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肖邦《升c小调波洛乃兹舞曲》的音乐特征
2016-09-28周颖
周颖
【摘 要】肖邦的《升c小调波洛乃兹舞曲》最突出的特征是其持续、强烈的情感,同时又具有庄重、华丽的贵族气息。本文从作曲家生活的时代和创作背景入手,研究了这首音乐的音乐特征,从而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关键词】肖邦;波洛乃兹舞曲;音乐特征;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8-0048-02
肖邦是浪漫主义音乐时期波兰的钢琴家、作曲家,他的音乐创作与当时波兰特殊的社会环境和群众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波兰的浪漫主义不同于西欧,其浪漫主义思潮是与本国的国情密切联系的,而肖邦几乎是与这股思潮同时成长的。肖邦的音乐创作时期可分为华沙和巴黎两个时期,华沙时期的肖邦虽然年轻,但已经是一位卓有成就的钢琴家,具有细腻的演奏和富有想象力的即兴创作才华,作品大都明朗、热情。巴黎时期的作品总体上是与民族主义紧密联系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尤为强烈,体裁也从小型的钢琴小品转为大型的作品,音乐的情感更为丰富,内涵更加深化,作品具有很强的内在张力,音乐结构中也夹杂着更为强烈的戏剧性冲突,并且是一步一步、接踵而至地迸发出来。
一、《升c小调波洛乃兹舞曲》的创作背景
波洛乃兹舞曲,又可称为波兰舞曲,是将肖邦的民族意识体现得最为强烈的体裁,它源自历史上波兰的贵族沙龙中的伴舞音乐。19世纪以来,波兰爆发了民族解放运动,这种体裁也被赋予了新的思想内涵。波洛乃兹舞曲的特点是:三拍子、进行曲节奏、稳健有力的节拍、乐段结束处常伴有固定节奏型、和声织体丰厚繁复、多密集的和弦、力度对比的空间很大、结构严谨,这些极为波兰化的风格也决定了波洛乃兹舞曲宏伟、华丽的气质。波洛乃兹舞曲在肖邦的创作中有着重要又特殊的位置,他创作的第一部钢琴作品便是《g小调波洛乃兹舞曲》,波洛乃兹舞曲可谓贯穿了肖邦的各个重要创作时期,是他精神世界的真实流露,也充分体现了他的艺术才华。1830年,肖邦离开了波兰去法国寻求艺术上的发展。1831年逗留维也纳期间,他得知华沙反沙俄的武装起义失败,极度痛苦、愤怒,思想迅速地成熟,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从前的作品,这首《升c小调波洛乃兹舞曲》便是创作于这一时期。
众所周知,肖邦的钢琴作品几乎是每一个学习古典钢琴演奏的学生都会学习或者渴望去学习演奏的,在这首《升c小调波洛乃兹舞曲》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肖邦抒情细腻的一面,而且还体会到了他内心刚毅、豪迈、热情的一面,他用既悲壮激昂、又热情洋溢的音乐语言把激进的爱国情怀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等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很好地诠释了他当时内心的百感交集。[1]
二、《升c小调波洛乃兹舞曲》的音乐特征
当今许多优秀的钢琴教师在教学上都有很多相似点,他们不仅教会学生演奏,而且还教他们提高理解音乐的能力。笔者认为,我们要灵活地运用已掌握的演奏技巧去诠释音乐作品的内涵。练习一首作品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初听全曲,在头脑中有一个整体的旋律轮廓;其次,应该简单分析一下乐谱,大体研读一下作品,熟悉一下作品的结构布局、旋律特征、力度范围和变化等等;最后,再开始练习作品。
(一)旋律分析。热情、明朗、柔和又悠长,这是斯拉夫民间音乐的特点,也是肖邦的音乐独有的特点,肖邦在自己的教学中就要求学生在弹奏中按照自然分句歌唱,他还要求学生要同时学习声乐和钢琴。笔者认为这和当时德奥艺术歌曲在欧洲高度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艺术歌曲的繁荣促使了19世纪对于富有表情的、如歌的旋律的崇尚,这种审美特点也向作曲家提出了新的挑战。
