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校助产专业医学生职业防护知信行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2019-11-27周莉莉马常兰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23期
关键词:助产条目医学生

周莉莉,宋 丽,马常兰,刘 玉

(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1800)

医学工作职业性损伤风险高,医务人员特殊的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决定其经常面临各种伤害,比如生物性伤害、物理性伤害、化学性伤害或社会性伤害等[1]。产科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使产科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无法避免地接触产妇的血液、阴道分泌物、羊水等各种物质。助产专业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人员,他们刚刚步入临床,专业操作技能不熟练、临床经验缺乏、职业防护意识薄弱,所以更容易发生职业性伤害,从而影响身心健康[2]。因此,有效减少在校助产专业医学生职业暴露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在校助产专业医学生职业防护知信行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为学校开展职业防护教育提供参考,最大限度降低在校助产专业医学生工作后的职业暴露发生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某高等职业学院120名在校助产专业医学生。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即将实习的助产专业医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由研究对象亲自填写,发放120份,收回120份。

1.3 调查内容

根据助产士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情况,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3部分:第一部分:个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职业防护的知识、职业防护的态度、职业防护的行为;第三部分:职业防护教育现状与需求。其中第二部分涉及4个方面: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以及心理性。

2 结果

2.1 在校助产专业医学生职业防护认知状况(见表1)

表1中,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及心理性4个方面各包括10个条目,共40个条目,答对得1分。得分越高,说明学生对于此条目相关的职业防护知识掌握得越好。

2.2 在校助产专业医学生职业防护的态度(见表2)

表1 在校助产专业医学生职业防护认知状况[n(%)]

表2 在校助产专业医学生职业防护的态度

该部分共20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非常重要”为5分,“比较重要”为4分,“不确定”为3分,“不太重要”为2分,“根本不重要”为1分。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20分。得分越高,说明学生职业防护态度越积极。

2.3 在校助产专业医学生职业防护的行为(见表3)

表3 在校助产专业医学生职业防护的行为

该部分共10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一贯如此”为5分,“经常如此”为4分,“有时如此”为3分,“很少如此”为2分,“从不如此”为1分。最高分为50分,最低分为10分。得分越高,说明学生职业防护行为依从性越好。

2.4 在校助产专业医学生职业防护教育现状与需求(见表4)

表4 在校助产专业医学生职业防护教育现状与需求[n(%)]

3 讨论

3.1 在校助产专业医学生职业防护知识匮乏

表1显示,学生职业防护知识4个方面的得分普遍低于平均值,说明在校助产专业医学生职业防护知识严重匮乏,其中物理性、化学性以及生物性的职业防护知识极度缺乏。因此,应对助产专业医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职业防护教育。

3.2 在校助产专业医学生的职业防护态度较积极

表2显示,大部分学生职业防护的态度较积极,觉得职业防护非常重要,希望能进行相关的职业防护教育与培训。

3.3 在校助产专业医学生的职业防护行为依从性较差

表3显示,不少学生几乎没有主动的职业防护行为,只有极少数学生一直采取防护措施,说明大部分学生职业防护行为依从性较差。因此,后期应设计系统化的职业防护培训课程,提高职业防护能力。

3.4 在校助产专业医学生职业防护教育现状及需求

表4显示,以往学校没有专门开设职业防护这门课程,76.67%的学生表示没有参加过职业防护知识培训,99.17%的学生表示有必要而且非常愿意参加职业防护教育。

4 对策

4.1 针对职业防护知识的薄弱环节,确定教育内容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在校助产专业医学生职业防护的知信行状况,明确学生在职业防护知识、态度、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使职业防护教育更具针对性。为避免职业暴露危害,应编写与助产专业职业防护相关教材,内容包括职业防护知识、职业防护的相关操作以及可能出现的医院内感染等。同时,完善助产专业课程设置,将职业防护作为助产专业的必修课,让学生在校期间掌握职业防护知识,树立职业防护意识,提高职业防护行为的依从性[3]。

4.2 强化助产专业医学生职业防护意识

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增强学生职业防护意识的措施[4],比如举办助产专业职业防护技能操作比赛、职业防护知识竞赛等,把理论知识、防护措施、技能操作结合在一起,鼓励助产专业学生学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职业防护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其职业防护意识。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制作职业防护安全手册加强职业防护宣传。

4.3 强化助产专业医学生职业防护行为

(1)强化职业防护操作技能。学校应开设职业防护综合实训课程,规范和强化学生操作,使学生了解职业损伤的危险性及相关安全处理措施,增强学生自我防护意识,有效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5]。

(2)采取多种形式的职业防护培训,讲解职业暴露的处理原则及危害性。①案例分析:介绍职业暴露相关案例,要求学生针对案例中的处理方法进行小组讨论,查漏补缺;②情景模拟:教学过程中,设置职业防护情景,比如,如何正确洗手、戴口罩、使用锐器盒等,模拟工作场景,使学生在操作中形成职业防护行为,从而提高职业防护依从性[6];③专题讲座:安排医院助产士开设职业防护专题讲座,讲座内容包括职业暴露的发生、处理流程以及医院职业防护工作指南等。

5 结语

在校助产专业医学生职业防护知识欠缺、职业防护意识不强,最终会导致工作中职业暴露发生率升高。学校应加强医学生在校职业防护教育,加强岗前培训,避免和减少在校助产专业医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发生职业伤害。

猜你喜欢

助产条目医学生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COSMIN-RoB清单中测量工具内容效度研究的偏倚风险清单解读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