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小说类写作在动态阅读中的应用

2020-01-07吴兴凤谢俏艺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深度阅读

吴兴凤 谢俏艺

【摘要】本文论述非小说类写作在动态阅读中的应用,介绍非小说类写作的概念、分类及其应用于动态阅读的意义,认为非小说类写作能丰富动态阅读活动的内涵,扩展阅读的深度与广度,促进学生语言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非小说类写作 动态阅读 深度阅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1-0052-04

非小说类写作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表达方式。美国著名作家威廉·津瑟(William Zinsser)在《写作法宝:非虚构写作指南》中指出:“对多数学习写作的人来说,非小说类文体写作使得人们能够写自己知道的事,或者自己能够观察并且发现的事,这一点特别适用于年轻人和学生。”当前,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对非小說写作的研究相对较少。2014年,西大君武小学在特级教师艾斌艳的引领下开展了非小说类写作的研究与实践,并且将其应用于动态阅读中。实践证明,非小说类写作不仅丰富了动态阅读活动的内涵,进一步拓展了阅读的广度与深度,还促进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非小说类写作的概念与分类

非小说类写作(Nonfiction Writing),也称为非虚构类写作。在西方文学界,一切以现实元素为背景的写作行为,均可称之为非小说类写作,它类似于中国的纪实类写作。随着时代的变迁,非小说类写作的范畴越来越广,由以前的偏文学性写作(如传记、报告文学、散文、游记、新闻报道、历史小说、非虚构小说等),扩展为更加生活化的写作(如论文、报告、旅游指南、邮件、博客等)。

在小学各学科教学内容中有丰富的非小说类写作素材,我校借鉴了国外非小说类写作文体分类的方法,目前着重对六种非小说类写作文体进行研究,即:描绘文、比较文、劝说文、解释文、报告文和指导文。

二、非小说类写作在动态阅读中的意义

随着动态阅读的发展与深入,多主题、多学科、多文本、多形式、多感官参与的动态阅读既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与感受,也催生了异彩纷呈的阅读成果表达和展示形式,多种文体形式的非小说类写作便是其中的一种。当非小说类写作遇上动态阅读,不仅锦上添花,而且可以通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读写思维训练,极大地丰富了动态阅读的内涵。

(一)拓展阅读的广度

阅读广度指阅读的绝对数量和阅读领域多,且在特定领域内了解的知识广且深,能够进一步构建特定领域的知识体系。而六种非小说类写作文体,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不同,所涉及的内容不同,需要的信息点也不同,需要重构、融合各学科知识。

内容与形式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促进学生在同一主题下进行大量的多文本、多形式、多感官参与的动态阅读,从而拓展阅读的广度。

(二)追求阅读的深度

深度阅读是在不断理解作品意思的基础之上的思考和感悟,也是一个“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而非小说类写作,不同文体的写作目的以及内容不同,需要学生在阅读时深入体会深层次问题。

描绘文,让理解更形象;比较文,让思考更理性;劝说文,让思辨更深刻;解释文,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报告文,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指导文,则由文本阅读到操作体验,然后到生活表达。可见,非小说类写作能让学生立体化、多感官地体验阅读内容,加大阅读的深度。

(三)提升阅读的思维品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是训练、发展思维的过程。当非小说类写作遇上动态阅读,能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动态阅读中,学生阅读后所运用的非小说类写作文体不同,文章的结构也不同,所培养的思维能力也有所不同。

每一种非小说类写作文体都延伸出多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这些能力交融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了多方向、多维度、多层次的思维空间,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非小说类写作在动态阅读中的应用

动态阅读是一种主题性、学科整合、开放式、体验式的阅读。各学科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不同需要,从同一主题文本中选取训练点进行教学实践;在阅读过程中,关注开发与提升学生的思维;通过各种活动复现作品的内容、人物、场景等,使之具有生命活力。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课程及形式,一切感官所能接触或体验到的内容均在动态阅读范围内。在动态阅读活动中,非小说类写作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应用在语文教材学习中

“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是有效的语文教学手段。语文教材中的优秀作品是运用语言的典范,是作家智力活动的结晶,是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也是主题动态阅读的结合点,蕴含着丰富的非小说类写作素材。下面以“走进神奇的动植物世界”动态阅读主题为例,阐述非小说类写作是如何应用于语文教材(部编版)中的:

不难发现,在课文、课后习题、阅读提示、选做题、口语交际、单元习作中包含众多非小说类写作的训练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写作思维的训练。比如在学习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老舍的《猫》《母鸡》后,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文”的方式比较它们的异同:

