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发生学角度探讨《黄帝内经》三阴三阳理论

2020-01-18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少阴厥阴太阴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00029

对于《黄帝内经》的三阴三阳说,注家有各种说法,到今天都没有统一起来,最终归结为不同门派之说,认为《黄帝内经》是一部论文集。这个结论欠妥当。笔者将在下文从发生学角度探讨《黄帝内经》三阴三阳的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从光照度论三阴三阳,二是从“移光定位”论三阴三阳,三是从四时四象发展为三阴三阳。三者乃黄帝师徒一派之作。

1 阴阳定义

首先,研究《黄帝内经》三阴三阳说的基本条件,是其观察坐标以北半球面南为基础。

其次,要确定阴阳的定义。孔子在《系辞传》中对阴阳的定义是“阴阳之义配日月”[1],出土帛书说“阴阳之义合日月”[2]。阴阳即日月,就是昼夜,故《系辞传》说此为“昼夜之象也”“《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黄帝内经》对阴阳的定义与此一致,《素问·六节藏象论第九》和《灵枢·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都说“日为阳,月为阴”。所谓“阴阳系日月”,“系”训“是”,即阴阳是日月。《说文解字》对阴阳的定义是:阳,山南水北。阴,山之北,水之南也。这是对阴阳的狭义定义,以太阳光照为基准。于此可知,《黄帝内经》认为,狭义定义的阴阳只是日月地相互运动规律的反映。主流教材用哲学方法论阐述对阴阳的认识,那是经过升华提炼的,不是初始的阴阳定义。古人对阴阳的初始定义,是以日月地天体为物质基础的天体相互运动规律的反映,属自然科学范畴,直观、有象、看得见。狭义阴阳定义以“象”为主,如《素问·五运行大论第六十七》说:“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因为“悬象著明莫大于日月”(《系辞传》),所以研究阴阳不能离开日月地三天体的相互运动规律,研究三阴三阳当以此为基准。天文历法即以日月地相互运动为本源,是中医之大本。

所以阴阳的狭义定义是:向太阳阳光为阳,背太阳阳光为阴。这也是《黄帝内经》对阴阳的基本定义,这说明阴阳是以太阳为基准来定的。《灵枢·刺节真邪》说:“阴阳者,寒暑也。”寒暑源于太阳,也是以太阳为基准。见图1。

然通过取类比象,就有了阴阳的广义定义。《灵枢·阴阳系日月》说:“此天地之阴阳也,非四时五行之以次行也。且夫阴阳者,有名而无形,故数之可十,离之可百,散之可千,推之可万,此之谓也。”《素问·阴阳离合论第六》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因为向阳光为阳,背阳光为阴,所以阴阳“有名而无形”。广义阴阳虽然有百千万,都是比类取象,其狭义定义只有一个,故云“其要一也”。

图1 狭义阴阳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Yin and Yang in narrow sense

2 阴阳有天地人之分

《黄帝内经》论阴阳有天、地、人之分,不可不知道,因为天、地、人之阴阳的各自作用不同。

2.1 天地之阴阳 《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所以欲知天地之阴阳者,应天之气,动而不息,故五岁而右迁。应地之气,静而守位,故六期而环会。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天之阴阳”是“寒暑燥湿风火”,表示太阳周年视运动的阴阳消长变化所引起的气候差异。对北半球来说,太阳从南回归线往北回归线运行为上半年,北半球阳气上升而阴气渐少,主阳谓“天”,其作用是“阳生阴长”;太阳从北回归线往南回归线运行为下半年,北半球阳气渐衰而阴气渐增,主阴谓“地”,其作用是“阳杀阴藏”。

“地之阴阳”是“木火土金水火”,表示地上万物的形质性质不同,但都能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生长化收藏”,所谓万物生长靠太阳。

总之,天地之阴阳是以太阳为主导,日地相互作用,属于狭义阴阳范畴,以观太阳和万物之象为主。

由上述可知,天地阴阳讲的是“神”。如《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神”在天为风热湿燥寒,即“寒暑燥湿风”,在地为木火土金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在地为化,化生五味。”即木火土金水五行化生五味,木“在味为酸”、火“在味为苦”、土“在味为甘”、金“在味为辛”、水“在味为咸”。《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天地气味能生“神”,谓:“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故云“阴阳不测谓之神”。因为“神”本源于天地气味,所以有“四气调神大论”。

