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与MRI在股骨头坏死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0-01-03郑士慧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16期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磁共振成像

郑士慧

【摘要】目的 对比CT与磁共振成像(MRI)在股骨头坏死(ONFH)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20例经病理诊断确诊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均接受CT和MRI检查。观察两种方法影像学特征、检出的股骨头坏死分期,比较两种方法诊断准确率。结果 MRl检出股骨头坏死144处,临床分期:Ⅰ期33处,Ⅱ期57处,Ⅲ期31处,Ⅳ期23处。CT检出股骨头坏死124处,临床分期:Ⅰ期27处,Ⅱ期33处,Ⅲ期33处,Ⅳ期31处。MRI诊断准确率为97.96%(144/147),高于CT的84.35%(124/1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6.8772,P=0.0007<0.05)。结论 CT与MRI均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手段,但MRI的临床价值大于CT,建议将MRI作为股骨头坏死诊断的首选检测方法,以为早期治疗提供更为科学全面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磁共振成像;CT;临床优势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6.034

临床上又将股骨头坏死称之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一类髋关节疾病,治疗难度相对较大,股骨头坏死不仅会产生剧烈的关节疼痛,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有潜在的关节功能障碍、股骨头塌陷等风险[1-3],更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巨大的破坏,结合过往临床经验来看,股骨头坏死若早期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容易出现骨细胞和骨髓细胞坏死,并由此出现局部伤残和跛行等情况[4]。临床上根据病因的不同可细分为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和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与患者长期酗酒、使用激素及血液系统疾病有关。就目前的医疗卫生水平而言,手术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最佳选择,由于晚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仅有股骨头置换的单一选择,因此早期科学的临床诊断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不可替代的临床意义[5]。CT与MRI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影像学检测方法,但医学界对于两种方法在股骨头坏死检出方面缺乏系统完整的科学研究。基于此,作者将以科室收治的120例病理诊断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3例,女37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8.6±6.9)岁;病程3~8年,平均病程(6.1±1.4)年。纳入标准: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完整;对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研究调查;医学伦理会批准通过本次研究;患者及家属对于研究过程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合并有肝肾功能疾病或神经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由于个人原因不愿意参与研究的患者。

1.2方法 患者分别进行CT与MRI检测。①CT检测:选取德国西门子4排CT扫描仪进行监测,将患者置于常规仰卧位,合理调适扫描参数,并将层距及层厚设定为3mm,并对病灶部位进行加层扫描。②MRI检测:选取德国西门子1.5T超导MRI机,将患者置于常规仰卧位,设置扫描参数并选取体位圈,层距2mm,层厚3-5mm;对患者的病灶部位行冠状位、横断面扫描,选取白旋回波(SE)序列TIWI、快速白旋回波(PSE)序列T2WI、T2短时反转恢复脂肪移植(STIR)序列。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以患者手术后的病理诊断结果作为参照依据,观察两种方法影像学特征、检出的股骨头坏死分期,比较两种方法诊断准确率。分期标准:Ⅰ期:X线、CT结果提示正常,MRI提示异常;Ⅱ期:X线结果提示正常,CT、MRI提示异常;Ⅲ期:X线提示半月征改变;Ⅳ期:患者出现关节破坏、髋臼变化、关节间隙变窄。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影像学特征 MRI影像学特征:股骨头坏死区域敏感性高,表现为无变化情况,病变信号以TIWI高信号且可见股骨头骨松质有线样低信号,T2WI则表现为典型“双线”信号,承压区域外圈低信号内圈高信号;CT影像学特征:股骨头横断面为星状结构变形,消失则显现不规则的斑点硬化或条状密度骨质疏松变形。

2.2股骨头坏死分期 MRI检出股骨头坏死144处,临床分期:Ⅰ期33处,Ⅱ期57处,Ⅲ期31处,Ⅳ期23处。CT检出股骨头坏死124处,临床分期:Ⅰ期27处,Ⅱ期33处,Ⅲ期33处,Ⅳ期31处。

2.3两种方法诊断准确率比较 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120例患者累及髋关节147个;MRI检出股骨头坏死144处,诊断准确率为97.96%(144/147);CT检出股骨头坏死124处,诊断准确率为84.35%(124/147);MRI诊断准确率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6.8772,P=0.0007<0.05)。

3讨论

3.1股骨头坏死的认识与治疗及早期诊断的价值 股骨头坏死临床上又称之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属骨科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而一种难治性疾病,根据病因可划分为创伤性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就目前的临床研究来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病理機制尚未完全掌握,很难采取有效的方法从源头上防治该疾病,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临床将髋部创伤、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长期酗酒、高凝低纤溶倾向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患者认定为股骨头坏死的高危发病人群[6-8]。从临床治疗的角度来看,西医抗凝、增加纤溶、扩张血管,中医活血祛瘀、通络止痛、补肾健骨、健脾利湿方以及高压氧等物理治疗均是使用率相对较高的保守治疗方法,但临床效果相对较差;手术治疗是应用于大部分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治疗方针,由于晚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仅有股骨头置换的单一选择,因此早期科学的临床诊断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不可替代的临床意义。

