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成效
2020-02-07张强
张强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高效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研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几点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 情境创设 教学策略
教学情境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科学、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可以真正地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只需加以引导,便可帮助学生进行高效率的学习.下面笔者结合目前的教育现状并联系实际,提出几点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以供参考.
一、就地取材,理论联系实际
就地取材,意思是在教师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多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将众多初中学生比较熟悉的环境作为教学资源,从广大学生都比较了解的事物入手,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有更深层次的思考,扩展广大学生的学习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利用就地取材的方式,数学教师可以创设出有效的问题情境,从而有利于将学生带入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真正地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例如,在苏教版《整数与负数》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我就通过就地取材,联系实际,为学生创设了有效的问题情境.我在课前便给学生布置好了预习任务,首先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了解.这样,在课堂上我就可以更顺利地结合实际创设教学情境.我对学生说:“在我们班,一共有7把扫帚,5把拖布;我们的教室长13.3米,宽9.3米;我们班一米六五以上的学生占总人数的五分之一.请问同学们,在老师刚才所叙述的话中说了几种数字类型?”我通过情境提出教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时学生能够比较清楚地回答出小数、分数、整数等答案,然后,我进行更深层次的引导,问学生有没有看过天气预报,并且引出天气预报中的零下温度,由此进入本节课的教学主题.利用生活中的事物,结合学生的好奇心理,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勾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动手实践,培养行动能力
动手实践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当今社会竞争非常激烈,即使是初中学生,也面临著一定的学习压力.对大多数教师来说,分数才是第一位的.因此,教师普遍将教学重点放在了理论学习上.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途径比较狭窄,这种现状非常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能力提升.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师一定要看到动手实践的作用与意义,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并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投身学习.
例如,在苏教版《圆锥的表面积》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里面的公式比较冗长和复杂,如果学生单纯地靠死记硬背,学习的效果非常差,并且对于学生的提升也非常有限.这时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我在教学中,在课前便为学生布置好了预习任务,并且准备好了一定的教学器材.在课堂上,我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教学器材——纸制的圆锥,首先让学生充分了解圆锥,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指出需要计算的面积.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将圆锥拆解.这时,学生会发现圆锥是由扇形和圆形组成的.接着,我进行总结与提示,让学生学习到圆锥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一来,学生对于公式的印象就会比较深刻,并且拥有了独立推导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
三、制造矛盾,点燃数学激情
制造矛盾就是提出与当前学生认知有差别的理论,改变学生的某种看法,让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更新学生的认知,从而使学生学习到新知识与新内容.制造矛盾的过程是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学生一旦能够进行主动学习,教学质量就会有很明显的提升.
例如,在苏教版《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制造矛盾来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在课堂进入正题之前,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想出一个几何图形,以保证16个学生做定点投掷游戏时能够比较公平.这时学生会想到三角形、正方形等,但都不符合题意.最后教师提出圆形的概念,进入教学主题.这个过程就为学生制造了认知上的矛盾,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
综上所述,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非常有助于学生学习,需要数学教师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就地取材,联系实际,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行动能力,适当地制造矛盾等都是非常有效的创设情境的方法.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