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研究
2019-11-26朱艳
朱艳
【摘 要】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思想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交融碰撞,合作与竞争共存成为时代的主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依据信息时代对人才需求的转变,将传统教学模式更新为多边互动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团队精神。自2016年起,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改革贯穿道德育人与法治育人的主题,为建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道德法治课堂,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由于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掌握得不够熟练,在合作学习的实施及建立评价体系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面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实施现状,本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进行了评价研究。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教学
随着时代的变革,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不断更新转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合作学习等品质是未来社会成员的核心素养。小组合作学习自21世纪初开始广泛应用于全国各类课堂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是专门针对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課程,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实现教学目标,教育部文件规定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如何更有效地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色教学、培育学生合作、创新等能力品质,是教学研究中亟待探讨的问题。
一、合作学习的科学认识
1.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概念
合作学习在80年代传入中国,国内大批教育学家对新教学理论进行了研究,不断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我国课堂教学中。国内外学者对合作学习的定义有所不同,合作学习是参与式的学习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最终使学生从切身探讨中领会知识要点。
合作学习的特点是组内异质,任务分割,公平竞赛,分配角色分享领导。小组内成员固定,合作持续时间长。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的特点,做好前期准备功能组,为合作学习小组的科学分组设计做好准备。
2.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定局限性,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在强调创新合作的时代,所需的人才,是全面发展、具有合作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对知识体系与概念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丧失了积极性,难以满足时代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小组合作学习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新课改提出素质教育的发展,重视对学生交流合作能力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顺应了改革要求,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贯穿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育人桥梁,传统教学只注重教学的认知功能,道德与法制课程具有特殊性,在传授教学知识中贯穿育人的主题。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兼具思想性、实践性的综合性课程,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合作技能的有效途径。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能够提升教学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卓有成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由于对小组合作教学策略应用的认识不够全面,具体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合作教学流于形式,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材内容与中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但部分教师由于引导组织能力不足,导致课程教学流于形式。教育改革倡导师生平等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教师仍是学生心中的权威代表,学生存在疑问时不敢向教师提出质疑,容易使小组合作师生交流成为单纯的教师灌输知识点,无法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部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管理能力欠缺,由于课程在中考分值中占比较小,很多学生对课程学习不够重视、课上不遵守纪律,教师疏于管理导致合作学习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其次,小组内成员的参与程度不同,小组内学生可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工探究,但因个体差异性,小组内成员可能会出现参与程度不同的问题。
一些特定场景无法保证每个成员都充分参与。如若教师设定问题时未充分参与合作的学生会出现沮丧情绪。每位学生的性格不同,组内活泼的学生会有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其语言能力能够得到充分锻炼,但内敛的学生因性格原因发言机会较少,合作学习无法充分发挥教学模式的优点。对于学生参与程度不同的问题,要求教师在分析问题时考虑各方面因素,从而达到科学合理分组。
最后,合作学习评价重小组、轻成员的现象普遍,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对小组最终展示成果进行评价时,评价往往侧重于小组整体。道德与法治课程对道德素质的提升需要较长时间,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教师如何在合作学习实践中观察学生的发展情况、及时改善教学设计,是合作学习必须解决的问题,只有保证评价客观,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1.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民主是运用合作学习模式的要求,在教学中如利用惩罚等手段树立教师的威严反而会适得其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是重点,教师通过打压学生树立威严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与学生的交流会直接影响课堂中应用合作学习的效果,不能一味为增加与学生的交流机会而讨好学生,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把握新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涵盖面广的内容运用合作学习,设置问题要具有争议性,激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
教师要根据研讨课题进行分组,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性格、心理等,需要教师及时了解,在学生特点差别较大的小组中能够强化思想的碰撞,具有更深的见解。根据班级的人数,在组内异质的前提下,设计小组以4人为宜,小组人数过多会限制成员的表达时间,人数较少则不利于探索问题的答案。教师可根据具体合作学习内容,由小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任务,要求学生互换角色,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充分发展。
2.科学设置评价机制
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应明确评价的出发点是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只有将教师与学生评价、小组与成员评价相结合,才能建立完善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学生的理解能力等可以通过文本进行评价。根据学习大纲要求,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文本评价,能够检测小组合作的结果。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教师无法全程检测学生的选择,但可以通过小组相互检测实现。中学生以学生生活为主要活动,在课余时间可由小组成员进行监督,应注意小组评价中的氛围,避免学生产生矛盾。
无论是文本评价还是同学间的实践评价,教师听完后要根据小组实际情况纠正总结,不能一味地批评学生未完成的课程目标,如落后的学生,虽然与先进同学有一定差距,但对其自身也是进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肯定,建立小组的自信心,灵活的评价有助于建立小组合作的默契。
结语
合作学习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是新课改与初中课堂教学的有效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促进课程教学顺利开展,本文从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切入,分析了对合作学习运用的实践探究,针对如何科学分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选择合适的教材开展合作学习进行了评价分析。
【参考文献】
[1]杨丽.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三)[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2
[2]江秀英.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19(06):89-90
[3]罗训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4):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