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清半夏、瓜蒌子治疗痰热互结型代谢综合征经验
——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2020-02-13李贺赟刘文科
李贺赟,刘文科
(1.郑州市中医院,郑州 450007;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组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症候群,主要包括腹型肥胖、糖代谢异常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微量白蛋白尿等,其主要的特点是多种代谢物质异常,最终引起动脉硬化并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目前西医学的治疗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并配合以针对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综合征的各个组分药物,临床效果不是很理想。仝小林教授长期从事代谢病的研究及诊疗工作,将代谢综合征归为中医脾瘅的范畴,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1 态靶因果论治脾瘅
“态靶因果”辨治模式是仝小林教授基于临床实践提出的,其核心是“十字”处方方略,即以病为参,以态为基,以症(指标)为靶,以因为先,以果为据,处方时全方位地关照疾病的用药方略[1]。仝小林教授将脾瘅分为四态,即郁、热、虚、损,并针对脾瘅的核心病机,确定了开郁清热启脾的治疗原则,治疗以大力消导以消中满;重用苦寒以清内热。根据脾瘅动态演变过程,将其分为肥胖阶段(脾瘅前期)、脾瘅阶段(脾瘅期)、并发症阶段(脾瘅后期)。肥胖阶段以“中满”为主要病机,以食郁为主,患者可无明显不适,仅有体胖、多食、易疲劳等症状,尚属“未病”阶段。治疗时当以节制饮食为先,以消膏降浊为法。脾瘅阶段以“中满内热”为主,治疗当以大剂消导,以消中满,重用苦寒,以清内热,以清为主。若伴湿、浊、痰、瘀、毒等病理产物,在清热的同时可灵活运用清降、清化、清利、清补等法对证治疗。并发症阶段当活血通络,该阶段属于脾瘅后期,虚损加重,脉损络瘀益显,变证百出,虚实夹杂,治当攻补同施,补虚与活血通络并用,活血化瘀通络又以澄源—清瘀—攻坚为序,随证灵活用药[2]。
2 黄连、清半夏、瓜蒌子在代谢综合征中的应用
黄连、清半夏、瓜蒌子三味药组合取小陷胸汤之意,源于张仲景《伤寒论》,以黄连一两,半夏半升,瓜蒌实大者一枚入药。仝小林教授应用该三味小方多用于脾瘅热态下的痰热互结证。凡符合脾瘅中医辨证属于痰热互结者,以形体肥胖,肚腹肥大,胸闷脘痞为主症,临床常伴口渴喜冷,汗出,头晕,眠差等,舌红苔黄腻,脉沉弦滑[3]。
3 药理与量效
2015 版《中国药典》记载黄连临床用量范围为2~5 g,清半夏为3~9 g,瓜蒌子为9~15 g[4]。黄连自古就为治疗消渴的要药,《新修本草》载黄连:“蜀道者粗大节平,味极浓苦,疗渴为最”。黄连药理作用广泛,主要有降糖、抗菌、抗炎、抗氧化、抑制肿瘤生长、改善心肌缺血等多种药理活性[5]。黄连为仝小林教授临床治疗代谢综合征最常用的药物,因为善用黄连且用量较大,人称“仝黄连”。仝小林教授使用黄连经验独到:调理脾胃,多在1.5~6 g;清热泻火解毒,短程应用,多在15~30 g;而降糖,15~30 g 为常用量,糖尿病酮症最大用至120 g[6]。清半夏,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常用中药。《本草新编》言半夏“片则力峻,曲则力柔,统治痰涎甚验”。现代临床研究表明半夏有止咳平喘、抗炎、抗衰老、镇静、抗肿瘤、止呕等作用[7]。仝小林教授临床使用半夏:6~15 g和胃,15~30 g止呕,30~60 g安眠[8]。瓜蒌子为临床常用的清肺化痰、滑肠通便药,具有改善心血管疾病、抗炎、抗肿瘤、降血糖和泻下等药理作用[9]。仝小林教授临床在治疗代谢综合征时常选用瓜蒌子而不用全瓜蒌。该三味小方之来源小陷胸汤临床常用,可治疗多种疾病,现代网络药理学研究显示:小陷胸汤治疗2 型糖尿病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分泌,参与抗炎反应,降低氧化应激,升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阻断胰高血糖素信号通路,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10]。
仝小林教授临床使用该三味小方时,临床上根据患者不同情况灵活调整三味药剂量比例。一般内热较重、或者血糖较高者重用黄连,痰多者重用清半夏,胸闷脘痞较重者重用瓜蒌子。黄连剂量范围9~30 g,以15 g居多[11-14],根据患者内热及血糖情况最大可用至60 g。临床使用黄连必配生姜或干姜以去其苦寒之性,须根据患者脾胃及血糖情况灵活调整黄连与生姜/干姜的比例。清半夏剂量范围为9~30 g,以15 g 居多[8,11,15],若患者痰浊较重,在严格把握适应症的情况下可用至60 g。瓜蒌常用剂量为15~30 g,以30 g 居多[11]。
