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病理动物实验教学改革新思路

2019-12-22卢碧燕杜新光占小多黄文杰袁锦玉叶伟标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23期
关键词:病理建模动物

卢碧燕 ,杜新光 ,占小多 ,黄文杰 ,袁锦玉 ,叶伟标

(1.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2.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人民医院,广东 东莞 523059)

病理动物实验是病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上学生通过动手构建动物模型模拟并重现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和规律,内化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同时在实验实施过程中,学生动手能力和主动创新精神等核心职业素养也得到有效培养。因此,我们不难看出病理动物实验的顺利开展有助于学生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成长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为了更好地满足新时代新型护理人才的培养要求,开展有效的动物实验教学,我们对中职病理动物实验教学现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具体如下。

1 中职病理动物实验开展的制约因素

1.1 中职病理课时偏少

中职护理专业学制3年,其中两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一年到医院等单位实习。在校学习的两年时间内,学生需要学习数十门学科,因此,作为医学基础课程的病理课程课时数较少。以广东省为例,该省普遍采用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病理学基础》(粤琼版),包含了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两门学科内容,共54课时,其中病理实验一共有10课时。在这些课时内,学生需要掌握各种具有代表意义疾病的大体以及显微镜观察要点,同时还需要完成病理动物实验等。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由于中职课程设置进一步改革,要求中职课时向语文、数学等公共基础课程倾斜,有些中职学校病理课程甚至被压缩到18~36课时。在这种背景下,病理动物实验课时十分有限,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开展有效的实验教学,变得极具挑战性。

1.2 中职病理动物实验资源不足

动物实验的顺利开展,需要具有一定经验的教师、一定规模的实验室以及一定数量的动物和相关配套资源。一方面,由于现阶段中职护理专业教学评价主要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为标准,大部分中职学校对病理等与护考相关性不大的课程重视程度不足;另一方面,中职学校实验人员、教学场地和经费等教学资源本身就很有限,而这些有限的资源被集中投入到与临床护理相关的实训项目上,病理等基础医学类实训项目资源投入普遍不足。以我院师资配比为例,护理专业平均每班60人,每节病理实验课配备2名教师,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各一名,师生比是1∶30。有些条件较差的中职学校甚至存在专职实训教师缺乏,理论教师身兼数职的情况。在这种现实条件下,有限的资源成为制约病理动物实验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

1.3 中职学生进行动物实验存在困难

中职学生年龄较小,相关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动物实验过程中要求准确分离动脉、气管等多种结构,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相关解剖学知识。另外,疾病模型是否成功复制涉及多种因素,即使专职实验教师也需要通过多次实验才能熟练掌握并保证建模成功率。鉴于此,中职学生动手进行动物实验,实际建模成功率较低。这就导致部分中职学校虽然在动物实验方面投入了人力物力,却可能由于建模失败,学生最后连基本的实验现象都观察不到。

1.4 动物实验存在安全隐患

中职学校普遍缺乏动物房等专门的动物饲养场所,开展动物实验所需要的动物多从校外采购,因此动物的安全性难以得到保证。另外,中职学生在进行动物实验过程中需用到手术刀等锐器,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些因素使得中职学校对开设病理动物实验心存顾虑。

2 中职病理动物实验开展现状

2.1 传统中职病理动物实验教学模式

由于上述课时、师资、学生素质等主客观制约因素的存在,中职学校开设病理动物实验困难重重。目前,中职学校开设病理动物实验主要有两种常见模式,即传统动物实验和实验录像播放。

传统动物实验多采用教师操作演示为主、学生动手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根据实验大纲的要求,在课堂上实时进行操作示范,学生则通过动手参与动物建模或围观等,观察并记录动物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各种生命体征变化等关键信息。传统动物实验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由于学生动手能力较差,中职学校所开设的动物实验种类少且简单,对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作用非常有限;(2)实验课堂上几个甚至几十个学生同时围观,部分学生难以清楚地观察到动物的反应;(3)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动手锻炼的机会较少,大部分学生只能被动观察现成的实验结果。另一种教学模式即实验录像播放的教学效果则更差。因此,现有的两种教学模式虽然适应中职学校的现实条件,但对学生的培养效果不尽如人意。动物实验中学生参与程度直接影响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但会导致学习效果差,而且职业素养培养也无从谈起。

