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学法指导,提升数学素养

2019-09-25温莹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学习方法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温莹

[摘  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是提升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注重对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基于此背景,文章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的“数学阅读”之法、“数学解题”之法、“数学归纳”之法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核心素养

陶行知先生认为,优异的教学表现并非只是为了教学生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仅以直接灌输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所呈现的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当然更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 在“学为中心”教学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上,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精研细读——指导“数学阅读”之法

“数学阅读”是一種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也是初中生进行自主化数学学习的一种有效形式.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精研细读,重视对他们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

1. 拟编引读提纲,指导课前阅读

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了解教材的内容特点,还要立足于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以及理解能力,为学生提前拟编课前阅读提纲,并且在阅读提纲中给学生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像阅读语文课文那样,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标注,还要咬文嚼字;既要读懂,更要读顺;既要整体粗读,还要立足于关键处展开精读和细读.

通过提纲,才能让初中生在数学阅读中更准确地把握学习内容、把握教材整体内容,从整体上了解学习重点、难点以及关键点,并就此展开更多的分析与思考,从而为课堂上的数学自主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2.立足原有认知,指导课中精读

布鲁斯认为学习的关键一步,就是学生能够在教师所创设的真实情境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学生完成课前阅读之后,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针对知识点的教学和课前阅读进行有机融合,这样才能够立足于学生的旧知、生活经验以及动手操作等环节精巧设疑,而学生们就能够在问题的引导下,通过精读教材找到答案.

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可提前向学生布置自主制作直角三角形的任务. 课堂教学时要求学生分别测出这些三角形的边长,并根据具体的测量数据判定勾股弦之间的关系,之后再将其推广至其他的直角三角形. 完成上述猜想和验证环节之后,再次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亲历勾股定理的形成过程,也有助于深化其理解,学生还能够从中了解到更多与此相关的主要成就——人们很早就发现了勾股定理,而且使用了很多巧妙的方法对其进行验证.

3. 基于整理归纳,指导课后再读

所谓课后再读,就是在完成本课或者本单元的教学之后所展开的具有巩固性的阅读,真正实现温故知新的目的. 课后再读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以及归纳,并就此完成知识的系统化架构,形成学习能力. 对于这一环节,要选择课后习题或者单元复习中所呈现的思考题为出发点,或者辅以相应的课外作业,来帮助学生了解所学数学知识的背景材料. 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可结合其他的课外读物,既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可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

反复锤炼——指导“数学解题”之法

对于数学这门学科而言,所研究的是现实世界中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具有非常典型的抽象特质,这就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提出了更高层面的要求. 数学的学习不可缺少思维的参与,特别是数学解题更离不开数学思维的过程. 初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形成必须依托于有效的学习方法,解题能力的形成与解题方法的反复锤炼具有密切关联,数学的解题方法往往会直接影响具体的解题速度以及解题的效度. 学生只有经历不断的练习,才能够从中高效地掌握正确的思路及解题方法,保障解题效果,这也是现阶段数学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核心任务.

1. 由浅入深,掌握解题方法

针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必须要加大对基础知识的关注,只有保障牢固的基础知识才能真正实现由浅入深,直至更深层面的学习,最终掌握解题方法.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一元二次方程”“平面图形”“二元一次方程”等相关内容时,选择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就能够帮助学生稳固扎实的根基,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促进其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时有助于树立极强的学习自信. 学习实际上就是一个对知识的积累过程,数学学习同样也需要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 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会选择以解题代替分析,认为学生能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自主掌握恰当的解题方法,这也是一种非常盲目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因为学生并未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积累过程,反而会导致学习的低效乃至无效.

2. 链接生活,掌握解题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展开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对于学生而言,兴趣的高低往往会对具体的学习效率产生极为关键的影响,如果可以为学生创设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必然有助于激活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动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链接生活的策略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例如,在教学“商品利润”相关知识时,可以为学生创设购物场景,摆上相应的商品实物并标注价格,由学生自主扮演顾客,还可以将所摆设的商品实物作为奖励颁发给那些表现最为积极的学生. 这种形式的情境创设,能够显著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整堂课的教学都保持积极的思维活跃状态. 又如,在教学与“概率”相关的内容时,可提前准备一个不透明的纸盒分别装上三种不同颜色的球体,由学生随机摸球并计算每组摸球的概率.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能够将新知的学习自主地链接到现实生活中,还可以在玩乐的同时轻松高效地掌握数学解题之法.

反思提升——指导“数学归纳”之法

华罗庚认为,读书的过程需要经历“由薄到厚”,之后再“由厚到薄”. 前者所展现的实际上就是学习和接受的过程,在读书时不断地加上自己的注解和感悟,书就会越读越厚;然而书一旦变厚必然不利于记忆,所以还需要将已经读懂的东西进行消化,提炼出其中的关键点,这样书就能够由厚变薄. 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识的归纳过程. 在学习知識的同时,由于知识的容量和范围始终在持续地拓展,会显著提升记忆的难度,所以,在完成一个章节的教学之后,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动手动脑对课本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完成知识网络的自主架构. 这种归纳和架构,并非是对知识的简单罗列或者重复,而需要经历一个加工的过程,完成源自于课本却又高于课本的提炼与概括,这样就能够对知识进行条理化以及规律化处理,既达成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易记易懂. 这不仅是对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归纳能力的培养,也能够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极大地减轻其学习负担.

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时,笔者对学生提出了复习整理的要求,基于以下八个方面完成整理与归纳:①本章的知识重点为何?如何理解?尝试举例说明. ②绘制知识结构图,完整地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③对于所学习的一次函数及二次函数,以列表的方式比较二者在定义及性质方面的异同. ④了解本章节的重要题型以及相应的解题方法. ⑤本章所涉及的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方法有哪些?⑥能否链接生活中的实例充分说明二次函数的应用?⑦归纳实际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关键问题,特别是易错点. ⑧总结学习心得. 学生在完成以上任务之后,需要交给老师统一批改,一方面是为了帮助教师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从中指出学生的优点与不足. 对于部分学生还需要结合个别谈话的方式,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而针对那些完成得很好的学生当然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除此之外更要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取长补短,使学生可以自主养成归纳和总结的良好习惯,真正落实他们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动力.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才真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取得学习的成功,提升自主学力以及创新能力. 所以,必须要将教法和学法紧密结合,教师需要对学生强化方法的指导,才真正有助于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促进高质量的思维活动,展开具有创造性的数学学习.

猜你喜欢

学习方法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析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意义及学习方法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