乏真实场景,只是简单设置一些与表演主题相关的物件,然后凭借表演者的唱词及动作等,营造出与主题相关的氛围,注重借助有限的艺术手段展现无限的故事内容。以《空城计》为例,众所周知这出戏讲的是马谡失街亭后,司马懿继续进攻,将诸葛亮一行人逼到了西城,此时诸葛亮已陷入无兵可用的困境,为此诸葛亮设下空城计,使得司马懿认为城中还设有埋伏,不敢贸然进攻,最终引兵而去的故事。在表演这出戏时,在戏曲舞台上还原真正的城池以及士兵作战等场景显然难以实现,对于观众来说,他们更多的是想通过表演者虚虚实实的动作以及唱词感受到诸葛亮的睿智。以戏曲中的绣荷包为例,舞台上往往不会有真的针和线出现,让表演者真的穿针引线绣荷包,但是表演者却可以运用自己的手部动作来展现这一场景,引发观众的联想。在表演过程中,虚与实始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果只有虚的内容,那么可能无法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如果只有实的内容,那么则只是机械地再现生活场景,艺术价值和魅力更无从谈起。因此只有虚实结合,才能更好地展现戏曲之美。中国古典舞在表演过程中完美继承了这一审美特性,以《贵妃醉酒》这一古典舞为例,其脱胎于戏曲,舞者在表现贵妃醉酒的状态时,显然不是真实地表演一个人醉酒的状态,如呕吐、悲伤或者兴奋,而是通过醉酒的步态、迷离而没有焦距的眼神,向观众传达出贵妃此时此刻喝醉了,这种似假似真的表演,给予观众更多想象和回味的空间,观众也更容易进入相应的情境之中,引发情感的共鸣。
(三)注重展现人性与意境之美
戏曲在表达人性的丑恶时,往往不会一开始就直接展现人或者事物的丑恶,而是采取先扬后抑的方法来展现,这种展现方法充分体现出反差之美,而这种对于美丑的表达方式也对古典舞的表达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诸多优秀的古典舞艺术家在自身的表演过程中,通常都追求意境美,主张将意境美渗透表演的各个环节,进而激发观众欣赏舞蹈的热情。
总之,中国古典舞可以说诞生于戏曲之中,如果没有戏曲,古典舞也就不复存在了,二者之间血肉相连。未来要想使中国古典舞获得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在继承戏曲元素的基础上对古典舞进行创新,求新求变,这样才能真正展现古典舞之美,促使二者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瑞新.论中国古典舞教学与戏曲艺术的融合[J].当代音乐,2020(9):129-131.
[2]刘怡雯.浅谈戏曲舞蹈对中国古典舞的影响[J].黄河之声,2020(12):79.
[3]吴昊.戏曲对中国古典舞的影响及发展探究[J].黄河之声,2018(10):118.
作者单位:
武汉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