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研究论述
2019-12-18
重庆市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重庆 409000
1 产教融合的意义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掌握实际技能的技术型人才。通过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和相应的企业展开合作,让学生可以接触到社会实时发展的技术。另外,院校在传授学生知识后还可以让学生到当地的企业进行参观或者实习,帮助学生切实的巩自身的理论知识。而对于企业来讲,和当地的院校进行产教融合的合作首先可以让企业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其次企业可以在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下寻找自身心仪的人才并加以培养和吸收,为企业自身的壮大打下牢固的基础。
2 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方法
产教融合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中还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培养方法,因此职业院校方面对这种培养模式都有一定的自己的看法,故而在实际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可能会在执行层面有一定的偏差,因此为了让产教融合这种培养模式不违背自身原本的目的,职业院校在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应当注意一些关键的点。
2.1 坚持院校自身专业的特色
中职学校在开办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之前,应当仔细考虑自身院校的专业,并根据这一点去仔细筛选相对应的企业,在筛选企业时首先应该考虑企业的口碑,然后还应该考虑到企业的技术实力能否训练学生的实际能力操作能力。其次在实行产教融合的过程中,院校方面应当牢记自身的专业,从自身的专业出发为学生制定相符合的教学计划。因此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院校方面首先应当从自身的角度进行考量,充分利用自身所掌握的资源然后再和企业进行合作以达到产教融合的目的。
2.2 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
企业的首要目的便是在不违反法律和道德的前提下将利润最大化,出于这个目的,职业院校在和企业方面进行产教融合的合作时不能光顾着培养自身学校的学生,而忽视了企业的利益。因此产教融合的另一个关键点便是要让院校和企业始终维持互利共赢的关系。只有两方的利益都得到了保证,才能保证院校和企业能将自身掌握的资源进行共享,因此院校和企业方面应当始终保持洽商,保证院校和企业的良好对接。在这一基础上,院校还应当适当调整过去的学生培养发方案,让培养方案更加适合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实施,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让院校培养出更多的技术型人才,而与之相应的便是院校的口碑和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另外对于企业来讲也吸纳到了更多的技术型人才,进而促进了企业盈利的扩大以及地区经济的发展。
2.3 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能力
过去在职业教育中,由于院校和社会并没有过多的对接,因此院校方面教学的技能在一定程度上比较简单,而且也不符合学生未来工作的实际需求。因此,院校老师的技能能力没有得到考验,但在实施产教融合这一新的培养模式后,便对院校方面的老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考验。在实施产教融合之后,院校和企业,和社会的对接远远超过以往的情况,而这带来的便是院校的学生能接触到的也远远超过以往。因此作为教学执行者的老师要面对的问题也势必会比以往要更多并且更加复杂。对于此种情况,院校方面应当出台对老师的考核条款,针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以及实际的技能水平进行考核,同时还应该让教师组团,定期到相关的企业进行实地学习考察,尽量保证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相关技术的发展,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在新的培养模式下能够不被淘汰。
2.4 优化教学结构
传统的教学结构是只有教师的教学和少量的实践操作,对于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型人才的目的并不能起到什么帮助,而在实施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后,由于学生接触的实践操作大幅上升,因此院校方面可以将擅长实际操作的老师集合起来专门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其次,由于院校要和企业方面保持畅通的联系,以方便双方的资源可以便利的进行调动,因此院校方面应当优化自身的教学组织结构,建立专门负责沟通企业的组织,保证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顺利进行。
3 结语
对职业教育进行产教结合的培养模式不仅是为了改善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的现状,也是为了促进企业的人才积累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中职院校应当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充分开展和当地企业的互动合作,同时改善自身的教学组织结构,提升学生的技术操作能力,这不仅是对院校自身的提升,也是在充分贯彻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