2.2 新型教学手段是对传统病理动物实验的有益补充

近几年,部分中职学校为进一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高要求,引入了实物投影和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等多种先进教学手段来改善实验效果[1]。实物投影是通过一个投影机和一个实物展示台将教师动物建模的全过程投影到屏幕上,让学生观察得更清楚和细致,很好地解决了因为多人围观所导致的效果较差问题。而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则是让学生利用软件阅读实验理论的简介、观看动物建模视频并模拟动物建模操作,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动手参与机会少的问题。

这些新型教学手段是对传统病理动物实验教学的有益补充,尤其是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的广泛应用,对实验效果改善作用非常明显[2-3]。但是在现有教学模式下,学生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理论知识内化、实验模型建立等一系列活动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因此,我们认为通过单纯引入先进的教学技术来打破病理动物实验困境还远远不够。我们应该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教学模式相结合[4-5],适应中职学校现况和学生学习特点,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受益。

3 中职病理动物实验开展的新思路

根据中职学生勇于探索对微课等信息化资源接受程度高的特点,我们在中职病理实验课堂中尝试采用小组合作制,通过微信学习群、微信公众号、微课和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等一系列信息技术实现翻转课堂,以求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4]。

3.1 准备阶段

3.1.1 教师方面 教师根据病理教学大纲要求录制实验原理教学微课和动物建模微课,设计递进式问题,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根据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等特点进行分组,9人一组,设置“护士长”“主管护师”“护师”等岗位,明确各岗位任务安排。

3.1.2 学生方面 根据小组实际情况选举“护士长”“主管护师”等,熟悉不同岗位的职责。

3.2 预习阶段

3.2.1 教师方面 教师根据实验要求,将微课资源发送给学生预习,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实验具体要求,设计相关工作任务发布到微信公众号。通过微信学习群和问卷星等平台,及时解答各小组提出的问题,并收集学生的共性问题和学习难点。

3.2.2 学生方面 学习小组根据要求观看微视频,完成预习任务。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通过学习小组内部讨论交流解决,也可以与教师及其他小组互动解决。通过预习各小组完成教师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上的任务。

3.3 课堂实施阶段

3.3.1 教师方面 先针对学生预习时的共性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解答,另外邀请各组汇报任务完成情况,再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点评,统计各小组得分。布置课堂练习任务,当堂检测学生对实验原理以及实验步骤的掌握程度,计算各小组总分,公布获胜小组。

3.3.2 学生方面 理论教学环节由不同成员完成不同部分的任务,动手环节根据实验要求学生利用虚拟仿真实验系统进行动物模型的建立。各小组成员均动手完成动物模型建立任务,记录操作步骤、要点以及时长。

3.4 课后巩固阶段

3.4.1 教师方面 利用微信公众号布置课后任务,批改学生上交的作业,通过微信群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4.2 学生方面 完成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任务,遇到疑问通过小组讨论或师生交流解决。

3.5 病理动物实验课堂教学改革成效

实施病理动物实验翻转课堂教学,有效解决了病理动物实验课时和资源短缺难题。利用微课、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等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化手段,为学生提供了随时随地自主学习的资源,让师生间沟通无障碍。同时,实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无缝衔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和内化。此外,小组合作和组间竞争机制的引入,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综合职业素养。

4 展望

新时代对护理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只会简单护理操作的学生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社会需要有精神、有态度、有能力的综合型护理人才。病理动物实验的高效开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当然,病理动物实验教学改革对教师自身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我们只要充分认清时势,在现有条件下利用信息化手段并创新教学理念,相信会让身处困境的病理动物实验课堂焕发新的生机,也可以让学生受益良多。

猜你喜欢

病理建模动物
基于FLUENT的下击暴流三维风场建模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肿瘤病理:从检查到报告
《符号建模论》评介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求距求值方程建模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黄芪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病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