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外科学课堂教学中病例的有效导入

2019-12-02曹城彰

读天下 2019年28期
关键词:外科学有效导入病例

摘要:病例的有效导入之所以越来越重要,是因为它不仅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理论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临床见习中丰富了经验,使两者紧密地连接起来,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学生也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也对医学领域的病例有效导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扩展,学生可以主动地学习,学习也越来越有兴趣,积极性也提高了,更重要的是,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更加全面、深刻,解决的方案也比较可靠,适用性较强,为以后的工作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关键词:外科学;课堂教学;病例;有效导入

一、 外科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外科手术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范畴是在整个医学史上形成的,并且不断更新和变化。在古代,外科学的范围仅限于一些表面的疾病和伤害;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更清晰的了解疾病的病因和病理人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已经获得,现代外科学的范围包括许多内部疾病,与之诊断方法和外科学技术不断提高。虽然现代科学传入中国已将近百年的历史了,但在旧中国它一直是缓慢的并且一直落后。拥有外科设备的大型医院位于少数大城市,小外科学术如胃切除术、胆囊切除术或肾切除术只能在几个大城市的几家大医院进行;外科医生很少,还没有形成各种外科专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外科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外科体系。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在高校不断扩大外科队伍;外科专家如麻醉学、腹部外科、胸外科、骨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儿科外科等已建立。

外科技术不仅得到普及,而且在普及的基础上得到了显著的改进。推广:我国县级医院具有外科专科,设备和技术条件不断完善;县内许多基层医院也开展了外科手术工作。改进:新的外科领域,如心血管外科、显微外科技术和器官一直在蓬勃发展,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

二、 在课堂教学不同阶段病例有效导入的策略

(一) 课堂开始阶段病例有效导入策略

对于国外科学课程的开始阶段,好的介绍具有吸引注意、激发好奇心、激发思维的作用。介绍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笔者的不完全调查,与归纳、接受等方法相比,案例介绍方法在学生中更为流行。有两种常用的案例导入策略。

1. 警示病例有效导入策略

笔者认为引入警示病例有效导入更符合外科学的临床特点,与外科学术相关的警示病例有效导入应予以误诊和虐待。这些病例有效导入均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或引起引人注目的医疗纠纷,如矫形不准确漏诊病例、开放性骨折处理病例、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病例。案例的直观形象是令人兴奋的,当案例被引入时,会产生深刻的印象,可以转移到主题上。

2. 悬疑病例有效导入策略

在讲课之前,课程的主要内容从案例介绍到主题,首先介绍了1~2个简短的案例。在给出明确诊断的前提下,對问题进行了仔细的设置,并对学生提出了问题,给学生悬念。这样做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认知活动,激发积极的思考,将好奇心从潜在变为主动,开始思考。当引入的案例引起深刻的悬念时,你可以继续这个话题。

(二) 课堂中间阶段举例策略

在外科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介绍病例,激发学生的思维,然后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学习了基础理论之后,他们可以引入案例,丰富理论,使认知过程从一般到特殊,从理性到情感过渡,掌握理论。下面是两个示例策略。

1. 警示病例有效导入策略

在课程的中间阶段,流畅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感到疲倦,不易记忆,传统的自然法案例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你能说出警示性的事例,你就能使学生心理上产生震惊,印象是非常深刻的。例如,管状石膏的外固定有4~7个注意事项,背部非常枯燥。你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说出这样的警告:在冬天,一个孩子在石膏固定后会有断腿和缺血性的迹象。急诊医生由于骨折和天气寒冷,错误地改变了筋膜室综合征的周围循环,如疼痛和寒冷,导致缺血性挛缩和残疾的痛苦教训。听了学生的话,他们感到很难过,然后老师分析了这个案例的原因。从临床表现到观察到的事项,很容易记住关键点。

2. 学习方法指导病例有效导入策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一古老的哲学教学对教学有很好的启示。这表明,教会学生的“学习”将使学生获得一生的收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侧重于“教学”的研究,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选择有目的的临床病例,分析医学思维方法,使学生在处理各种问题时,能够从他人身上做出有效推断,并形成科学的学习和治疗方法。

(三) 课堂结尾阶段病例有效导入策略

外科学的特点是内容广泛、联系广泛。因此,学生们传统上认为学习临床学科是困难的。在教学中,许多教师注重设计好的课程,而忽视课堂教学的结束则会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在外科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经常使用总结、实践、口头、比较法和问答法来结束课程。作者介绍了一个案例的结案也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尽管引入了一个新类与可疑病例等等,最终类,引导学生使用在这门课中学到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相关临床病例介绍上课。另一个例子是使用“临床病例分析”作为家庭作业。实践是教师在课前选择好的临床病例和要讨论的问题,并在课前发给学生,学生将复习课本并在课余时间参考。本书或通过相互讨论准备问题的答案,教师在下一课开始时进行简明的讲解。

三、 采用病例有效导入教学法进行外科学课堂教学的体会

(一) 病例有效导入选择原则

临床病例有效导入的种类繁多,但外科学教学的病例必须精心选择和设计。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使用的案例大多来自文献、媒体报道或附属医院。选择或设计的案例应以满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为目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充分的信息内容。

(二) 教学相长

结合临床病例有效导入开展外科学术教学,要求教师认真学习,认真备课,掌握和熟悉病例的基本知识和临床知识。通过案例教学策略,提高了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师生共同提高。

总之,在外科学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进行案例教学是有目的的。这种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临床思维的能力;与此同时,它促进教师的知识储备,使教学内容的持续改进、教学方法等,改善了教师的质量,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领域的外科学术,并对高质量医疗人员的培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敏,周跃,任先军,王建,张峡.教学警示病例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4(10).

[2]毕炳华.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策略[J].现代技能开发,2002(8).

作者简介:

曹城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三科。

猜你喜欢

外科学有效导入病例
“病例”和“病历”
本土现有确诊病例降至10例以下
浅析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的中医外科学实训课程
让导入充满智慧,让课堂富有灵性
临床多站点考试法在全科医学生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种有效导入
谈外科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中学语文课堂有效导入策略研究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
Meckel憩室并存异位胰腺和胃黏膜并出血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