2.2 人之阴阳 《素问·阴阳离合论》说:“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外者为阳,内者为阴。”此言人之阴阳也要以太阳为基准,故云“面南而立”“负阴而抱阳”。

《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此言人之阴阳是有限有数的,不像天地之阴阳数不清。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灵枢·阴阳系日月》说:“足之阳者,阴中之少阳也;足之阴者,阴中之太阴也;手之阳者,阳中之太阳也;手之阴者,阳中之少阴也。腰以上者为阳,腰以下者为阴。其于五脏也,心为阳中之太阳,肺为阳中之少阴,肝为阴中之少阳,脾为阴中之至阴,肾为阴中之太阴。”

经言人体“外为阳,内为阴”,故四肢“外为阳,内为阴”。面北则“背为阳,腹为阴”,背阳心肺主表病在阳,腹阴肝脾肾主里病在阴。言人身脏腑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横膈膜前在剑突上、后在腰上,所以《灵枢·阴阳系日月》所谓“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故天为阳,地为阴……腰以上者为阳,腰以下者为阴”,实指横膈膜上下分天地阴阳,故横膈膜之上的心肺为阳,横膈膜之下的肝脾肾为阴。五脏“应天之阴阳”则肝应东方春气,心应南方夏气,脾应中央土湿,肺应西方秋气,肾应北方冬气。

由上述可知,人之阴阳乃属于取类比象广义阴阳范畴,人之阴阳是在讲人的“形器”,脏腑乃“化生”之器也。

3 从太阳光照度论三阴三阳

《黄帝内经》三阴三阳说首见于《素问·阴阳离合论第六》,谓“帝曰: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也。岐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帝曰:愿闻三阴。岐伯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太阴根起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少阴之前,名曰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名曰阴之绝阴。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阴”。依文作示意图2如下。

面南则胸腹为阳、背后为阴,即老子“负阴抱阳”之说[3]。广明,指向阳处。太冲,指背阴处。这是人体阴阳的基本定义:向太阳为阳,背太阳为阴。然“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素问·阴阳离合论第六》)。狭义阴阳的“基本定义”只有一个,以太阳光为基准,故云“其要一”。

从文述前、后、上、下看,当是以人身立体姿势观察太阳光照射人身的阴阳,若是躺着姿势,当是面天面上,不是面南。“中身”指腰脐部位,据此笔者可以做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坐标图3。

图2 人身前后上下定位图Fig.2 Positioning diagram of front,back,up and down of human body

图3 面南负阴抱阳坐标图Fig.3 Log-log plot of facing south,holding Yang with negative Yin

面南而立,则前为广明,后为太冲。那么,前面上下是否都是广明呢?不是,故又说前面“中身”而上为“广明”,前面“中身”而下即“广明”之下为“太阴”,所以太阴主腹部。前说“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那么是否后面都是太冲、少阴呢?不是,太冲、少阴在“中身”而下即广明之下“太阴”之后,即在后面“中身”之下。

从太阴、少阴、厥阴的位置来说,《素问·阴阳离合论第六》说太阴在广明之下,少阴在太阴之后,厥阴在少阴之前,则厥阴当在太阴和少阴之间的位置,这样三阳的次序当是阳明、少阳、太阳了,根据“外为阳,内为阴”的原则,则三阳在四肢外、三阴在四肢内的十二经脉排列位置就定了。而且太阴、阳明在前,厥阴、少阳在中,少阴、太阳在后,这正是四肢三阴三阳六经的排列位置。见图4。

图4 四肢三阴三阳位置坐标图Fig.4 Log-log plot of three Yin and three Yang position of four limbs

请注意,躯干部和四肢部的六经排列次序及位置是不一样的,四肢部按三阳在肢外、三阴在肢内及阳明太阴在前、少阳厥阴在中、太阳少阴在后排列,躯干部则按四时次序排列,厥阴、少阳、太阳主春夏阳仪系统排列在身侧、身后、头部,少阴、太阴、阳明主秋冬阴仪系统排列在身前胸腹部,所以四肢部和躯干部的六经排列次序及位置不得混淆,今人多混言。

面北背阳腹阴坐标系如下图5,《素问·金匮真言论第四》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

面北,背部为外,腹部为阴。《素问·阴阳离合论第六》说:“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素问·金匮真言论第四》说:“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说:“太阴主内,太阳主外。”而平旦日出为少阳,阳光最强的太阳在背部,日入在前部阳明,按三阴太阴、少阴、厥阴次序可作如下坐标图6。

