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探析

2019-11-26李建红

文理导航 2019年34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优点整合

李建红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应用已成为一种趋势。信息技术在给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股全新的活力。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语文教师应大胆使用这项新技术,与时俱进,把这种技术糅合到本学科中,这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信息技术;整合;优点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增多且不断成熟,随着语文学科的不断深入改革,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如何把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更好、更有效地整合并解决在整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则成为我们不可避免的重要研究课题。笔者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信息技术可以与语文教学模式整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而现代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这种教学模式的改变,使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即如何让学生按照自身的认知水平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工具,主动参与,真正实现个别化的教学,并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协作的方法,通过求助教师或学生甚至借助认知工具得到解决。由于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的展示功能,完全会成为学生学习的理想教学环境。《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加快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现观念的转变,一是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要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载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和日常教育教学结合起来,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中。二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日益成熟,教师可以有效组织教学资源,并制PowerPoint,唯美的图片、动人的旋律,辅以大量详细的教学资料,能使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丰富的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整合的优点

(一)运用信息技术,营造愉悦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开启自主学习这扇大门的金钥匙。新颖、有趣的动画情景融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图文并茂、动静交融的教学场景,使学生多种感官受到刺激,大大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春》一文时,我先用Flash为学生展示五彩缤纷的春天,让学生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课前参与课堂教学

传统的学习方式忽视了发现和探索,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了死记硬背知识,学生学习成了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它摧残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转变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就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例如,学习《背影》一文时,学生在课前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对作者朱自清先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他的生平,主要作品,业绩经历,在社会的地位影响如何,他在什么情况下写下如此深情的文章,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等。这种探求知识的欲望使他们利用各种途径查询资料,如询问同伴、家长,翻阅书籍,上网搜寻。课堂交流时学生畅所欲言,围绕朱自清这个人物和《背影》这篇课文,个个都能说上几句。这种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查阅资料勤于实践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开启学习和创造之门的钥匙,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有效方法。

(三)运用信息技術,培养学生的语感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几乎贯穿每个课时的教学,有时甚至是最主要的教学环节,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胜任示范性朗读这一角色。要使学生真正学会朗读,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必不可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借助配乐朗读录音进行声情并茂的范读,还可以用音响等设备渲染气氛,此举还可减少由于教师个人朗读不规范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在教学《沁园春·雪》一文时,教师若能以动听悦耳的音响效果播放朗读录音,再配上一些简洁优美的图像,必定能使课文更具感染力,使学生感受到磅礴的气势,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四)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动态教学,让学生主动寻找问题突破点

初中学生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由于一些问题客观的局限性,只可言传而不能直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难点问题,教师在言传过程中缺少生动性,难以引起学生共鸣。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意思,能够更好地促进师生间的沟通。如《笑》一文中,有“嫣然一笑”“笑容可掬”的笑,有“爽朗的笑”“放声的笑”,有“回眸一笑”“会心的笑”,有“皮笑肉不笑”等。学生对这些笑的认识是模糊的、静态的,这时,教师可利用计算机设计笑的动画,将静态的想象变为直观的、夸张的、动态的形象,还可结合Flash、音乐等设计笑的声音和图像,将“笑”变抽象为形象、直观,加深学生对笑的理解,突破本文的难点,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五)运用信息技术,扩展交流空间,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传统的课堂教学因受时间限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不能及时交流,获得来自老师或同学的指导与帮助,这会使学生一时的创造灵感被扼杀。建构主义认为,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提供了广阔的时间与空间,能培养学生读取信息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如我教完朱自清的《春》这课后,想知道学生对春、夏、秋、冬的感受,我为学生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写出你眼中的、心中的春、夏、秋、冬或者感受,并让学生给老师发电子邮件,与老师交流感情,也可以给同学发电子邮件,与同学交流,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不能深刻而真实地表露自己的想法,而在网上则可以自由发表看法。

(六)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学生在平常作文中,经常感到无话可说。其实这应归结于教学不得法,怎么改变这种局面呢?赞可夫教给了我们重要的方法:“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我追求的趋向,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有学习的动力,自觉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例如,在教《猫》一文时,学生理解完课文后,都沉醉于老舍先生笔下栩栩如生的猫,折服于老舍先生精彩的文笔,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借此契机,我问学生:“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猫的可爱图片,你们想不想阅览?”在学生浏览图片时我说:“你们怎样把这漂亮的图片介绍给你的家长或同学呢?请大家应选取自己喜爱的一幅,认真观察,通过画面展开合理想象,进行仿写。”这时大家兴趣高昂,解决了学生作文时“无米之炊”的难题。

总之,有信息技术的参与,语文教学可以变得更灵动、更富美感与趣味,信息技术化的语文,将以崭新的姿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达到更好的状态。

【参考文献】

[1]董卉颖.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基本模式[J].学语文,2003(04)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优点整合
学生的优点单
12星座之优点大集合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
食疗有何优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