这首乐曲的开头是富有热情的快板发展成有力度的律动、以纯朴明朗的抒情性特点为主,音乐织体丰厚繁复又晶莹剔透。中间的部分非常梦幻,精致却又不矫饰,抒情却又不滥情。这里的情感不同于以往的充满悲剧性的氛围,而是由深沉和激昂、阴郁和动力感相结合,悲哀中透露着高贵,既理智又抒情。主题由八度齐奏的、固定的和弦节奏型进入;第二主题极具动力感,类似于进行曲的节奏,唤起了勇毅与高贵的情感,中间部分是交谈、倾诉、是宣泄,婉转低回,一唱三叹,随后是第一部分的重复,结尾处是悲壮的宣叙调,即使泪水盈眶也绝不落下,这也非常符合我们先人“哀而不伤”的审美。[2]演奏这首曲子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位少女,在夜色中独自一人翩翩起舞,顾清影而自怜。
(二)整体的节奏、节拍分析。波洛乃兹舞曲是波兰民族的仪式性舞蹈,它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它独特的节奏型上,虽然肖邦将波洛乃兹舞曲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但他仍然保留了这种舞曲基本的节奏特点,所以研究波罗乃兹舞曲的节奏型非常重要。波洛乃兹舞曲是四三拍子的进行曲节奏,这也决定了它特别的速度,肖邦准确地意识到了这种速度,并在他自己的“波洛乃兹”中展现了这种速度。我们在弹奏时,可以想像自己是一个威风凛凛、步伐矫健的波兰贵族男子,演奏时应该自信、从容。
(三)结构分析。《升c小调波洛乃兹舞曲》Op.26No.1遵循着舞曲的形态,在形式束缚的范围里充分发挥了演奏技巧,作品为升c小调,结构是A-B-A式复三部曲式,完全再现。我们就把三个乐部分开来分析:
1.第一个部分A
升c小调,单三部曲式:引子-a-引子-a-连接-b-a;乐曲开始是热情洋溢的快板,用惊人的强度开始前4小节,情绪明朗又奔放,从第5小节开始,热情的快板发展成级进的、有力度的律动。
随后的第9小节就是进入到了主题部分,力度随着音型的上行和下行渐强和渐弱,句尾好似对问句坦然的回答。
连接部从升G音低沉地奏出,像闪电般的光芒缓慢地照射进来。在演奏这段时要从pp轻声进入,然后出现一长串的琶音,这样的组合共出现了4次,这4次的组合中,琶音的音型一次比一次密集、紧凑、有力,直到最后力度达到ff。接下来的第20小节是一组节奏感和力度都很强的和弦,随后高声部的单音反复并作渐弱逐渐进入一段优美抒情的旋律。[3]
b段是一个8小节的乐段,旋律优美富于歌唱性,它是a段材料中发展而来的。
最后又回到开始处的问答。
2.第二个部分B
转为了降D大调,单三结构,速度变慢,但是仍然要演奏得有精神,其旋律线条更为悠长,极具肖邦风格。这个部分由高音部独奏开始,主要的旋律声部在高音声部,中音声部和低音部很弱,虽然是起着丰富和声效果的作用,但也不能演奏得太过机械,要随着旋律的起伏而变化。最后再现c部分。
3.第三个部分A
全曲的第三个部分完全再现了第一部分,全曲结束在升c小调的主和弦上。
三、结语
笔者认为,钢琴不仅仅是声音的艺术,而是活生生的艺术表现,我们的演奏并不只是机械地将音符演奏出来,而是要通过音乐来表达内心情感,使单纯的旋律和音响变得生动、有感染力。
仅从谱面上来看,也许很多人会认为这首波洛乃兹舞曲的演奏不如奏鸣曲等体裁有难度,表面上看难点都在第一个部分,因为第一个部分密集的和弦织体需要演奏者具备很好的爆发力和敏捷的触键,极强极弱的力度对比会营造一种紧张的音乐氛围,给听众造成一种听觉上的震撼。[4]但是笔者认为,并不是只有快速跑动、具有力度震撼的曲子才能体现演奏者的演奏水平,这种既有热情如火的乐段、又有细腻的乐段的曲子,既要在宏观上给人一种整体的感觉,又要有细致的情感转变,因此更能体现演奏者的音乐技能和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高琳.浅谈肖邦升c小调波洛乃兹舞曲的结构及演奏[J].黄河之声,2007(16).
[2]于巧琳.肖邦波兰舞曲的创作特征和演奏技法[J].乐器,Musical Instrument,2014(12).
[3]康勇哲.肖邦的钢琴教学[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5(06).
[4]徐华菲.从肖邦#c小调波兰舞曲的演奏看力度层次分析[J].乐府新声,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