图5 面北背阳腹阴坐标图Fig.5 Log-log plot of facing north,back Yang and abdomen Yin

这是太阳光照的强弱次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第五》《素问·天元纪大论第六十六》讲的是天地宇宙立体图,天地合气生化万物,人是万物之一。这里阴阳离合讲的是以人身为中心的前后、上下立体图,讲人身的六经安排位置、次序是少阳、太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

图6 面北背阳腹阴六经坐标图Fig.6 Six-channel log-log plot of facing north,back Yang and abdomen Yin

《素问·生气通天论第三》说:“天运当以日光明……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说:“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夜半而阴陇为重阴……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为阴衰,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日中为阳陇,日西而阳衰,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这一排列顺序正是《伤寒论》六经欲解时的排列顺序,这是以太阳光照度为主立论。见图7。

其言“平旦”“日中”“日西”“夜半”是以太阳光照四特征点而言,这样六经就用应天的时、位、性之别了。《素问·生气通天论第三》这种“平旦”“日中”“日西”说,则将《素问·金匮真言论第四》以横膈膜上下背阳腹阴分天地阴阳法变为由四特征点四时四象四脏说异变为时间段的四时四象五脏五行说。至此,肝心肺肾脾五脏就有了应天的时、位、性之别。

4 从“移光定位”论三阴三阳

《素问·六节藏象论第九》说:“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素问·八正神明论第二十六》说:“法天则地,合以天光……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是谓得时而调之,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素问·六微旨大论第六十八》说:“盖南面而待也。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

光指太阳光,表指立杆测日影的立杆,中指日午,“表正于中”“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指用立杆在日午时测日影。立杆——表,现存有多种历代文物,见图8、图9。

《素问·天元纪大论第六十六》说:“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可知三阴三阳是按“阴阳之气多少”排列的,这种阴阳气多少的量变,是由“移光定位”得来的。《素问·八正神明论第二十六》说:“因天之序,盛虚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王冰注:“候日迁移,定气所在,南面而立,待气至而调之也。”《素问·六微旨大论第六十八》说:“南面而待也……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这是面南立杆测日影确定的,或面南望月。《素问·八正神明论第二十六》说:“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廓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廓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是以天寒无刺,天温无疑。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廓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因天之序,盛虚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故日月生而泻,是谓脏虚;月满而补,血气扬溢,络有留血,命曰重实;月廓空而治,是谓乱经。阴阳相错,真邪不别,沉以留止,外虚内乱,淫邪乃起。帝曰:星辰八正何候?岐伯曰: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八正者,所以候八风之虚邪以时至者也。四时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气所在,以时调之也……先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以候气之浮沉,而调之于身,观其立有验也。”

图7 六经欲解时Fig.7 When the six channels diseases being cured

图8 测日影文物(前一图是仪征汉墓出土铜圭)Fig.8 Cultural relic of measuring the sun shadow(the previous picture shows the bronze GUIs unearthed from the Yizheng Han Tomb)

图9 测日影示意图Fig.9 Schematic diagram of measuring sun shadow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

立杆测日影的直接成果是得到了太极图,见图10、图 11。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第二》说“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这是将一年四时分为阴阳两仪,春夏主阳为阳仪,秋冬主阴为阴仪。《素问·厥论第四十五》说:“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灵枢·根结第五》说:“阴阳之道,孰少孰多……发于春夏,阴气少而阳气多……发于秋冬,阳气少而阴气多。”

再看月亮的阴阳消长情况。见图12~图14。

从“三阴三阳量变太极图”(见图15、图16)可以看出,一阳少阳对应一阴厥阴为“风火相值”,二阳阳明对应二阴少阴为“燥热相临”,三阳太阳对应三阴太阴为“寒湿相遘”(《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寒湿相遘,燥热相临,风火相值。”),是五运六气理论三对互为司天在泉的关系。

图10 立杆测日影示意图Fig.10 Schematic diagram of pole measuring sun shadow

图11 三阴三阳量变太极图Fig.11 Taiji diagram of quantitative change of three Yin and three Yang

通过“移光定位”得来三阴三阳,以夏至为始点则其正常顺序是:厥阴(夏至一阴生)、少阴(二阴)、太阴(三阴)、少阳(冬至一阳生)、阳明(二阳)、太阳(三阳),发病则为《伤寒论》的六经次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种次序是立杆测日影得到阳气消长阴阳量变的次序,与《素问·生气通天论第三》以日照温度变化论阴阳不同,所以叫《阴阳别论》《阴阳类论》。