4 病案举例
寇某,男,32 岁,2018 年7 月24 日初诊,身高:185 cm,体质量:103 kg,BMI:30.09 kg/m2,BP:105/68 mmHg(1 mmHg ≈0.133 kPa),HR:67 次/分。主诉:发现血糖升高1 年。现病史:患者1 年前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空腹血糖:9.46 mmol/L,未予重视及治疗。近半年以来体质量下降10 kg,近期复测空腹血糖:14.9 mmol/L,昨日测餐后2 h 血糖:14.2 mmol/L,遂来就诊。刻下症:口干、口渴、晨起口苦,无视物模糊,无手足麻木感,纳眠可,大便黏、臭味大,3 次/d。舌胖大齿痕,苔淡黄厚腻,脉沉弦。平素饮食不规律,现未用药。既往:脂肪肝、高脂血症病史1 年,前列腺钙化1 年。个人史:抽烟10 多年,每日20 支。家族史:无特殊。辅助检查,2017 年7 月26 日(张家口安和医院),ALT:83 μ/L,GGT:155 μ/L,TC:6.3 mmol/L,TG:7.2 mmol/L,LDL-L:4.49 mmol/L,UA:430.86 µmmol/L,彩超:脂肪肝,肝内血管瘤不排除。前列腺彩超:前列腺钙化灶。本次就诊HBA1c:11.9%,FPG:14.9 mmol/L,TG:6.04 mmol/L。西医诊断:1.2 型糖尿病 2.代谢综合征。中医诊断:脾瘅(痰热互结)。方药组成:黄连18 g,清半夏15 g,蜜瓜蒌子30 g,陈皮30 g,大腹皮15 g,茯苓45 g,生白术45 g,绵茵陈15 g(先煎1 h),红曲9 g,桑叶45 g,知母45 g,赤芍30 g,生姜3 片,大枣3 枚。30 剂,1 剂/d。
2018 年8 月28 日复诊,身高:185 cm,体质量:99 kg,BMI:28.93 kg/m2,BP:106/64 mmHg(1 mmHg ≈0.133 kPa)。服上方1 月,刻下:饮食规律,口干、口渴减轻50%,纳眠可,大便成型,小便可,无夜尿。舌红苔干,脉沉略滑。辅助检查,2018 年8 月21日(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HBA1c:9.3%,FPG:6.27 mmol/L,ALT:27 μ/L,GGT:54 μ/L,TC:4.49 mmol/L,TG:3.24 mmol/L,LDL-L:3.16 mmol/L,UA:408 µmmol/L。腹部彩超:脂肪肝,肝内低回声结节(考虑血管瘤),胆囊炎,胆囊息肉样改变。肌电图及眼底检查未见异常。处方:守上方黄连增至30 g,红曲增至12 g,知母增至60 g,加虎杖15 g,鬼箭羽15 g,威灵仙30 g。
2018 年9 月26 日复诊,身高:185 cm,体质量:99 kg,BMI:28.93 kg/m2,BP:100/65 mmHg。服 上方1 月,刻下:手心汗出,口干、口渴、口苦减轻,纳眠可,大便成型,小便可,无夜尿,脉沉弦略数。辅助检查,2018 年9 月25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1 医院),HBA1c:7.1%,FPG:7.05 mmol/L,ALT:27 μ/L,GGT:63.9 μ/L,TC:4.49 mmol/L,TG:2.79 mmol/L,LDL-L:2.49 mmol/L。处方:守上方黄连降至15 g,红曲增至15 g,知母降至30 g,茵陈增至30 g。继续服用。
按:患者为中年男性,BMI 高达30.09 kg/m2,形体肥胖,并伴有糖尿病、高脂血症、转氨酶偏高,属于典型的代谢综合征。饮食不规律是发病的主要原因,患者饮食不节,过食肥甘,久则中焦运化无力,故见口干、口渴,肝胆有热故见口苦,无视物模糊、无手足麻木提示属于脾瘅早中期阶段,大变黏臭,舌胖大齿痕,苔淡黄厚腻,脉沉弦均提示痰湿内蕴化热之象,故辨为痰热互结证。首诊予黄连、清半夏、瓜蒌子清热化痰,方中黄连为清热降糖之主药,加陈皮、大腹皮行气化痰,茯苓、生白术利水,茵陈、赤芍清肝热,桑叶、知母清上中焦热而兼降糖,红曲降血脂。1 月后复诊时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均较前下降,但仍偏高,增加黄连及知母剂量进一步增强降糖力度,增加红曲剂量增加降脂力度,加虎杖、鬼箭羽清肝利泻浊,加威灵仙清热利湿降尿酸。再服1 月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各项代谢指标均明显下降,收到理想效果,守上方微调继续服用。纵观本病案,黄连、清半夏、瓜蒌子三味药为君药,直击病根,再配合各靶药降糖、调脂,故取得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