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科学生活化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探索

2019-10-22谭菜花

教师·上 2019年9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究

谭菜花

摘 要:科学生活化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在内容选择与组织原则上有许多共同点。文章主要探索如何将科学生活化理念融入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之中,挖掘综合实践活动中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四种主要活动资源,以促进科学生活化教学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纵推横铺。

关键词:科学生活化;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4-19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5-0016-02

一、引言

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發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知识背景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通过把生活问题科学化以及把科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认识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提升“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有四种活动形式: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各种活动方式都可以融入科学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共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重视自主考察探究,体现科学生活化教学的生成性

考察探究是基于学生兴趣的一种综合实践活动方式。学生从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观察、记录和思考中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

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研学旅行等考察探究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学生从自身发展需求出发,围绕活动主题,从特定的角度切入,选择具体的活动内容,并制定活动目标。活动过程并不仅仅局限在预设的教学过程中,而是可以在活动中不断生成新目标、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在科学生活化教学时,教师如果善于捕捉和利用学生考察探究活动中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就可以收到丰富和完善科学教学内容的效果。

例如,五年级学生在开展“生活中的包装”主题考察探究活动时,通过对包装材料铝箔纸的颜色、延展性、反光性展开探究实验,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在做“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实验时,有的学生没有采用科学教材上用铝箔纸把温度计包起来测量温度的方法,得到了不同的实验结果。于是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展开探究,最后找到了原因:铝是金属,吸热快,散热也快。测量过程中,如果温度计与铝箔纸没有充分接触,在温度计与铝箔纸之间有空隙,那么太阳光照射在铝箔纸上产生的热量是通过空气传递到温度计,显然会导致温度变化小。学生还发现:揉搓铝箔纸使其表面越不光滑,温度计升温越快,从而得出铝箔纸表面越光滑,反光越强,升温越慢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进一步引导学生联想与创新:房屋的铝合窗,可不可以让它表面的颜色在冬天或夏天发生变化呢?可不可以通过拉伸出皱褶来调节表面的光滑度,以达到调节吸收太阳光多少的目的呢?如果能这样,就可以使房间里面冬暖夏凉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化。”教学中的一些精彩生成,往往源于学生在考察探究活动中的感悟、体验和教师的启发,实质上是一种师生、生生、生本等方面的互动。因此,在科学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重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相互交错的动态生成关系,通过师生对话、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给各种不确定性的因素留下足够的探索空间,构建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多元的新型教学形式,同时师生共同开发和丰富科学生活化的课程内容。

三、纵推社会服务拓展,凸显科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性

社会服务是指学生参与社会性综合实践活动,以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需要。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它强调学生在满足被服务者需要的过程中,促进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提升实践能力,获得自身发展,成为履职尽责、敢于担当的人。

科学生活化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社会服务一样,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各项活动,在“动手做”的过程中进行“体验”“体悟”和“体认”,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升实践与创新能力。

例如,在以“社区公益服务我参与”为主题的社会服务活动中,有学生遇到了鱼刺卡在喉咙后如何处置的问题。民间通常是用口服食用醋或口含维生素C等方法来解决。针对此生活中的科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①该方法的原理是什么;②用逻辑思维初步思考该方法是否可行;③文献考察分析该方法是否可行;④实验方法(如将鱼刺直接泡在食用醋里短时间是否会彻底软化),最终证明该方法是否可行;⑤写出考察分析报告。这样一个与生活直接关联的科学问题充满悬念,能够充分提升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通过这样的科学生活化教学探索过程,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对科学问题的质疑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培养学生对生活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研究探索能力,培养学生文献的查找与利用能力,培养学生撰写科学探索报告的文字表达能力等。

科学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在科学生活化教学时,教师应该设法让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社会服务等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实际中去学习科学、理解科学和应用科学,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形成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和生活品质。

四、依托设计制作作业,强化科学生活化教学的持续性

设计制作是指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工艺(包括信息技术)进行设计,并动手将自己的创意、方案付诸实践,制作成物品或作品的过程,如动漫制作、编程、陶艺创作等。设计制作包括创意设计、选择材料、动手制作、展示作品、反思改进。在实施科学生活化教学时,往往会受课堂教学容量的限制,因而一些设计与制作的内容只能让学生课后以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即科学生活化作业。

教师在设计科学生活化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各学段的特点,便于学生课外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针对小学一、二年级学段的学生,可以设计以下两个方面的作业:一方面是通过动手制作折纸、纸贴画、纸编、玩泥巴等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纸工、陶瓷等手工制作的简单方法,体验动手制作的乐趣;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会选择日常生活中的多种材料制作玩具,如不倒翁、降落伞、陀螺等,在玩的过程中激发探究兴趣,提高动手能力。而三至六年级学段的學生,则可以认识简单工具、学做家常菜、制作工艺品、设计各类模型、开展创意设计与制作等,激发想象力,培养科学探索精神。总而言之,科学生活化作业应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基于各学段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制作能力,让活动的内容由简单走向复杂,不断丰富科学知识,不断拓展科学应用范围,纵深发展科学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持续发展。

科学生活化作业的设计,在时间上还应考虑长短期相结合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使活动内容具有递进性。例如,教师在设计“生活中的工具”主题活动时,可将其主题分解为时间长短不同的小主题。科学生活化作业布置时,教师要注意处理学期之间、学年之间、学段之间活动内容的衔接,构建有广度、有深度的活动主题,持续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生活化的欲望与动力,使科学生活化的教与学不断横铺与纵推。

五、创设职业体验情境,促进科学生活化教学的开放性

职业体验是指学生通过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或模拟情境中见习、实习,体验职业角色的过程,如军训、学工、学农等体验活动,它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科学生活化教学更注重情境创设。传统课堂环境过于强调学习功能,忽视了温馨的乐学环境和宽松的人际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在科学“塑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从引导学生观察课间游戏中的塑料物品开始,让学生对“卡通贴”产生探究的兴趣。小学生特别喜欢卡通贴,贴上去用湿毛巾一敷就粘在皮肤上了,看着像文身一样。有时教师也用卡通贴作为奖品,在表现好的学生额头上贴上一枚表示奖励。针对“卡通贴”,学生从自己的体验情境出发提出问题:卡通贴有毒吗?卡通贴的胶粒能被人体吸附吗?卡通贴胶粒为什么是彩色的?卡通贴为什么能被学生喜欢?卡通贴的成本是多少?这种模拟生活化的课堂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生活场景中质疑、表达、交流、探究,为“塑料”一课中科学知识的生活化教学创设了情境,搭建了桥梁。

科学生活化教学的开放性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职业体验一样,必须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鼓励学生跨领域、跨学科学习,引导学生把自己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场所,在与家庭、学校、社区的持续互动中,不断拓展科学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空间,使自己的个性特长、实践能力、服务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获得持续的发展。

六、结语

生活是科学的本源,又是科学的归宿。生活之于科学,不是工具,也不是手段,而是交互融通的复杂过程。基于科学生活化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求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科学问题,并将科学问题转化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通过探究、实验、制作、体验、服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成为未来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建忠.开拓资源 实现学生科学探究的自主性——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如何挖掘利用“生”源的研究[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5(X1):3-6.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周 蕖,王义高,刘启娴,等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

[3]张俊峰.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习设计——基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标准[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2):111-115.

[4]梁  烜.中小学如何开展考察探究活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考察探究”主题解读[J].人民教育,2018(Z1):54-58.

[5]胡训忠.小学科学课程中实践型内容的拓展与实施——谈小学科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J].生活教育,2014(11):62-63.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心理拓展训练与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