图12 观月图Fig.12 Diagram of observing the moon

《素问·生气通天论第三》日照温度高低变化的次序,是太阳视运动得到的:少阳(平旦)、太阳(日中)、阳明(日西),故少阳阳微为一阳,太阳阳气最盛为三阳,阳明阳消为二阳。以上两种阴阳排序是不同的,不得混淆,不在一个层次,不必要争论。

《伤寒论》三阴三阳模式有两套体系[4],一是以《素问·生气通天论第三》平旦、日中、日入的太阳日照强弱为模式的六经欲解时,二是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为六经次序的司天在泉发病模式。

图13 观月纳甲图Fig.13 NAC chart of observing the moon

图14 月相阴阳消长对应六卦图Fig.14 The six trigrams corresponding to the rise and fall of Yin and Yang in the moon phase

图16 三阴三阳应卦图Fig.16 Hexagram diagram of three Yin and three Yang

《伤寒论》论病首分上下半年为阳仪的中风、伤寒、温病和阴仪的湿痹、痉病、中暍。其次是以横膈膜分上下天地阴阳论“病发于阳”在表、“病发于阴”在里,治在表用“开鬼门”法,治在里用“洁净腑”法。

5 四时四象发展为三阴三阳

四时四象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谓春三月、夏三月、秋三月、冬三月。四时四象发展为三阴三阳见载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第七十四》篇,谓“帝曰: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岐伯曰:气有多少,异用也。帝曰:阳明何谓也?岐伯曰:两阳合明也。帝曰:厥阴何也?岐伯曰:两阴交尽也……帝曰:幽明何如?岐伯曰:两阴交尽故曰幽,两阳合明故曰明,幽明之配,寒暑之异也”。

《灵枢·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说:“寅者,正月之生阳也,主左足之少阳;未者,六月,主右足之少阳;卯者,二月,主左足之太阳;午者,五月,主右足之太阳;辰者,三月,主左足之阳明;巳者,四月,主右足之阳明,此两阳合于前,故曰阳明。申者,七月之生阴也,主右足之少阴;丑者,十二月,主左足之少阴;酉者,八月,主右足之太阴;子者,十一月,主左足之太阴;戌者,九月,主右足之厥阴;亥者,十月,主左足之厥阴,此两阴交尽,故曰厥阴。甲主左手之少阳,己主右手之少阳,乙主左手之太阳,戊主右手之太阳,丙主左手之阳明,丁主右手之阳明,此两火并合,故为阳明。庚主右手之少阴,癸主左手之少阴,辛主右手之太阴,壬主左手之太阴。”见表1。

少阳为三焦相火,太阳为心火,故云“此两火并合,故为阳明”“此两阳合于前,故曰阳明”。《素问·阴阳离合论第六》说:“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厥阴为阴中之阳,阴转阳,故云“两阴交尽”。

按10月至3月份排列六经顺序是厥阴、太阴、少阴、少阳、太阳、阳明;按4月至9月份排列六经顺序是阳明、太阳、少阳、少阴、太阴、厥阴。这正是互为司天在泉的三对关系。

另外论四时阴阳出现在《黄帝内经》中的还有多种。如《素问·金匮真言论第四》说:“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说:“阳中之少阴,肺也……阳中之太阳,心也……阴中之少阳,肝也……阴中之至阴,脾也……阴中之太阴,肾也。”此以人体解剖部位横膈膜上下分天地阴阳。

表1 四时四象Tab.1 Four images in four seasons

手足分法也属于横膈膜上下分法。《灵枢·阴阳系日月》说:“足之阳者,阴中之少阳也;足之阴者,阴中之太阴也;手之阳者,阳中之太阳也;手之阴者,阳中之少阴也……心为阳中之太阳,肺为阳中之少阴,肝为阴中之少阳,脾为阴中之至阴,肾为阴中之太阴。”

此以四时上下半年分阴阳,春夏为阳,秋冬为阴。这种四时分太、少也是日地相互运动的关系,以太阳光为主。见图17。

图17 上下半年分两仪Fig.17 Yin and Yang in the first half and second half of the year

此以昼夜分四时阴阳,如《素问·金贵镇言论第四》说:“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这种四时分太、少也是日地相互运动的关系,以太阳光为主。见图18。以上的上下半年分四时阴阳法和昼夜分四时阴阳法都是日地的相互关系,人与之相应也。《素问·阴阳离合论第六》的三阴三阳分法则是以人身前后上下为基准分三阴三阳位置的,不得混淆。