比较这两篇课文的异同之处,有利于学生在反复的比较中提高分析的思辨能力,同时,学生也在学习名家著作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写作的方法。可见,在动态阅读活动中,将非小说类写作应用在语文教材的学习中,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读写思维品质,深化对语文教材的学习。

(二)应用在主题答辩中

答辩是指应答别人的提问,针对提问进行辩解。动态阅读内涵丰富、主题众多,针对某一主题,学生答辩的形式灵活多变,非小说类写作便是其中的一种。根据不同的主题,可以采用不同的非小说类写作文体进行答辩。下面以“三国任我行”动态阅读主题为例进行说明:

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不同,所选择的非小说类写作的展示方式也有所不同。在《煮酒论英雄》这一章节,有学生以比较文的方式对刘备与曹操的异同点进行综合比较,从而得出“谁才是真英雄”;有学生则围绕辩题“曹操到底是英雄还是奸雄”,以解释文的形式列举多个原因并逐一分析,最后阐明自己的观点……非小说类写作应用于动态阅读的主题答辩中,不仅增强了学生团队成员之间团结协作的能力,也培养了其概括、论证、批判性思维等综合能力,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拓展了学生阅读的深度与广度,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获取阅读之乐、交流之乐。

(三)应用在汇报演讲中

以汇报演讲这种形式展示阅读成果在动态阅读活动中尤为常见。其核心是针对某个主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在动态阅读活动中,非小说类写作在汇报演讲中同样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如:

在“追寻诗人的足迹”动态阅读主题活动中,学生在汇报演讲中巧用非小说类写作各显神通:以描绘文的形式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曾经走过的名山大川;以比较文的形式从个人性格、诗歌艺术风格等方面比较分析李白与杜甫的异同之处;用解释文的形式解析李清照在少女时期、婚姻时期及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南渡时期这三段起伏跌宕的人生经历及由此引起的作品风格变化的原因……非小说类写作助力动态阅读汇报演讲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不仅丰富了动态阅读的内容,也有助于学生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四)应用在“走班约课”中

走班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打破了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局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动态阅读活动中,学生根据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进行走班,他们不仅是走班上课的学习者,还是走班授课的小专家。

例如,在“走进音乐的大千世界”动态阅读主题活动中,由学生代表组成的“明星巡讲团”,采用约课的形式,用非小说类写作文体向其他班级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主题内容:

小专家们在“走班约课”中通过采用多种非小说类文体进行讲解,不仅让其他班级的学生收获了专业的音乐知识,提升了对高雅艺术的鉴赏力,而且课堂之间、班级之間、学生之间,无形之中被音乐联动了起来,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沟通交流渠道,提高了口语交际水平,让学生获得多视角、全方位的知识信息,大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让阅读变得更加丰满灵动起来。

(五)应用在小课题论文撰写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转变为接受性、体验性、研究性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随着动态阅读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小课题研究作为一种新的创造性的学习方式,能够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走进音乐的大千世界”动态阅读活动中,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各班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研究课题。研究内容涉及歌曲、舞蹈、乐器、戏剧、音乐家、音乐厅、音乐史等板块。在学生撰写的小课题论文中,同样可以使用非小说类写作。

将非小说类写作应用于课题小论文中,有助于学生摒弃浅层阅读的形式,以自主发展为本,以探究问题为载体,不断地发现问题,深入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这种由主动输入到积极输出的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论证等综合能力,在充实阅读积累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综上所述,非小说类写作在动态阅读中的广泛应用,不仅丰富了动态阅读活动的内涵,而且联结生活表达,开阔阅读视野,进一步拓展阅读的深度与广度,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语言的应用与构建、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

【参考文献】

[1]艾斌艳.非小说类写作神力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小学教学参考,2018(16)

[2]吴兴凤.借助绘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广西教育, 2019(17)

[3]艾斌艳.非小说类写作[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注:本文系2018年度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全球教育理念下的动态阅读研究”(课题编号:TJ2018B014)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吴兴凤(1966— ),女,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南宁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为读写结合教学;谢俏艺(1986— ),女,广西贵港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曾赴印尼慈育大学从事汉语教学5年,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读写结合教学。

(责编 雷 靖)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
以微课促进初中语文的“深度阅读”的研究
以微课促进初中语文的“深度阅读”的研究
中学语文 “深度阅读”指导浅谈
逐“层”深入,跋涉文本之旅
多元化引导促学生深度阅读的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编辑的价值思考
高中语文教学中深度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深度阅读
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