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生数学学习方式转变的策略研究
2019-10-22高晓姝
高晓姝
摘 要:数学是初中所有学科中最为抽象的学科,一直以来,提升学生学习成效和学习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师的一大重要教学任务。在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以教学练这三个步骤完成数学教学目标,没有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针对当下初中数学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授课情况,教师要考虑从学会阅读自学、学会提问探究、学会分析反思三个层面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争取数学学习效果最大化。
关键词:学习方式;初中数学;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26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5-0062-02
一、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基础认知。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单单指对数学理论和数学技能的使用,还包括通过阅读完成自主学习、实现独立思考、可以动手操作实践、能够独立自主探寻数学思维的过程。所以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但包括具体的学习途径改变,还包含在学习中能否实现主动性、探索性和协作性等数学学习的根本特质。因此,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发现,才会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实质性的转变。
二、初中生数学学习方式现状及教师授课情况
(一)初中生数学学习方式的现状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学习中,多采用课堂学习数学知识、课下练习数学习题的方式。学生没有一套完整的符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种大众化的数学学习方法并不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所以数学方法的教授始终不能使全部学生都获得较好的学习提升。要想使学生在学习方式发生转变后有效提升数学能力,教师应当从数学思维和学生的学习技能入手。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思想上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技能上的提高。所以要想打破这一现状,教师需着手培养学习的核心技能。
(二)初中数学教师授课情况
在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通常采用课前备课、课上授课、课下解惑这三大步骤来完成数学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在这传统教学的流程中,教师只看重学生知识的累积,忽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应用和提升。且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较为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所以对学生的思维、探究精神培养等比较忽视,这使得教师的教学过于笼统化,没有针对性。因此,面对传统的这种情况,学生的学习方式亟须改变,以防止学生的数学技能由于教师开发不到位,影响未来的数学学习探究。
三、初中生数学学习方式转变的策略
(一)学会阅读自学
成功的学习,包括数学学科在内,首要条件便是懂得如何阅读,所以,领悟自学阅读的要领十分重要。学生在数学阅读中需要借用自己对数学语言的使用能力和对数学交流的应用技能,只有关注到数学阅读能力的锻炼,才可以实现持续的数学学习。这就需要学生在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与熟练的知识技能后,找到属于自己的自学方式。教师为了提升学生自学的能力,可以促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完成数学学习,可以通过阅读这一方式来完成,而学生的自学能力便是在取得阅读技巧之后锻炼出来的。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可以从阅读入手,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力,使学生的自我学习力获得提升。应对初中数学学科中数学学习的阅读培养技巧主要有以下方法。
第一,数学教师应当教会学生如何去阅读,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来实现。①数学本身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有时候多一个字便会影响整篇段落的中心意思,所以在进行数学阅读的时候,学生需要仔细认真,切记不可像阅读语文文章一般快速大略地阅览,这很容易使数学阅读信息出现遗漏。②数学阅读常常结合数学分析和数学思想同步进行,因此阅读者常常采用边读边写的方式来完成数学阅读,这种阅读方式可以有效弱化数学学科中的抽象概念,使数学语言通过数形结合思想转换为具体的概念分析。③数学阅读需要对阅览的文献或资料中提及的数学语言或者数学字符进行感知,并明晰其含义,使阅读者可以准确分析其中存在的数学关系和原理,以从数学阅读资料中获得充分的理解,进而完成数学知识的架构。