《素问·六节藏象论第九》说:“心者……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此是以人身表里部分五脏应四时分阴阳,厥阴肝主春和太阳心夏、肺秋主大表部,故均为阳,土类和冬肾主里部为阴。见图19。

图18 昼夜分四时阴阳Fig.18 Day and night are divided into four seasons of Yin and Yang

图19 人身表里分部图Fig.19 Diagram of body parts inside and outside

《灵枢·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中心肝主春夏、肺肾脾主秋冬而主阴阳量消长的多少,《素问·六节藏象论第九》肺为“阳中之太阴”主全身之气、心为“阳中之太阳”主全身之血,于此可知《素问·六节藏象论第九》和《灵枢·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的分法不一样是有道理的,不可以篡改。就像《黄帝内经》中的阴阳概念一样有多层面性,不能在一个平面论之,其差异见表2。

可以作成如下的传统文化坐标图20。

少阳太阳二火合明为阳明,故《素问·脉解第四十九》说“阳明者午也”;两阴交尽为厥阴,故《素问·阴阳离合论第六》说“名曰阴之绝阴”。

此四时四象发展为三阴三阳也与太阳视运动有关系。

表2 《内经》各篇阴阳分法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the Yin-Yang division in the Internal Classic

图20 四时四象变三阴三阳示意图Fig.20 Schematic diagram of four seasons four images changing to three Yin and three Yang

6 小结

通过以上从发生学角度论述发现,《黄帝内经》对阴阳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而且阴阳有天地人三才之分,天地阴阳讲神,人之阴阳讲形器。同时发现《黄帝内经》的三阴三阳说有以下3种情况:(1)《素问·阴阳离合论》以太阳光照度照射人身论三阴三阳。平旦阳弱为少阳,日中阳强为太阳,日西日入为阳明,与之相表里的三阴经次序是太阴、少阴、厥阴,符合《伤寒论》六经欲解时的生理排序。另一种情况是四肢六经三阳在外、三阴在内的排列次序。(2)以日地相互运动产生“移光定位”的三阴三阳为基准的《伤寒论》发病模式。以夏至为始点立杆测日影则其正常顺序是厥阴(一阴生)、少阴(二阴)、太阴(三阴)、少阳(冬至一阳生)、阳明(二阳)、太阳(三阳),发病则为《伤寒论》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参见《素问·天元纪大论》《素问·热论》),符合《伤寒论》的发病说。(3)以四时四象发展成的三阴三阳模式,有上下半年分两仪四时阴阳说和昼夜分四时阴阳说,以及以人身大表部和里部说三种情况。除以人身大表部和里部说之外,其余之说都以太阳光为基准,以日月地人相互运动为说。

现行中医院校教材对三阴三阳阴阳属性是根据相应经络阴阳之性来确定脏腑阴阳属性的,如太阳寒水应膀胱、小肠,阳明燥金应胃、大肠,少阳相火应胆、三焦,太阴湿土应脾、肺,少阴君火应心、肾,厥阴风木应肝、心包。以三阳应腑、三阴应脏,此理论永远解释不清楚《伤寒论》。

笔者依据运气七篇理论来决定三阴三阳的阴阳属性为:心主太阳,肺主阳明,三焦主少阳,脾主太阴,肾主少阴,肝主厥阴,厥阴、少阳、太阳主上半年阳仪属阳,阳明、太阴、少阴主下半年阴仪属阴。心肺居横膈膜之上为阳主表部,肝脾肾在横膈膜之下为阴主里部。

从以上探讨还可以知道,《黄帝内经》中三阴三阳的各种不同说法,不是不同学派的论述,而是同一派师徒从不同角度对三阴三阳的论述,所以《黄帝内经》不是古代各派医家的论文集,而是同一派师徒集体创作。

猜你喜欢

少阴厥阴太阴
梁宏正教授从“开阖枢”论治肾病的经验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奥谚解
《伤寒论》“灸厥阴”探析
黄帝内经
“太阳-阳明-少阴”传变分期下痛风性关节炎的病理机要探析
从“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论治经前期综合征探析
马年生人初之气运气养生
从少阴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探析
宇宙间的四种基础物质
Thirty-Six Stratagem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