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研究
2019-10-15成红云
成红云
摘 要:在青少年成长阶段受天性的影响,习惯就慢慢地形成了。习惯培养得好,则对青少年终身有好处,习惯培养得差,则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是一个毒瘤。初中阶段作为学习的发展阶段,正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良好的习惯不仅对学生学习知识有着很大的帮助,它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在初中数学学习阶段不当心沾上了不良行为习惯的话,就必须矫正过来,坚决落实良好的自我意识,让学生在自由民主的环境中,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初中数学;不良习惯;矫正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黄金阶段,尤其是刚入学的新生,他们第一次迈进中学的殿堂,一切都是好奇的、充满未知的世间,不仅是对校园环境还是校园生活,都会使他们产生兴趣。在一切不良习惯还没有养成的前提下,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把坏习惯扼杀在摇篮里。
一、严格要求数学上课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进行初中第一堂课时,教师与学生可以进行互相自我介绍认识,还要对学生提出一点要求,首先,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让提前进行课堂准备工作,摆放好课本,学习工具等资料,为了上课更加规范化,在上课的过程中就不用为了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思路而耽误听课状态,而导致教师的讲课思路被打断,从而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注意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学生每次在上课前,都能严格规范地去学习,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学生在上课中发现自己不良的听课习惯,从而进行纠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数学课堂气氛规范化,还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引导,让学生在高效的数学课堂中发现自身数学知识的不足,使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数学。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下获取知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在当下的数学课堂学习中,重效率轻知识,以至于有些学生回答不上来老师的问题,利用强压式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不能够理解课本内容中强加灌输,从而导致数学成绩的不理想。但在新课程改革下,要求教師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为目的,重知识的前提下,使学生更能良好地学习文化知识,提高学生数学水平的能力。
二、引入数学中的道德知识,促进学生好的道德习惯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从现在就应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阶段的学生更应该如此,积极为学生创造机会,发展了学生的自主体验性、深入探究性和主动能力性,促使学生充分养成良好的行为能力。
老师可以在班级组织有关数学道德知识的主题活动,因为五千年中国传统数学文化是厚重的,时代的变迁赋予传统数学文化无限的生命和内涵。但是这些内涵对于现代缺乏人生经历、人生经验的中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而且传统数学文化虽然多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深奥性。对于中学生来说,这些内容多且难。所以,为了能够将传统数学道德文化知识传承给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中的道德知识,促进学生养成好的道德习惯。
例如,教师每周为学生开展一堂数学德育知识的主题班会,如祖冲之的数学历程,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一主题自主通过现代化科技进行查阅,最后组织学生利用每天课前的三分钟讲述自己所搜集到的有关他钻研数学的故事,这样一周全班学生以及全校学生都可以轮一次。在这短短的几分钟内,使学生感受到先人们为探索数学奥秘的伟大精神,久而久之,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品质,也可促进学生养成好的道德习惯。
三、创新数学教学形式,提高学生良好的思维行为方式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就要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学习完课内知识的基础上,善于规划自己的时间,拓宽视野提高数学能力,防止不良习惯的产生。读书不仅能够使人的精神得到放松,还能使人变得聪明,变得睿智,同时,对于学习数学来说,读书是一种获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的催化剂。随着新教学的改革,校方更注重数学的表现,提倡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数学的学习水平。除此之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入阅览室,选择那些与数学知识有关的,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有益读物供学生朗读,课余时间也可让学生自行规划时间,每天阅读数学周报、文章、听听广播并指导。我们教师要为学生的数学水平打下强有力的基础,因此,为了防止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我们数学老师要竭尽全力地为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行为习惯。这样创新数学教学形式,不仅促进了学生数学的学习能力,还提高学生良好的思维行为方式,遏制了不良习惯的产生。
总而言之,为了防止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数学教师在教学期间应创新教学理念,以提升中学生的核心素养行为习惯为目标,缔造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林秋凤.初中生数学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及正确引导[J].科教导刊(下旬),2017(02):134-135.
[2]储爱鸿.初中生数学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治[J].中学课程资源,2015(08):36-3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