第二,要想使學生获得自学式的阅读技巧,可以借助数学课本来实现。在华师大版的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在学习新的章节之前都需要阅读章节最前面的导读文。导读文中除了有对数学学习的知识内容简介,还有对此章节的数学重点知识的详细梳理。通常数学章节中的导读文都较为严谨且其富条理性,因此,要想培养自学式的阅读能力,教师应当在学生进行新章节的数学知识学习之前,利用教材中的导读文来培养学生的阅读方式。如学生在仔细阅读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文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思考,并提出阅读问题的方式,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阅读的思考。例如,在初中华师大版的数学教材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的学习中,该章节内容起到引言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阅读问题,像“同学们,你们喜欢数学么?”“你们觉得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数学呢?”“什么是数学语言?”等,学生在接下来的阅读中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找寻答案,将自己对数学的理解、文中提及的类似量体重等生活中的数学总结归纳起来,等待教师的提问。教师依照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修正,使学生的答案变得完美。这有助于使章节内容在学生的数学思维中形成知识逻辑网,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也有重要的帮助。
第三,教师可以在日常数学教学中,依照学习内容有方向性地向学生提供一些数学类的文章或者课外读物,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外读物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这不但能够调动课堂气氛,同时,还会充分锻炼学生数学的思维模式。例如,较为常见的初中生数学课外读物有《初中趣味数学》《上初中必读的数学漫画》等。学生在趣味化的数学知识引导下,探求找寻数学问题的欲望越来越强烈。教师为学生拓宽了数学学习范围,令学生累积了许多的数学知识。
(二)学会提问探究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应当激励支持学生勇于面对问题,并敢于提出问题。只有在学习中时常保持问为什么,才可以产生探究的意识。为了使学生养成善提问的好习惯,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再依照数学学习的详细内容,指引学生通过假设、观察等方法发现问题,再鼓励学生去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改变原有的被动数学学习方法。例如,在华师大版的初中数学教材第十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生活中的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一个正四边形沿着其中一条边旋转形成的图形是什么?”等,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图形变换的奥秘,不仅掌握了该章节的知识内容,更发现了数学图形变换的乐趣,探究的兴趣也越来越浓。这时教师可以趁势为学生多准备一些图形变换的生活素材,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它们展示到屏幕上。学生由于在数学学习中进行了探究,数学思维能力获得提升,对数学知识推导过程的领悟能力渐渐完善,这对学生的未来数学学习十分重要。
第一,利用问题为探究背景。初中数学数学中,教师应依照教材内容提出较为大众化且具有层次性的探究问题,且探究问题应当符合班级大部分学生的数学水平,所以探究问题范围不可以过广,难度系数也不可以超过班级学生的平均水平。最好是利用学习中的小知识、小问题作为探究发现的主要问题,通过数学练习找寻探究答案。通常教师以教材内容中的例题为主或者历年真题中的经典例题为探究发现的练习途径。
第二,在探究过程中,通常我们会以发生问题的过程为主要依托。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与探究内容相匹配的情景或者方法,令学生在搜集、解决数据信息的时候,把知识的探究转变过程真实记录,促使记忆得以加深。学生在体验探究过程中感知到数学的思维模式和思维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增强对数学精神的理解。
(三)学会分析反思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应当时刻在分析中保持反思意识。它可以帮助学生在面对客观事物的时候将其中包含的数学思维进行深度的剖析和判断。因此,教师应当在学生学会探究后,鼓励学生在解答问题或者领悟数学问题的时候保持反思意识,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整理笔记。学生可以将教师课堂教学中提及的数学知识点整理到自己的学习笔记中,同时学习笔记也可以整理数学典型问题、易错易混淆问题等,这样在复习时借助笔记就可以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分析反思过程。
第二,课堂反思。学生也可以在数学课堂学习时做笔记进行记录,将教师讲解的关键知识内容做标记,在课下的时候通过反思课上讲解的知识内容,回顾思考推导方法,完成自我提问和自我解答这一探究过程。在反复的反思过程中,学生将新知融入自己的数学知识系统网中,甚至有的学生还会在反思中提出自己的见地,进而提高自己的数学领悟力。
第三,练习反思。在数学学习中,有时学生因对数学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思考的角度不同,從而发现出多种解题办法,所以利用不同的数学思维方式,分析出解题思路加以对比,便可以找出最佳解题办法。学生在练习的时候可以利用数学思维反复进行分析,在得出多种解题思路后,再利用反思的方法找寻出该类问题的最佳解题技巧,以使数学水平能力在练习过程中得以优化改进。
四、结语
初中数学教师需要不断改变教学理念,利用创新意识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转变,并将传统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式数学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反思、分析等数学能力。
由于学生的学习方式需要通过点滴的累积慢慢养成,思维模式更是需要每日学习的不断训练,所以要想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技巧,教师需要把握好每一节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开展模式,令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通过改变学习方式,可以获得思维模式以及数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曹 锦.学习方式之转变与课堂教学之创新[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10):60-62.
[2]李云彪.行自主探究 保课改落地——小学数学自主型课堂学习方式研究[J].基础教育参考,2014(21):2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