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冬胰岛素联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价值研究

2019-09-28周媛媛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4期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

周媛媛

【摘要】 目的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以门冬胰岛素联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进行治疗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8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门冬胰岛素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夜间血糖、三餐前平均血糖水平, 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过程中, 观察组发生感染1例、高血压1例、低血糖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对照组发生感染3例、高血压3例、低血糖4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226, P<0.05)。治疗后, 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夜间血糖、三餐前平均血糖分别为(4.92±0.54)、(6.15±0.23)、(4.76±0.33)、(4.82±0.12)mmol/L, 均低于对照组的(5.67±0.24)、(7.58±0.17)、(5.11±0.28)、(5.11±0.05)mmol/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展开治疗, 可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有效控制。

【关键词】 门冬胰岛素;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妊娠期糖尿病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4.059

妊娠期糖尿病属于妇产科较为常见的病癥类型, 在妊娠期间女性对于葡萄糖的需求量增加, 而一旦存在胰岛素分泌量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的情况, 将促使其糖代谢发生异常, 最终诱发一系列的病症。临床上对该症的治疗通常结合对日常饮食进行的调整, 并配合合理运动, 通常能帮助患者得到恢复[1], 但对于常规处理方案无法缓解患者, 仍然需要采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借助门冬胰岛素、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逐步在临床得到推行。本研究主要对该疗法具体效果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8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4例。对照组年龄25~34岁, 平均年龄(29.01±1.73)岁。观察组年龄26~35岁, 平均年龄(28.87±1.88)岁。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门冬胰岛素进行治疗, 剂量控制为0.8 IU/kg。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进行治疗, 剂量控制为1.0 IU/kg。两组均采用皮下注射方式给药, 且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密切监

测, 并做好相关统计工作, 指导患者对日常饮食等进行合理控制[2]。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夜间血糖、三餐前平均血糖水平, 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感染、高血压、低血糖)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过程中, 观察组发生感染1例、高血压1例、低血糖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对照组发生感染3例、高血压3例、低血糖4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226, P<0.05)。

2. 2 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夜间血糖、三餐前平均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夜间血糖、三餐前平均血糖分别为(4.92±0.54)、(6.15±0.23)、(4.76±0.33)、(4.82±0.12)mmol/L, 均低于对照组的(5.67±0.24)、(7.58±0.17)、(5.11±0.28)、(5.11±0.05)mmol/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在生活质量持续提升的情况下, 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患者数量正以较快的速度增加。在该病症的影响下, 孕妇内分泌水平以及自身代谢功能等均受到不同程度损伤, 若未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对血糖水平进行控制, 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难产、流产等症状, 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新生儿窒息等症状, 甚至危及到孕妇及胎儿生命安全, 因此临床对于该症治疗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结合临床实际, 在孕周为26周左右对该部分患者进行诊断, 由于该阶段孕妇自身内分泌及代谢水平均存在较大变化, 因而更容易确诊。当前临床对于妊娠期糖尿病已经可实现早期确诊, 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该类患者治疗效果[3]。就治疗方案而言, 在病症早期结合对患者饮食方式进行改善, 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运动锻炼, 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促进患者恢复的效果。而对于常规处理方式后血糖水平依旧无法恢复正常的患者, 为保障孕妇及胎儿健康, 则需要借助药物治疗。

胰岛素属于当前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最为主要的用药, 根据药效发挥速度、血药浓度达到峰值的时间以及维持时间等的差异, 临床上大致将胰岛素划分为3种类型, 即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以及长效胰岛素。不同类型胰岛素在药效方面同样存在一定差异[4]。门冬胰岛素属于临床使用率较高胰岛素类型, 其属于短效胰岛素,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合成, 通过将人体胰岛素氨基酸链中的部分基因进行替换, 在电荷排斥作用下, 可实现对胰岛素单体、二聚体自我合成的有效抑制, 促使其作用速度加快。作用于患者后可在短时间内与肌细胞中的胰岛素受体进行结合, 达到对葡萄糖摄取效率进行提升的效果, 进而达到调节血糖水平的作用[5-7]。而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同样属于临床最为常用的胰岛素, 其属于速效类胰岛素, 作用效果较快, 且血药浓度可在极短时间内达到峰值, 使患者血糖水平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 同时其半衰期较短。同时应用两种胰岛素的方式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逐步在临床得到推行。早在计静等[8]的研究中已经指出, 在门冬胰岛素、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的共同作用下, 可进一步提升临床上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促使患者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改善。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夜间血糖、三餐前平均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

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该用药方案的作用下, 可对该类患者血糖水平进行有效改善, 对于保障孕妇及胎儿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在不良反应层面联合用药的观察组同样具备优势, 进一步证实该用药方案的有效性, 值得采用。

综上所述, 采用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展开治疗, 可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 王影, 刘伟, 王景, 等. 门冬胰岛素联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临床观察.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6, 28(1):96-100.

[2] 刘洋, 张佳琦, 唐淑洁. 门冬胰岛素与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比较.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6, 16(10):1331-1333.

[3] 吴红军. 门冬胰岛素和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在妊娠期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中国医药导刊, 2013, 15(10):1653-1654.

[4] 谢璐静. 研究门冬胰岛素和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疗效.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6, 3(5):43.

[5] 苏艳颖. 门冬胰岛素和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31):182.

[6] 胡昭怡. 门冬胰岛素和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妇幼保健, 2015, 30(15):2331-2332.

[7] 刘红梅. 门冬胰岛素联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糖尿病新世界, 2018, 21(14):79-80.

[8] 计静, 韩蓁, 米阳, 等. 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7, 25(4):325-329.

猜你喜欢

妊娠期糖尿病
临床护理路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知识掌握程度等影响
孕早期体重指数对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
多学科诊疗模式下“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服务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浅述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围产儿的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新生儿血糖水平影响
孕妇依从性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循证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护理中的作用探讨
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农村育龄妇女妊娠期糖尿病影响因素的研究
炎症指标在高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