3.2股骨头坏死诊断的方法及MRI、CT检测的优势目前临床上针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多以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并配合辅助检查。各级医院常用的方法包括:X线片是最基础且最具有经济优势的影像学检测手段,常规X线片表现股骨头变扁、塌陷及股骨头内密度不均[9,10],但是在疾病早期阶段各项病变并不明显,敏感性相对较低,早期诊断结果相对较差;CT的断面图像能够对股骨头坏死病灶的位置、大小及结构改变给予清晰的展示,且能够显示出更多的X线片无法显示的病灶[11,12],从过往临床应用的情况来看,CT对于0期、Ⅰ期、Ⅱ期股骨头坏死有极高的诊断准确率[13]。MRI是目前临床上诊断股骨头坏死的金标准,文献资料记载该方法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性均在98%以上,推荐序列TIWI、T2WI及T2WI抑制冠状位及轴位扫描[14];其余的核素骨扫描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均属于侵入性操作,虽然检出率能够达到临床预期,但常规应用的价值相对较低。

本次研究所应用的MRI和CT的综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两种方法的优势各有不同,结合过往临床经验,CT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优势及特点可归结为以下几点:①高分辨率螺旋CT实现了多个层面连续扫描;②临床研究显示:股骨头内骨小梁增粗是股骨头出现增生或被破坏情况的特异性表现,而股骨头内骨小梁也是CT的特异性表现之一[15];③相对于其他影像学方法而言,CT能够更为全面细致的观察是否出现关节脱位的情况。MRI的在股骨頭坏死诊断中的优势则包括以下几点:①与CT相比不存在任何辐射,对检查者不会造成任何的伤害,更便于患者所接受;②MRI检查科学的借助了多技术,相对于CT、X线片等方法而言能够提供更详细的参数数据,病变定性和显示准确性也明显提升;③MRI能够提供患者相关的病理及生化方面信息;④由于MRI方法自身具备多样信号改变的特性,能够更加清晰的展示不同层面病变组织的代谢能力,因此相对于CT和X线片而言在早期检测方面应用价值更大。

本研究结果显示:MRI检出股骨头坏死144处,临床分期:Ⅰ期33处,Ⅱ期57处,Ⅲ期31处,Ⅳ期23处。CT检出股骨头坏死124处,临床分期:Ⅰ期27处,Ⅱ期33处,Ⅲ期33处,Ⅳ期31处。MRI诊断准确率为97.96%(144/147),高于CT的84.35%(124/1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6.8772,P=0.0007<0.05)。提示相对于CT,MRI在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中的诊断准确率更高。但需要特别提到的一点是,相对于CT,MRI设备及操作要求更高,患者所承担的费用也明显高于其他影像学方法,在医疗基础薄弱或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MRI在应用和大范围推广上尚存在一定的难度,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MRI还不具备完全取代CT的可能。

综上所述,CT与MRI均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手段,但MRI的临床价值大于CT,建议将MRI作为股骨头坏死诊断的首选检测方法,以为早期治疗提供更为科学全面的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赵国生,谢丽响,孟祥飞.CH与MRI在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中价值比较.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25(6):1103-1104,1113.

[2]傅维民,王本杰.基于影像学技术股骨头坏死病灶范围、血液供应与病理变化关系:诊断性动物实验方案.中同组织工程研究.2017,21(7):1086-1091.

[3]陈甫.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与MRI诊断对比研究中国当代医药,2017,24(15):73-75.

[4]郭红斌.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价值对比分析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8):98-99.

[5]路融,刘瑛,陈银霞,等.CT和MRI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价值对比.医疗卫生装备,2017,38(10):73-75.

[6]姚丽雯,缪慧敏.CT、MRI在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的运用价值分析.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6):231-232.

[7]景琳.股骨头坏死应用CT、MRI放射诊断的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1):95-96.

[8]张向梅.CT与MRI在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中的应用价值比较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3(12):116-117.

[9]高艳辉.CT与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价值探析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8):120-121,147.

[10]吴一东,罗焰吕,何明基.MRI与螺旋CT在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中的应用价值研究.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8):6-7.

[11]秦波,张辉,张兴云,等.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4):1827-1828.

[12]谭志红,吴勇,张萍妹,等.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应用CT和MRI检查诊断临床价值分析.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25(2):342-343.

[13]张宝涛.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对比.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2): 126-127.

[14]陈煜东,魏碹.MRI扫捕对成人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应用价值分析.中国CT和MRI杂志,2018,16(3):121-123.

[15]康永利.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对比分析.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0):89-90.

[收稿日期:2019-10-29]

作者单位:253400 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股骨头坏死磁共振成像
弥漫性轴索损伤CT、MR动态观察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超导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对诊断股骨头坏死效果比较分析
细针钻孔减压术联合活血养骨汤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
氙同位素应用及生产综述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分析
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应用CT和MRI检查诊断临床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