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情感体验初探

2019-12-18

赢未来 2019年32期
关键词:仙女乐曲小班

上海市东方幼儿园,上海 201210

1 幼儿情感体验的表现方式

1.1 用动作的方式表达情感体验

在我的观察案例中,幼儿有时会用肢体动作表达表现自己的情感体验。小班幼儿活泼好动,动作发展迅速,在认识和表达上更喜欢用直接行动来表示。所以当他们在音乐欣赏活动过程中,往往不自觉地用肢体动作进行情感体验,时而摇头晃脑,时而手舞足蹈。

在小班欣赏活动《化蝶》中,我播放了《梁祝》中的经典选段,这段乐曲委婉动人,又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在我刚播放这首乐曲时,就有幼儿大声说听过这首歌,可见这首乐曲为幼儿所熟知。我简单介绍了乐曲背后故事,继续播放。这时有幼儿学着蝴蝶的样子挥动自己的手臂,也有幼儿随着音乐身体左右摇晃,还有幼儿举起一只手左右划弧线,似是在打拍子。还有位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闭上了眼睛,表情很是陶醉。我很想了解她这样做的原因,活动后单独访谈了她。她说看到妈妈有时听音乐时就会闭上眼睛,她也想闭上眼睛试试。可见成人欣赏音乐的方式容易影响幼儿,被幼儿模仿。家长和教师应该好好利用幼儿爱模仿的特点开展音乐欣赏的引导。

1.2 用语言的方式表达情感体验

从收集的资料来看,幼儿还十分喜欢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小班幼儿已经能较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虽然有时他们的逻辑欠佳。幼儿对于音乐有着本能的敏感和好奇。他们经常会自言自语“咦,这是什么声音?”“这声音从哪儿来?”“啊!我知道了”等等,所以当幼儿听到一段音乐时,他们也会第一时间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糖果仙女舞曲》的欣赏活动中,这首乐曲柴可夫斯基使用了音色纯净清澈的钢片琴用以表现糖果仙女的轻盈舞步。所以有不少幼儿听到后立刻说“像下雨的声音”,还有幼儿说“有人在敲钟”,“有人在轻轻地走路,他一定要做坏事”,“像仙女在跳舞”。听到后面,又有幼儿说“好像很多珠子划过去”。这节音乐欣赏活动研究者采用与故事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幼儿欣赏乐曲,所以在第一遍欣赏后,我边播放音乐边讲述故事。在讲述过程中,我发现刚才说“有人在轻轻地走路,他一定要做坏事”的幼儿,每次会抢在研究者前说出他对故事接下来的情节发展的猜想。我将他表述的故事整理如下:

他看到仙女在跳舞。仙女看到了坏人!仙女一定很害怕。有人来帮助仙女打败了坏人。仙女又开心的跳舞了。

虽然整个故事与我给幼儿讲述的不同,语言表述也很直白,但从中可见,该幼儿擅长于用故事的方式进行情感体验。幼儿天生爱幻想,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虽然这一幼儿只是个例,但可以想见,随着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他们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将不仅是简单话语,可能会是一段对话,一个故事,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将会获得更高层次的、更为综合的情感体验。

1.3 用绘画的方式表达情感体验

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会从音乐作品中获得的视觉想象还常常以绘画的方式加以表现。小班幼儿绘画能力并不强,但部分幼儿作品能将圆形和线条组合表现物体的某些特征。他们喜欢用各种颜色在纸上随意涂画,在活动中观察发现,虽然他们看似简单涂鸦,却很有自己的想法,也很乐意进行这种涂鸦。

在《森林狂想曲》的欣赏活动中,我先引导幼儿欣赏乐曲,并为他们讲述这是一首表现了在热带雨林里各种动物、昆虫奇异而和谐的鸣叫声的优美乐曲。随后让幼儿听着音乐自由绘画,表达自己听到乐曲的感受。一位幼儿向研究者索要之前某次活动中树的绘画作品,我起初认为她是想有个参考,便给她了,同时也格外注意观察她接下去的行为。她并没有如我猜想的那样照着样子画森林,而是在树上面画了许多彩色圆点。活动后我询问该名幼儿,她说“这首歌听起来很开心,我想给树穿上漂亮衣服让它也开心”。研究者又问她为什么用圆点作为树的衣服,她告诉我“上次老师教我们绕圈的画法装扮妈妈的围裙,所以我也想用这种方法装扮小树”。这让我想起之前的确上了这样一次美术活动,该名幼儿已经充分将学过的东西内化用作自己情感体验的表达方式。

2 影响幼儿情感体验的因素

2.1 内部因素

2.1.1 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幼儿的情感体验程度和他们对这个活动的兴趣有着很大关系。我观察到在欣赏活动中,有的幼儿东张西望,有的幼儿会和旁边儿打闹说话,有的幼儿低头玩自己的手指或衣服等。只有幼儿对活动充满兴趣,才会完全投入,激发起自己的情感。

2.1.2 幼儿的已有经验

幼儿已有的经验对他们的情感体验也是非常有影响作用的。例如在欣赏《森林狂想曲》时,有见过森林或相关经验的幼儿和没有类似经验的幼儿在体验中获得的认识和感受是不一样的。因此,幼儿原有的经验对他们情感体验的形成与表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2 外部因素

2.2.1 活动的不同组织方式

音乐欣赏活动的不同组织方式对幼儿的情感体验有所影响,特别是纯音乐欣赏和有教师引导这两者之间有明显差异。鉴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音乐欣赏活动需要教师的引导还是极其必要的,教师适当地引导能带动或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

2.2.2 教师的引导方式和能力

教师在欣赏活动中经常想让幼儿的表现方式朝着自己预设的方向发展,然而这种按照教师预设的方向进行表达其实是违背幼儿的主观感受及意愿的。但若不加以引导,那么这样的活动和纯音乐欣赏一样,教师的存在变得可有可无,教师的意义又在哪里?可见,教师怎样引导幼儿进行情感体验还是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该把握怎样一个度十分关键。

3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是自然多样,同时又富有个性的。音乐中隐藏着许多信息,幼儿可以从中联想到音乐中的情节和形象,通过他们自己的理解,自然而然地化为外显的表现形式。他们利用语言、肢体动作、绘画的方式来体验音乐表达情感,个别幼儿还展现出自编故事的表现方式,同时也看到了幼儿所绘出的情感世界。幼儿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有着个体差异,有的幼儿会有较丰富的感受,也乐于和教师、同伴分享,有的幼儿会把感受放在心里,进行一种内敛的情感体验,这跟他们自身对活动的兴趣和已有经验息息相关。对这个活动兴趣浓厚的幼儿,会更加愿意投入到欣赏活动中来,从而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有着相关经验的幼儿在欣赏过程中会得到超越或升华的经验。同时这也和教师组织活动的方式和引导也有很大关系。

猜你喜欢

仙女乐曲小班
始乱
小妖怪和小仙女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匹诺曹遇到小仙女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悲伤的乐曲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
练乐曲vs基础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